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三、九龙口淮剧小镇</p><p class="ql-block">走进淮剧小镇,仿佛踏入一幅缓缓展开的水墨长卷。青瓦白墙沿河铺展,小桥流水间巷道蜿蜒,导览图上那些红点标记的景点,像是散落的音符,等着我们一步步去奏响。</p> <p class="ql-block">河面倒映着斑斓灯火,桥影如虹,楼宇流光,整座古镇在灰色中熠熠生辉。母女三人站在“相约九龙口 同心庆华诞”的背景前合影,笑声融进秋风里。那一刻,不只是节日的热闹,更像是一种久违的团聚——人与景,心与情,在这方水土悄然相融。</p> <p class="ql-block">姐姐轻挽妹妹的手臂,身后龙形彩饰高高扬起,像是要腾空而去。她们站在桥中央,笑得明媚,仿佛不是在拍照,而是定格在一段深情之中。</p> <p class="ql-block">亭中那位姑娘笑意盈盈,浅色外套衬得她格外清爽。她倚着木柱,目光望向远处水面,像是在等一场不期而至的风。那座亭子飞檐翘角,古意盎然,而她站在这里,却让整个画面活了起来——传统与当下,静谧与生机,在这一刻达成了最美的平衡。</p> <p class="ql-block">牌坊前那群穿红衣的乐龄人士,站成一道流动的风景。他们笑容灿烂,精神抖擞,像是把岁月走成了春天。有人说老去是沉默的退场,可他们偏偏用脚步和笑声宣告: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是否依然热气腾腾。</p> <p class="ql-block">飞檐翘角,不只是建筑的语言,更是这片土地的呼吸。每一片瓦都记得风雨,每一根梁都承过时光。我走过一座又一座亭台楼阁,看它们与荷塘相望,与竹林低语。这里的一砖一瓦,都不急不躁,仿佛在说:慢下来,才能听见自己心跳的声音。</p> <p class="ql-block">两位女子并肩站在亭前,手里拎着外套,像是刚从一场轻松的漫步中归来。她们身后荷叶连天,风过处,绿浪轻涌。没有华丽的服饰,也没有刻意的姿态,可那份自在与默契,却比任何布景都更打动人心。</p> <p class="ql-block">竹林深处,一位紫衣女子戴着墨镜,站在高草间微笑。阳光透过叶隙洒下斑驳光影,四周安静得只能听见风掠过竹梢的声音。那一刻,我忽然明白,所谓康养,不是逃离生活,而是找到一处能让心灵深呼吸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淮念书房”藏在一片绿意之中,玻璃幕墙映着天光云影,下半截却是地道的中式屋檐。现代与传统的碰撞在这里没有喧嚣,只有和谐。门前那尊红色卡通雕塑俏皮地笑着,像是在说:文化也可以很亲切,很有趣。</p> <p class="ql-block">一扇半开的红门,引向幽静庭院。石径圆润,绿竹掩映,门缝里透出的不只是院景,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不张扬,不匆忙,自有其深意。我站在门外,竟不忍推门而入,怕惊扰了这份静谧。</p> <p class="ql-block">老屋前荷塘如镜,黄灯笼在檐下轻轻晃动。假山流水潺潺,像是时间的低语。这里没有喧嚣的人流,只有几尾鱼偶尔跃出水面,打破倒影。我坐在石凳上,忽然觉得,所谓乡愁,或许就是这样一个可以发呆的下午。</p> <p class="ql-block">“悦淮亭”里挂钟静默,红灯笼随风轻摆。亭角翘起,像要飞向天空,又像在向过往行人致意。我绕亭缓行,听风穿过廊柱,仿佛有老艺人正在某处拉起二胡,一曲未尽,余音绕梁。</p> <p class="ql-block">水边“滌心”石静卧,圆盘浮于水面,橙灯如莲绽放。我蹲下身,看荷叶托着露珠,一滴未落。这名字真妙——滌心,不靠言语,只凭一池清水、几缕光影,便让人杂念渐消。</p> <p class="ql-block">池中莲花灯次第亮起,映得水面如星河倾泻。“中华遗产”四字在背景中沉稳矗立,却不显沉重。节日的喜庆与文化的厚重在这里交融,像一杯温过的老酒,暖而不烈,回味悠长。</p> <p class="ql-block">雨丝轻飘,街道上行人悠然。一男一女并肩而行,伞下世界不大,却足够装下彼此的温度。牌坊上“才可”二字古朴苍劲,像是在提醒:人生难得是相守,更难得是同赏一路风景。</p> <p class="ql-block">一对夫妇站在“淮才可遇”的拱门下合影,笑容如秋阳般温暖。他们不说一句话,可眼神里的默契早已胜过千言万语。老人夫妻的恩爱,从来不是轰轰烈烈,而是这样静静站着,就把一生走成了诗。</p> <p class="ql-block">另一对中年夫妇在牌坊前留影,装饰繁复,喜气洋洋。他们笑得开怀,像是在庆祝某个特别的日子。或许不是什么大节日,只是旅途中的一个小停顿,却因彼此在侧,变得值得铭记。</p> <p class="ql-block">一群人穿着红白相间的衣服,在牌坊前整齐列队,笑容灿烂。他们精神饱满,像是刚结束一场晨练,又像正准备开启一段新旅程。阳光虽未露脸,但他们的心里,早已洒满了光。</p> <p class="ql-block">五位老友在同一个牌坊前合影,衣着随意,神情自然。没有摆拍的刻意,只有重逢的喜悦。他们或许多年未见,但一见面,便又回到了熟悉的节奏里——这大概就是友情最舒服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两位女士穿着粉红外套,在“淮才可遇”牌坊前高举双手,笑容如花绽放。她们不是亲姐妹,却有着相似的眼神与姿态。不是姐妹胜似姐妹,说的大概就是这种无需血缘维系的深情。</p> <p class="ql-block">永安桥上,一位女子提着蓝包微笑伫立。龙欲腾飞,石狮静守,她不说话,只是站着,便成了一幅画。桥名“永安”,真好——愿所有行走的人,终能抵达内心的安宁。</p> <p class="ql-block">四、九龙口</p><p class="ql-block">离开小镇,我们驶向九龙口。田野如织,河网交错,夕阳将天空染成橙黄,大地像被谁精心绘制过一般。远处水鸟掠过,留下一道道流动的剪影。这里不是景区,却比任何景点都更接近自然的本真。</p> <p class="ql-block">码头边茅草屋低垂,红灯笼在微风中轻晃。雨后空气湿润,行人三三两两,脚步轻缓。我站在岸边,看船只静静停泊,忽然明白:所谓康养,不过是让身体慢下来,让心重新学会感受风、水、光与人的温度。</p> <p class="ql-block">游船上,有人低头看手机,有人望向窗外田野。玻璃映出云影,也映出我们自己的脸。这一刻,我们既是旅人,也是风景的一部分。不必刻意寻找意义,存在本身,已是最好的疗愈。</p> <p class="ql-block">浮动平台延伸至湖心,人们走在上面,或拍照,或静立。水波轻拍,远处绿意朦胧。站在这里,仿佛站在世界的中心,又像置身于一片无垠的宁静之中。原来,最深的放松,是连“放松”都不必去想。</p> <p class="ql-block">“龙门”牌坊矗立水畔,红漆未褪,字迹遒劲。游客们在此合影,笑声清脆。这名字起得妙——跨过去,未必是功成名就,但至少,是又一次出发的勇气。</p> <p class="ql-block">旅友们在室内唱歌,中间那位手持麦克风,绿外套衬得她神采飞扬。歌声不算专业,却真挚动人。我们围坐一圈,有人打拍子,有人轻声和。那一刻,没有人是陌生人,只有一群在旅途中彼此照亮的人。</p> <p class="ql-block">五、马良故里</p><p class="ql-block">踏入马良故里,花坛五彩缤纷,游客在花前驻足。这里没有喧嚣的商业气息,只有一份对文化的敬意静静流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