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文化的活化石

张国新

<p class="ql-block">  意大利国家的地形图,如漂浮在地中海里的一只高跟女靴。</p><p class="ql-block"> 在意大利南部,也就是在漂浮女靴的脚后跟处,有一个叫马泰拉的古城,因集聚着大片古老的洞穴民居而惊世骇俗。</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考古证据显示,九千多年之前,此地已存在人类生活的痕迹。而以洞穴居住成规模的住宅方式,则贯穿于新石器时代至中世纪。‌‌</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先人们利用格拉维纳峡谷石灰岩地形,形成天然洞穴与人工凿刻相结合的居住体系,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义为‘岩石文化’的活化石。‌‌</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20世纪50年代因卫生问题实施了居民迁移,经系统性修复后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典范。‌‌</p><p class="ql-block">‌ 遗址完整保存了1700余座洞穴民居,形成蜂巢状建筑群落。峡谷断崖落差达200米,日落时分会呈现‘燃烧的石头城’的奇观。‌‌因天气原因,我们未能见证这样的壮观场景,甚是遗憾。但站在制高点上,已完全能想象,在夕阳的映照下,整个灰白色的石头城,被染得通红通红,如火如荼。</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走进城中高低狭窄的石头巷道,密密麻麻,状如一枚白色的蚕茧,被蚕丝团团缠绕,如入迷宫。</p><p class="ql-block"> 边走边想,这几千年的时光,沉淀在了这古老的石板路上,凝固在了石头房的一石一洞里。这仅仅只是人类为了生存繁衍的需要么?是,但不完全是。那是人类奇迹的创造,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那是人类生存文化的锻造。</p><p class="ql-block"> 沿着最古老的石头小道,凭着手里最现代的手机导航,轻松的一路向上登高,最终在石头城的最高处,将全景收入了眼底。</p><p class="ql-block"> 最古老的街巷小道,最现代的导航工具,在这个叫马泰拉的地方相遇结合,真实而奇妙,叫人感慨不已!</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人类的文明进步史,真的很精彩。世界很大,历史很远,寻踪追源,不断被发现,地球上各个族群的文明均在时光轴里熠熠闪光。</p><p class="ql-block"> 感慨之余,也不禁要为当地的社会治理者点赞。</p><p class="ql-block"> 如何在时代文明的发展中,既要让文明之光照亮平民生活的简陋,又要敬畏这些历史的“宠儿”,让优秀文化的承载者得以很好的保护和呈现。</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个灵魂的拷问,也是一个社会发展中回避不了的历史性课题。</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文化自信,但不应成为文化自大。文化包容,但不应成为文化狭隘。文化互鉴,但不应成为文化封闭。</p><p class="ql-block"> 这始终应该是推动一个民族文化进步的应有之义。</p><p class="ql-block"> 我们有过沉痛的教训,也有过成功的范例。历史遗存的生命与人一样,只有一次,失去了就永远找不回来。</p><p class="ql-block"> 保护历史的遗存,是一个国家文明的标志,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 摄于意大利南部马泰拉石头古城区</p><p class="ql-block"> 2025. 9. 16.</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