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天鹅堡到萨尔茨堡浪漫邂逅 <p class="ql-block"> 2025年9月7日下午,行程的节奏全由风景牵引——上午还沉醉在德国新天鹅堡的童话氛围里,午后便按捺不住对奥地利萨尔茨堡的向往,即刻驱车启程。好在从新天鹅堡到奥地利边境仅20分钟车程,正好趁有时间在这段路上体验过境流程。</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德奥自驾有个关键提醒,入境奥地利前,需在德国境内的加油站办好高速环保绿贴。高速环保绿贴10天有效期也足够支撑我们的后续行程,傍晚还能顺利返回德国弗赖拉辛的民宿歇脚,这样的规划恰巧恰到好处。</p> <p class="ql-block"> 从新天鹅堡驶出时,座驾像挣脱束缚的飞鸟,轻快地奔在高速上,一路向德奥边境而去。全程竟没看到明显的边境口岸,没过多久,手机信号便提示已进入奥地利,原来跨国过境竟如此简单。 </p> <p class="ql-block"> 车窗外的风景是一帧流动的欧陆画卷,成片的草地缀着零星野花,低矮的平房藏在绿意间,每一眼掠过,都裹着欧洲大地独有的松弛与浪漫。</p> <p class="ql-block"> 下午抵达萨尔茨堡,第一站便寻到了尼古拉斯教堂。这座教堂像位沉默伫立的老者,周身透着庄重,两侧对称的钟楼拔地而起,仿佛还在低声诉说着过往岁月里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教堂门口的草地上歇脚、拍照,正忙得不亦乐乎时,一对80多岁的老夫妻闯入了视线——他们坐在长椅上,一身儒雅气质,瞧着便像饱读诗书的学者。没等我们主动开口,老太太就笑着走过来,用流利的英语搭配着手势,示意要帮我们拍照。</p> <p class="ql-block"> 本是萍水相逢的善意,没想到她拍得比我们还专业,构图里满是教堂与草地的和谐景致,这份意外的温暖,成了尼古拉斯教堂之行最特别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 接着往萨尔茨堡老城深处走,目的地是矗立在山上的萨尔茨堡要塞。越往山腰行进,风里的凉意便越浓,行至半途,诺恩贝格修道院(Stift Nonnberg)的尖顶等建筑渐渐撞入眼帘,才算真正懂了这里的特别。</p> <p class="ql-block"> 作为萨尔茨堡最古老的本笃会女修道院,它藏着满满的中世纪古朴感,斑驳的石墙、厚重的拱门,每一处细节都透着岁月沉淀的安静。</p> <p class="ql-block"> 更让人倍感熟悉的是,这里正是《音乐之声》中玛利亚修女原型修行的地方,站在修道院门口,仿佛下一秒就能看见电影开头的场景,轻快的歌声顺着山间的风,轻轻飘进耳里。</p> <p class="ql-block"> 修道院前有一处观景平台,站在这里,萨尔茨堡全景尽收眼底,堪称“上帝视角”:脚下是红瓦铺就的老城屋顶,密密麻麻连成一片,巴洛克风格的建筑挤在街巷间,圆顶与尖顶错落交织。</p> <p class="ql-block"> 其中尼古拉斯教堂的钟楼格外显眼——它顶着标志性的绿色穹顶,建筑风格融合了罗马式与巴洛克式,周边的鹅卵石广场、古老商铺满是烟火气,鲜活又热闹。</p> <p class="ql-block"> 再往远处望,萨尔茨河像一条碧绿的丝带,轻轻绕着老城流淌,把萨尔茨堡要塞、各式教堂与民居串成一幅完整的画。风里裹着的,不仅是草木的清香,更有这座世界文化遗产(1996年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的历史厚重感。</p> <p class="ql-block"> 继续往山上走,萨尔茨堡要塞(Festungsberg)的轮廓愈发清晰,它牢牢矗立在费尔斯坦斯山上,中世纪城堡的棱角分明,像一位忠诚的守护者,静静望着整座萨尔茨堡城。</p> <p class="ql-block"> 这座要塞始建于9世纪,历经数百年的扩建与修缮,至今仍保留着中世纪的模样——厚重的城墙、狭长的瞭望塔、布满岁月痕迹的石砖,哪怕只是站在下方,都仿佛能听见过去的士兵踏过石板路的声响。</p> <p class="ql-block"> 如今这里对游客开放,可乘缆车轻松登顶,也能徒步登山感受山间风光,遗憾的是,我们抵达时已下午5点,再过20分钟要塞便要关门,最终没能坐缆车上去,也没能走进要塞深处,这便成了一份遗憾。</p> <p class="ql-block"> 沿途还能看见通往要塞的缆车轨道,轨道旁的古老城墙与瞭望塔,尽显中世纪城堡的防御气息,从这个角度看过去,要塞的建筑细节也格外清晰,算是弥补了些许遗憾。</p> <p class="ql-block"> 下山后我们便一头扎进萨尔茨堡老城,不知不觉就走到了主教宫前的广场。</p> <p class="ql-block"> 广场后方的萨尔茨堡大教堂可不一般。它始建于774年,是阿尔卑斯山北侧第一座巴洛克式教堂,更是奥地利天主教的精神制高点,巍峨的青铜圆顶早已成了萨尔茨堡天际线的标志。</p> <p class="ql-block"> 更特别的是,莫扎特曾在此受洗,还曾担任过宫廷管风琴师,每年萨尔茨堡音乐节的宗教音乐会也会在这里举办,站在教堂前,仿佛还能听见莫扎特的琴声,顺着青铜圆顶飘向远方。</p> <p class="ql-block"> 广场中央有个“球体上的人(Sphaera)”艺术雕塑格外吸睛,金色的球体在光线下闪着柔和的光,雕塑人物姿态舒展,与身后的萨尔茨堡大教堂形成了奇妙的呼应,一动一静间,满是艺术与历史的交融感。</p> <p class="ql-block"> 老城里还有两处不容错过的景致:一处是“男孩与鱼喷泉”(Bubenbrunnen),藏在老城的繁华区域,设计满是童趣——顶部的男孩雕塑憨态可掬,下方的鱼形装饰灵动鲜活,二者相映成趣,周围是色彩明快的巴洛克建筑,商铺、餐厅鳞次栉比,烟火气十足,是老城里人气极高的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 另一处是萨尔茨堡大学的老大学图书馆,位于老城核心区域,建筑外观是典型的欧式古典风格,立面装饰着精致的雕塑与浮雕,拱券形门窗搭配厚重的石材,每一处都透着历史感。它不仅是萨尔茨堡大学的标志性建筑,内部还藏着海量古籍与学术资源,傍晚的暖光洒在建筑上,再配上前方的喷泉,更添了几分萨尔茨堡独有的文艺氛围。</p> <p class="ql-block"> 沿途还偶遇了不少标志性景致:有萨尔茨堡大教堂的钟楼,青铜圆顶搭配高耸的塔身,哪怕混在老城建筑中,也依旧显眼。</p> <p class="ql-block"> 有一条通往大教堂的鹅卵石小巷,两侧是满是中古风情的建筑,踩着石板路往前走,仿佛穿越回了过去。</p> <p class="ql-block"> 有圣彼得修道院区域的“马车轮酒桶浮雕建筑”,外墙上的浮雕生动描绘了马车运输酒桶的场景,满是复古风情,如今这里成了一家特色小店,门口的菜单牌与花草装饰,让历史建筑多了几分生活气息。</p> <p class="ql-block"> 还有莫扎特大学(Mozarteum University of Salzburg)的一处建筑,风格典雅,标志性的绿色穹顶格外好认,走在附近,都能感受到浓厚的艺术与音乐氛围。</p> <p class="ql-block"> 这是奥地利萨尔茨堡的莫扎特广场。广场中央矗立着莫扎特的青铜雕像,是萨尔茨堡老城区的重要地标之一。萨尔茨堡作为莫扎特的故乡,以这座广场纪念这位音乐神童,广场周围还分布着萨尔茨堡博物馆等建筑,充满浓厚的音乐文化氛围。</p> <p class="ql-block"> 偶尔抬头,还能看见萨尔茨堡要塞矗立在费尔斯坦斯山上,前景的老城雕塑与建筑,与远处的要塞相映成趣,尽显二者交融的独特美感。</p> <p class="ql-block"> 不知不觉间,天色渐渐暗了下来,萨尔茨堡的黄昏悄悄登场。红瓦屋顶被夕阳染成了暖橙色,教堂的圆顶泛着温柔的光,街巷里的路灯一盏盏亮起,行人放慢了脚步,连风都变得柔软起来。</p> <p class="ql-block"> 我们兴高采烈地逛了一下午,肚子早已咕咕叫,寻到一家中餐馆,点上几道合口味的饭菜,一口热食下肚,旅途的疲惫瞬间消散。</p> <p class="ql-block"> 吃饱喝足,便驾车踏上返回德国弗赖拉辛的路。夜色里,车窗外的灯光像星星一样闪烁,满脑子都是萨尔茨堡的模样——教堂的圆顶、修道院的风、老夫妻的善意、黄昏的暖光。</p> <p class="ql-block"> 半日时光虽短,却弥足珍贵——德奥之间无需繁琐手续、往返自如的便捷,叠加着欧陆大地浸润人心的浪漫与温暖,共同刻下了这场德奥自驾最深刻的印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