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国庆节天安门广场

于志文

<p class="ql-block">  天安门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市中轴线和长安街的交汇点。天安门由蒯祥设计,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开始建造,[21][23]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时名为承天门。后天安门经过多次大小修建,逐渐形成现之形制。</p> <p class="ql-block">  天安门通高为34.7米,由城台和城楼两部分组成,天安门的主体建筑是城楼。城楼分上下两层,下层是汉白玉石须弥座,上建高大的朱红色城台,下大上小,呈梯形状。上层是城楼大殿,从城台顶到大殿屋顶高约21.7米。属于典型的中国传统宫殿式建筑。天安门城台由两部分组成。城台下部台基是坚固厚重的汉白玉石须弥座,高出地面1.59米。汉白玉石须弥座台基之上,是由每块24公斤重的巨大城砖加上白灰膏、江米汁灌浆垒砌而成的朱红色实体城台,高约11.41米。天安门正中门洞上方悬挂着毛泽东画像,两边分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和“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的大幅标语。</p><p class="ql-block">国庆节摆放的大花蓝</p> <p class="ql-block">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从此天安门城楼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它庄严肃穆的形象是中国国徽的重要组成部分。天安门以其500多年厚重的历史内涵,高度浓缩的中华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同时它还是新中国的象征和无与伦比的政治瞩目和神往,成为世界和中国各族人民向往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天安门城楼气势宏大,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代表作。1961年3月4日,天安门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明洪武元年(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了明朝。同时,元大都在被攻破后被更名为“北平”。当时,明朝统治者对元大都故宫尽行拆除,以消除前王朝的“王气”。后来,燕王朱棣称帝,并于明永乐元年(1403年)正月将北平改称“北京”,暂称“行在”,就是皇帝在外时的行都。</p> <p class="ql-block">  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承天门建成。承天门属皇城中的重要建筑,建造时完全模仿南京的承天门,是紫禁城的正门,也是北京最早的天安门。其形状与后来的天安门大致相仿,但其规模较小,只是一座黄瓦飞檐的三层楼式的五座木牌坊,朱漆金钉。</p> <p class="ql-block">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并亲手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从此天安门城楼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它庄严肃穆的形象是中国国徽的重要组成部分。天安门以其600多年厚重的历史内涵,高度浓缩的中华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同时它还是新中国的象征和无与伦比的政治瞩目和神往,成为世界和中国各族人民向往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天安门广场其历经多次修改与变动,最终形成南北长880米,东西宽500米,面积达44万平方米的大型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天安门广场中轴居中,两翼对称,可容纳100万人举行盛大集会。广场内沿北京中轴线由北向南依次矗立着国旗杆、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和正阳门城楼。</p> <p class="ql-block">  天安门广场记载了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五·二〇运动都在这里为中国现代革命史留下了浓重的色彩,见证了中国人民一次次要民主、争自由,反抗外国侵略和反动统治的斗争。天安门广场更是共和国举行重大庆典、盛大集会和外事迎宾的神圣重地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50、60、70周年大会以及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80周年大会等都在这里举行。</p> <p class="ql-block">  天安门广场旅游量常年较高,人民群众们喜爱在天安门广场观看升旗仪式,其中2023年国庆期间有30余万人来观看升旗仪式。1986年,天安门广场被评为“北京十六景”之一,景观名“天安丽日”。</p> <p class="ql-block">守卫天安门的武警战士</p> <p class="ql-block">树立在天安门广场的国旗</p> <p class="ql-block">在天安门广场看中国尊</p> <p class="ql-block">中外游客在拍天安门</p> <p class="ql-block">华表与华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