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故居

山海怡人

<p class="ql-block">水乡乌镇,地处富饶的杭嘉湖平原腹地,历史悠久,经济繁荣,文脉绵长。1896年7月4日,茅盾出生于乌镇观前街17号,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p> <p class="ql-block">茅盾出生于晚清乌镇的普通人家。曾祖父沈焕曾在广西梧州税关供职。祖父沈恩培为清末秀才。父亲沈永锡业中医,有维新思想。母亲陈爱珠出生于名医世家,知书达礼。茅盾因此受到比较开明的家庭教育和维新思潮的熏陶。</p> <p class="ql-block">父亲:沈永锡(字伯蕃) </p><p class="ql-block">沈永锡(1872-1905),十六岁考中秀才,受维新运动的影响,崇尚实业救国,自学微积分及声、光、化、电等知识,也常读进步的社会科学著作,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思想。</p><p class="ql-block">茅盾曾就读的家塾</p><p class="ql-block">茅盾五岁由母亲启蒙。七岁进家塾,父亲沈永锡执教,常以"大丈夫要以天下为己任"勉励茅盾。</p> <p class="ql-block">母亲:陈爱珠 </p><p class="ql-block">陈爱珠(1875-1940),出生于名医世家,自幼读书识字,性格坚强而有远见。十四岁起开始替父亲当家理财,颇有治家之能。婚后,在丈夫的影响下也常读进步书刊。</p><p class="ql-block">我的第一个启蒙老师是我母亲。</p> <p class="ql-block">为什么父亲自己不教我,而要母亲教我呢?因为一则此时祖母当家,母亲吃现成饭,有空闲;二则﹣﹣也是主要的,是父亲忙于他自己的事,也可以说是他的做学问的计划。</p> <p class="ql-block">启蒙之光。</p> <p class="ql-block">我走过的路。</p> <p class="ql-block">茅盾笔名的由来 </p><p class="ql-block">"五四"以后,我接触的人和事一天一天多而且复杂,同时也逐渐理解到那时渐成为流行语的"矛盾"一词的实际,一九二七年上半年我在武汉又经历了较前更深更广的生活,不但看到了更多的革命与反革命的矛盾,也看到了革命阵营内部的矛盾,尤其清楚地认识到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这大变动时代的矛盾。而且,自然也不会不看到我自己生活上、思想中也有很大的矛盾…… 大概是带点讽刺别人也嘲笑自己的文人积习罢,于是我取了"矛盾"二字作为笔名。但后来还是带了草头出现,那是我所料不到的。这草头就是叶圣陶给我加上的。</p><p class="ql-block">(茅盾:《我走过的道路》)</p><p class="ql-block">雁冰兄在第一份原稿上署名"矛盾",他自有他的意思,可是《百家姓》中没有矛姓,把"矛"字改写成"茅"字,算是姓茅名盾,似乎好些,这是我的意思。</p><p class="ql-block">(叶圣陶:《叶圣陶序跋集》)</p> <p class="ql-block">林家铺子。</p> <p class="ql-block">《子夜》</p> <p class="ql-block">日本之行和《虹》</p> <p class="ql-block">《蚀》的前前后后。</p> <p class="ql-block">革命之涛。</p> <p class="ql-block">大革命风暴。</p> <p class="ql-block">10月15日参观茅盾故居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