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古城与乔家大院之行

褚厝人

<p class="ql-block">文字 老褚</p><p class="ql-block">图片 自拍 网络(鸣谢)</p> <p class="ql-block">五月二十二日,天空澄澈湛蓝,像被精心擦拭过的宝石,柔和的阳光如薄纱般轻轻洒落。我们怀揣着对晋商文化深深的向往,踏上了探秘平遥古城与乔家大院的旅程。</p> <p class="ql-block">午后,我们乘车来到平遥古城。当走在那一块块被岁月摩挲的青石板路上,仿佛一股古朴而浓郁的气息瞬间赴面而来。映入眼帘的,皆是青砖灰瓦的明清建筑,它们错落有致地排列着,宛如一位位历经岁月沧桑的老者,默默守护着这座古城的历史。那蜿蜒连绵、巍峨矗立的古城墙,犹如一条沉睡许久的巨龙,尽管饱经风雨的侵蚀,却依然散发着威严庄重的气势,仿佛正向每一位游客娓娓讲述着往昔的繁华昌盛。</p> <p class="ql-block">我们满怀兴致地穿梭于县衙署与城隍庙之间,每一副楹联题字都像一把精巧的钥匙,为我们开启了通往旧时规制的大门。聆听着讲解员绘声绘色地讲述票号“汇通天下”的传奇过往,我们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亲眼目睹了当年晋商在商场上纵横驰骋、威风八面的场景。当指尖轻轻触及那扇斑驳陆离的木门,一股历史的温热顺着指尖缓缓传来,仿佛与百年前的晋商岁月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深情对话。</p> <p class="ql-block">就在我们沉醉于古城的独特韵味之时,一位着装格外特别的大伯引起了我的兴趣。他上身穿着带有花纹装饰的玫红色马甲,内搭深蓝色衣物,下身搭配深色裤子,黝黑的脸上渗着汗珠,嘴角却带着憨厚的笑,拉着一辆人力黄包车缓缓行来。他热情地向我们招呼,称只需花十元,便可拍照体验往昔的场景。我难掩心中的好奇,稳稳地坐在了人力车上。手持手杖,头戴圆帽,一番装模作样之下,竟莫名生出几分老电影的怀旧格调。刚一坐稳,拉车师傅便紧紧握住车把,一声清亮的“借过喽——”陡然响起,那嗓音犹如洪钟般响亮,裹挟着晋地特有的浑厚豪迈,刹那间将周围的喧嚣压下去几分,仿佛整个世界都随之安静下来,只剩下这一声充满力量的吆喝。</p> <p class="ql-block">我扶着车沿,转头望去,只见青砖灰瓦从两侧缓缓后移,城墙上深浅不一的斑驳纹路,像似岁月镌刻下的独特符号;巷口悬挂的红灯笼,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宛如跳跃的火焰,为这场“戏”精心搭建的布景。在这如梦似幻的情境之中,我恍惚间忘却了自己游客的身份,仿佛已然成为戏中的角色,沉醉其中。</p> <p class="ql-block">然而,美好的时光总是稍纵即逝,我们不得不匆忙转往乔家大院。这座素有“皇家看故宫,民宅看乔家”美誉的院落,果然名不虚传,刚一踏入,便令人惊叹连连。砖雕、木雕、石雕遍布全院,每一处雕刻皆堪称鬼斧神工之作。那“百寿图”照壁精美绝伦,一百个形态各异的“寿”字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在壁上灵动跳跃;飞檐下的垂花栩栩如生,仿佛在微风中轻轻颤动,娇艳欲滴。我们 15 人如同被这神奇院落吸引的小鸟,分散在各个院落之中。有人为那别具匠心的“双喜”字形建筑布局惊叹不已,深深折服于古人的智慧;有人则驻足欣赏陈列的古家具,细细品味它们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喧闹的笑语与庭院的静谧相互交织,构成了一幅独特而和谐的画面,也成为了此次行程中独有的珍贵记忆。</p> <p class="ql-block">不知不觉间,日暮悄然降临,我们的旅程也随之画上句号。回望这两处古迹,平遥古城宛如一幅鲜活生动的古城画卷,每一处建筑、每一条街道都洋溢着生机与活力,淋漓尽致地展现着古城的独特魅力;乔家大院则恰似一部凝固的晋商史诗,那精美的雕刻、宏伟的建筑,无不诉说着晋商曾经的辉煌。它们共同拼凑出晋地文化的厚重深沉,也让这一天的同行时光,深深地烙印在我们心间,成为难以忘怀的美好回忆!</p><p class="ql-block"> 2007年6月15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