云端相聚,共探教研新路径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推进新课程·落实新课标·用好新教材·构建新课堂·实施新评价”成为小学英语教学探索的重要方向。金秋十月,一场聚焦“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单元结构分析及教学运用”的小学英语教研活动精彩开讲了,主讲人李萍、王丽莉、庞文娅三位老师携手,为我们小学英语教师带来了一场思想与实践的盛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她们以小学英语教材典型单元为例,拆解了“主题引领—语篇支撑—语言操练—文化渗透—能力迁移”的单元结构脉络,强调教师要站在“单元整体”的高度,设计具有连贯性、探究性的教学活动。比如在“家庭成员”主题单元中,可从“认知家人角色”到“体会家庭温情”,再到“表达家庭责任”,让语言学习与意义探究同步进阶。</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何将“单元结构分析”落地到日常教学?主讲团队给出了实操性建议:</p><p class="ql-block">• 备课环节:先梳理单元主题的“意义层级”,明确每课时在单元中的定位,避免教学内容碎片化;</p><p class="ql-block">• 活动设计:围绕主题设计“探究式任务”,如围绕“节日文化”主题,让学生从“收集节日习俗”到“对比文化差异”,再到“创作节日故事”,在实践中深化对主题的理解;</p><p class="ql-block">• 评价跟进:以“主题意义达成度”为核心,设计多元评价方式,既关注语言知识掌握,更重视学生对主题内涵的感悟与表达。</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专家老师们还从四个维度构建了探究过程的评估体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探究能力维度:关注学生的提问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分析与推理能力以及合作与交流能力,这些能力是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基础技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思维习惯维度:涵盖好奇心与主动性、坚持性、反思性,体现了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思维品质和学习态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语言运用维度:打破对孤立单词和语法的局限评估,侧重学生为完成探究任务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强调语言在探究中的工具性和实用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成果呈现维度:聚焦最终探究成果(如海报、报告、表演等),考察其是否清晰反映探究过程与结论,同时关注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流畅性和逻辑结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一评估体系旨在指导我们教师全面、科学地评价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过程,从多维度把握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成长,提升教学评价的有效性,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p> 聚焦主题意义,解构单元结构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专家老师以四年级上册“Helping in the community”单元为载体,从语篇解读、活动设计等到素养落地,展开了一场富有深意的教学单元结构分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英语教学的素养之路上,“社区帮扶”单元的探索告诉我们:以语篇为载体,以主题为引领,将语言能力与社会素养深度绑定,才能让英语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核心素养生长的沃土。</p> 教学运用支招,助力课堂转型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何将“单元结构分析”落地到日常教学?主讲团队给出了实操性建议:</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备课环节:先梳理单元主题的“意义层级”,明确每课时在单元中的定位,避免教学内容碎片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活动设计:围绕主题设计“探究式任务”,如围绕“节日文化”主题,让学生从“收集节日习俗”到“对比文化差异”,再到“创作节日故事”,在实践中深化对主题的理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评价跟进:以“主题意义达成度”为核心,设计多元评价方式,既关注语言知识掌握,更重视学生对主题内涵的感悟与表达。</p> 践课标,提实效,育新人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次培训帮助我们教师建立了“单元整体育人”的教学思维。在后续实践中,我们需将“主题意义探究”贯穿教学设计始终,在日常课堂中落实“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的核心素养目标,真正实现“新课标理念落地、新教材价值最大化、新课堂育人成效凸显”的教学愿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