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的美篇

<p class="ql-block">我记忆中的杨村师范学校(十一)</p><p class="ql-block"> 张梦婷老师</p><p class="ql-block"> 杨村师范学校政文十五班学号39</p><p class="ql-block">我们走过教职工厕所,再向西走还有许多间教职工宿舍。住的老师大多数是其它学科的,在这一区域居住的我只认识政文科的一位老师,他就是张梦婷老师。他住的地方东边就是教职工厕所。</p><p class="ql-block"> 张梦婷老师当时30来岁的样子,个子在1米78左右的身高留着分头,白皙的脸庞五官端正,宽大的前额,走起路来昂首挺胸,看上去很是帅气,我总觉得他有一股雄赳赳气昂昂的架势。他同邵宝贵,孙玉茹,梁老师,纪老师,肖老师在政文科是比较年轻的老师了。</p><p class="ql-block"> 张梦婷老师毕业于名校人民大学中文系。在当时的杨村师范学校来说这样的名校毕业生的教师是不多见的。他的爱人和他是同学,在武清县广播站当通讯员,那时他们还没有小孩。</p><p class="ql-block"> 张梦婷老师很健谈,他谈到齐秀芹,张铁山总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p><p class="ql-block"> 本来我和张梦婷老师并不认识,也算有缘吧,唐山大地震后,我们接到学校通知先于其它学科的同学到达学校。任务是扒掉学生宿舍的屋顶,再向下扒掉一米左右重新盖好屋顶,以达到抗震效果。当时扒下的椽子,瓦片仍的满地都是,教职工也是整天人心慌恐。盖小房以达到抗震效果是他们唯一的任务。有一天张梦婷老师找到我,和我说要我找几个同学帮助他盖小房。我很爽快地答应了,地震期间找人盖小房也太难了。</p><p class="ql-block"> 张梦婷老师是教政文十一班文选的。因唐山大地震我们上届的同学没有能举行毕业典礼,而是各自拿回挡案就回去分配工作了。</p><p class="ql-block"> 张梦婷老师没了学生,他只好来找我们帮忙了。张老师从扒下来的椽子中找了点比较好的。又弄来了几根檩,到了周六,周日,我叫上郝义强,徐文华等几个同学,帮他盖起了小房。两天就完成了,也算了结了他的一桩心事。</p><p class="ql-block"> 自从盖好小房后,我们又去过几次帮他抹屋子里头,在他这里我们吃到了张老师为我们准备的食材,我们共同动手包的一顿饺子。这也是在杨村师范学校吃到的唯一的一顿饺子。这顿饺子非常美味,事到今天我还难以忘记。自此之后我们就渐渐地去得少了。 因为没有特殊的事情也就很少去学校的西区了。 </p><p class="ql-block"> 我们升入二年级了,并未发现他教我们,也未看到他教一年级,更没有在杨村师范学校的大院里看到他的身影。这点我也没太在意,同时也没听到郝义强等同学提到过他。原来他接手了杨村师范学校政文十七班,并且和孙玉茹老师一道做了政文十七班的班主任。那时候杨村师范学校一年级在学校西区。教室是青砖砌墙,屋顶是加垄的青瓦房顶的教室,地震后我们就升入了二年级。离开了西区搬到了东区的红砖红瓦的教室内。所以就见不到张梦婷老师了。同时宿舍也搬到了东边。</p><p class="ql-block"> 时光快速地流逝,转眼就到了2002年,我偶然在他教过的政文十一班的同学那里知道了他的电话号码。打通之后说到地震他还记得很详细。还能叫上我和郝义强的名字,可见患难时人的记忆力是多么得超群。通过他我还和郝义强取得了联系。原来他和郝义强一直保持着联系。</p><p class="ql-block"> 这时的张老师已经是河北日报的编辑了,他鼓励我写些文章经他整理后发表,可是中小学教育,教学事情繁杂,而且每天忙于作业批改。总是很难静下心来写。写了几篇自己就否定了。所以告诉张老师等有时间静下心来再写吧。张老师一再叮嘱以后多联系。一晃又是十几年过去了,渐渐地也就又失去了联系。他的老伴02年的时候在河北医科大学政协工作。他们的儿子也参加工作了。</p><p class="ql-block"> 张老师也算是名利双收了!祝张梦婷老师晚年幸福快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