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有所悟,行远有方东于中心校低年级数学教研活动纪实

海的女儿

<p class="ql-block">金秋十月启新程,教研先行谋发展。新学期的育人画卷正徐徐铺展。为精准锚定数学学科教研方向,切实构建高质量教研活动,为提高课堂教学实效,10月14日上午东于中心小学校低年级数学组所有教师继续深耕教研进入观课研课环节</p> <p class="ql-block">庞嘉慧老师执教的一年级数学《生活中的位置》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借助身体区分清楚左,右,前,后,并让学生完整表达前,后,左,右有哪些同学。设计听口令,做动作的游戏由易到难,让孩子们巩固练习左和右。给贝贝及同学找新座位环节,既让同学们学会了互相帮忙,又练习了左右前后等位置的描述,进行了有效的数学思考。快乐寻宝环节综合练习,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也综合性的巩固练习了所学知识。</p><p class="ql-block">不足之处在于,对从前往后数,从左往右数,这部分知识点的练习缺少课堂设计。</p> <p class="ql-block">庞建维老师执教的巜和是6.7.8.9的加法》利用课前,复习与本课相关的知识:“6~9的分成”和“看图说一个数学故事”导入。全课围绕“部分与部分合起来求一共”展开,孩子们在观察、操作和思考中,理解把两个数合起来可用加法计算,培养了初步的观察、比较能力,推理意识与模型思想。之后在练习中需形式多样,增加趣味性,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p> 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达成 <p class="ql-block">《生活中的位置》这一课时,庞嘉慧老师整个课堂活动围绕教学目标展开,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左右,前后,上下的位置关系。课堂重点以趣味性为主,以游戏贯穿始终,由易到难,整个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建构新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反应能力。建议教学目标设计再具体,再可测,从而达到学生目标任务的达成。</p> <p class="ql-block">《和是6.7.8.9的加法》这一课时,庞建维老师整个课堂活动围绕教学目标“把一部分和另一部分合起来”加法的意义展开,让学生通过具体情境观察,比较,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加法的含义,会用加法算式表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建议本堂课重视加法含义的体会,重点体会合起来的思想。</p> 学习活动设计 <p class="ql-block">庞嘉慧老师的课堂以真实情境为载体,强调将数学知识融入到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中,让学生感受方向词可以更好的表达物体的空间方位和相互之间的关系。活动的设计以游戏贯穿课堂,使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发展从数学思想方法的领悟得到了提升。</p> <p class="ql-block">在《和是6~9的加法》教学中,庞建维老师让学生从图片中提取信息,学生带着问题在任务的驱动下开展活动,这样教学丰富了学生对加法含义的认识。达标测评有针对性,学生有层次地逐步加以展开,有助于学生在看图写加法算式、画图计算、根据算式讲故事等不同形式的活动中,进一步巩固对加法含义的认识。</p> 教学评一体性 <p class="ql-block">庞嘉慧老师的课堂生动诠释了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教学实践:以“空间观念、应用意识的培养”为核心,用驱动性问题引领探究,构建起“教学-评价-学习”的闭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听口令做动作”“快乐寻宝”等趣味活动激活课堂,学生在游戏中学习,积极性很高,学生主体性得到了充分发挥,整个教学过程都很贴合学生对生活场景的认知,体现了从生活到数学的过程,学生也逐渐养成了清晰准确表达空间位置关系的习惯。</p> <p class="ql-block">庞建维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用数学语言讲数学故事,同桌小组间互相配合,以及学具恰到好处的运用,学生能够完成从理解计算到运用计算的思考过程,进一步加深对加法算式的理解,语言表达能力和数感也初步养成。</p> 学生发展的有效性 <p class="ql-block">在《和是6~9的加法》教学中,庞建维老师围绕“运算能力、数感”这一关键核心素养,以“如何理解加法‘合起来’含义并正确计算得数6~9的加法?”为驱动问题展开教学。依据课标与课后题,通过操作评价关注加法推理表达、用“表扬他,顶呱呱”激励内驱、“发贴画”调动积极性。通过多样评价的实施,学生能熟练列出加法算式、理解“合起来”的运算含义,运算能力和数感初步养成,实现教学评一体化。建议后续丰富小组活动,如加法算式创编竞赛并设互评机制,强化合作与学习动力。</p> <p class="ql-block">在《生活中的位置》教学中,庞嘉慧老师的课堂生动诠释了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教学实践:以“空间观念培养”为核心,用驱动性问题引领探究,构建起“教学-评价-学习”的闭环。在评价实施上,既通过“听口令做动作”“快乐寻宝”等趣味活动激活课堂,以激励性反馈像对学生“表达真清楚”,“参与度高”等的肯定,点燃学生内驱力;又聚焦个体与小组的差异化指导,借助多元评价载体精准护航学习进程。建议后续丰富小组活动,比如增设“小组合作描述教室物品位置”任务并引入组内互评,让学生在协作与互动中进一步深化空间认知,让教学评一体化更具实践活力。</p> <p class="ql-block">胡秀荣老师对两节课予以详细指导,就教材的前后关联,编写意图,实操理解,思维训练,文字具像化再抽象等方面给了大家实操的方法</p> <p class="ql-block">张海珍老师就两节课的各自特色作了评价指导,提出严读教材,不随意增减内容,遵循课标,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习</p> <p class="ql-block">梁青锋和王英英校长就深入课堂的实际感受指出: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去引导学习,依托教材设计合理的有价值的问题,操作活动要促进学生思考达到明确的操作目标,抓住考点去训练学生,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对两位教师的成功之处也给了极大的肯定与认可</p> <p class="ql-block">贾晓虹老师对两位老师的课予以肯定赞赏,良好课堂氛围极大激发了学习兴趣,学练结合的特色强化巩固了知识,检测及时有趣学生被牢牢吸引,强调注意及时捕捉学生信息及时反馈</p> <p class="ql-block">随着本次教研活动的圆满落幕,我们不仅收获了知识的滋养,更在彼此的分享与合作中找到了成长的力量。教育的道路漫长而艰辛,但正是这些点点滴滴的积累,让我们在前行的路上更加坚定与从容。感谢每一位参与者的热情投入与无私奉献,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秉承“学无止境,教亦无涯”的理念,不断探索和实践,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愿我们在教育的田野上,携手并肩,共创辉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