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课为媒,共研成长——“校校行”数学磨课活动纪实

屋顶的小草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为深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提升,搭建校际间教学经验交流平台,宣州区“校校行”数学磨课活动在我校顺利开展。来自学区内各兄弟学校的数学骨干教师齐聚一堂,围绕《掷一掷》《用数对确定位置》两大经典课例和《拆盒子》、《探索图形》说课的创新形式,展开了一场深度聚焦、干货满满的教学研讨。</p> <p class="ql-block">《掷一掷》:在游戏中玩转概率</p><p class="ql-block">王胜老师以“超市抽奖活动”为切入点,将抽象的概率知识融入趣味活动。课堂上,学生两人一组动手操作,记录“两枚骰子点数和”的出现次数,在数据收集与分析中自主发现“和为5-9的可能性更大”的规律。教师巧妙引导学生从“猜测”到“验证”,再到“解释原理”,让数学学习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充分体现了“做中学”的教学理念。</p> <p class="ql-block">《用数对确定位置》:在生活中构建数学模型</p><p class="ql-block">徐涵老师以国庆大阅兵为情境,自然引出“数对”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数对中两个数字的含义,掌握“先列后行”的表示方法。课堂设计层层递进,从具体情境到数学抽象,再到生活应用,帮助学生构建起清晰的数学认知框架,培养了空间观念。</p> <p class="ql-block">说课:《拆盒子》 和《探索图形》</p><p class="ql-block">王甜老师将教学设计拆分为“亮点盒”“困惑盒”“改进盒”,在场教师围绕“盒子”内容精准研讨,从实物操作优化数对教学,到用生活案例深化概率认知,在拆解与碰撞中形成了可落地的改进方案,让评课从“泛泛点评”变成了“精准破题”。 </p> <p class="ql-block">何子超老师带来的说课《探索图形》,聚焦“正方体表面涂色问题”,整体设计紧扣“探究性学习”核心,亮点突出且兼具可借鉴性。何老师对教材的解读精准到位,既明确了本课在“空间与几何”领域的衔接作用——承接正方体特征,为后续体积计算铺垫,又结合学情,锚定了“学生难从立体图形中抽象出涂色小正方体位置规律”的核心痛点。教学目标设定分层清晰,不仅关注“发现三面、两面、一面涂色及无涂色小正方体的数量规律”这一知识目标,更重视“通过观察、分类、推理培养空间观念”的能力目标,贴合新课标要求。</p> <p class="ql-block">磨课促成长,携手共前行</p><p class="ql-block">在姚秀清老师的带领下,专家团队的各位教师各抒己见,对几节课发表了自己独特的见解。此次“校校行”磨课活动,以课例为载体,以研讨为桥梁,打破了校际壁垒,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说课课例的形式新颖务实,既看到了优秀课例的亮点,也在共同拆解、研讨中找到了自身教学的改进方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