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火硝烟中诞生的贵阳人民广播电台》

陈建华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大觉精舍(华家阁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大觉精舍电台旧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国民党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徽章</span></p> <p class="ql-block">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随即南京失陷,国民政府迁都重庆(陪都),1938年3月,国民党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简称中管处”为了坚固“播音壁垒”对敌人实施有效的广播,并同时获得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有力支持,国民党广播中管处,在其《国际广播电台》尚未建设完工情况下,又拟建昆明、贵阳两座广播电台。其中贵州广播电台台址,就设在了贵阳知名实业家华问渠的私家祠堂“大觉精舍”内(系政府租用)贵阳人习惯称此为华家阁楼,其门口的这条街也因此被称叫做电台街,并一直叫到了现在。</p><p class="ql-block"> 中管处拨给贵州的这套广播设备,是一部由中管处自已制造的,10干瓦短波发射机,功率覆盖范围到东南亚、南洋一带。</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国民党贵州广播电台徽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民国时期的“中管处”出版的广播刋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全国各台播音时间、频率、波长。</span></p> <p class="ql-block">1939年元旦,贵州广播电台正式建成播音,初期使用7种语言同时播音,之后“中管处”对贵州的这套广播没备颇多褒扬之词,称之为“中国人自制短波发射机之先声”赞扬其在抗战宣传中颇著成效,</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贵州电台老发射机</span></p> <p class="ql-block">1940年2月4号,贵阳受到了日本军机轰炸,(史称贵阳2.4大轰炸)贵阳市中心,大十字一带被炸成了一片废墟。在战争期间,广播电台最易成为敌人的攻击目标。</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这是1张1944年出版的“贵阳地形图”图例中画了只不显眼的“话筒图示”没有标“贵州广播电台”字样,而是用语焉不详的“播音台”三字予表示,大概是有些防谍意识在内吧。</span></p> <p class="ql-block">为了安全起见,不久之后,贵州广播电台将发射台部分,搬至到了贵阳北效的半边街90号处,贵州广播电台也因此有了“城台”和“乡台”之分,播音及节目制作在城台完成,广播信号的发射在乡台完成。</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乡台”的发射天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1945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后蒋介石通过电台广播,向国人发表讲话。</span></p> <p class="ql-block">抗战胜利之后,蒋介石国民党政府,不顾国人反对,执意发动内战,此时的广播电台也成为了其反共宣传的工具,如贵州广播电台的一档节目“堪乱讲话”更是充满了反动宣传内容</p> <p class="ql-block">1947年至1949年,近三年的国内革命战争中,共产党军队节节胜利,渡过长江,占领南京总统府,国民党军队退至西南一带负隅顽抗,贵州是国民党西南防线中的一个相对弱环,境内驻有的国民党军队,主要来自国民党第十九集团军的,四十九军和八十九军,加上8个保安团,总共才3万多人,解放军选择攻占贵州作为解放大西南的突破口,作战任务交由二野五兵团的16军、17军、18军和二野3兵团的10军等四支部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这本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服务团编印的《贵阳概况》是由贵阳地下党提供的情报数据编辑而成。其中有国民党政府贵阳首脑机关的重要人员名单,有贵阳电厂、贵州广播电台等重要部们的位置信息资料,还附有贵阳中心城区街道图,市内河流及道路信息内容,为攻占贵阳计划提前做了充分准备和布署。</span></p> <p class="ql-block">为防止国民党当局,狗急跳墙时对城市电力设施,广播电台及通信设施进行破坏,也做出应对措施,电厂工人组成了武装护厂队,广播电台人数较少,台内还驻有国民党保安部队,情况复杂,保台任务更为严峻,1948年底,地下党员安毅夫由上海回到贵阳,找到乡台管理技术的工作人员邓俨,他俩是浙大的同窗好友,安经常向邓灌输革命思想,使其看清了国民党的腐败和反动本质,愿意在这个关键时期,暗中担负起护台保台的艰巨任务。他积极联络有同样进步思想的,电台技术人员胡永明、陈瑛、李恩发、李启恒等人在一起商议护台保台对策,利用工作之便聚在一起,收听邯郸人民广播电台新闻,了解解放军动态接受革命思想。1949年10月中旬,台长黄天如召集电台各部门负责人,开“应变会议”内容便是,拆光机器、毁坏电台之后逃往重庆。邓俨他们表面上服从,暗地里拖延时间,将废旧设备装箱,将好的设备和好的电子管元器件,秘密隐藏起来,机智地与敌人周旋,主管播音室和增音室的陈瑛乘电台混乱之机,将两室锁死后把钥匙交在邓俨手里,11月11日我解放大军已逼近贵阳,不断催促中的黄天如,得知贵阳的军警人员及高官们,已纷纷逃离贵阳,气急败环的他也顾不上许多了,混乱中抢走了办公室的一台收音机和一些唱片后落荒而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11月15日,二野五兵团16军率先进入贵阳城,原本最先入城仼务是交给17军部队的,结果是16军先头部队46师138团在黔东南的镇运一带,俘获了国民党车队的40辆军车后,部队日行百里快速攻入贵阳城,夺得头功(英雄团团长韩国锦、政委徐挹江),此时贵阳的国民党军队,早已逃得没了踪影。数日之前,贵阳已是真空状态,贵阳市成立了“贵阳市民临时治安委员会”,期间,邓俨、胡永明等人,紧张地守护在城台中,彻夜难眠,准备着迎接贵阳解放。</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率领部队最先进入贵阳的,二野五兵团16軍46师138团团长韩国锦</span></p> <p class="ql-block">入城后的解放军部队迅既对广播电台进行了軍事管制,并派出軍事代表王湛前来接管广播电台。11月17日已停播的电台恢复播音,呼号改为了“贵阳人民广播电台,广播内容主要是转播北京新华广播电台节目,再就是广播人民解放军,贵阳军是管制委员会的命令和通知。贵阳的广播加入了“人民”两字,标志广播电台真正回到了人民手中。</p> <p class="ql-block">其实,国民党对解放军攻打贵阳的军事意图是早有所料的,只是他们严重地低個解放军的强大实力,当时国民党出版的文这本《中国新闻》周利上的这段文字很有意思,尤其是最后这句:“现在且看林彪、刘伯承如何以武力来征服贵州罢!”其文狂妄自大,且挑战意味甚浓。但打脸也来的快,注意看,这期周刋的出版时间是1949年11月14日,贵阳解放日是1949年11月15日,贵阳的国民党政要们尚未来得及着到这篇文章,就已成了荒而逃的丧家之犬。</p> <p class="ql-block">下面这本1949年11月二十八日出版的《中国新闻》中,关于贵州失守的报道中则语气大为不同,嚣张的气焰起没有了,注意看它的副标题,已开始为自已的活路担忧了,开始一句,说到刘伯龙弃失贵阳,“弃失”一词用的很精准,如果是用“失守”还有此抵抗过的含意,而“弃失”就是放弃抵抗直接跑了。刘伯龙逃跑时,在贵阳三桥残忍杀害了贵州进歩民主人士卢涛,卢涛这位辛亥革命元老,曾经是时任贵州省主席谷正伦的老师,此事也引起了谷正伦的震怒,不久后在晴隆(谐音擒龙)设计将其诱杀,报了杀傅之仇。</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失贵阳,至重庆与昆明失去重要联系…(看图更清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贵阳军事管制委员会,文教接管部部长申云浦</span></p> <p class="ql-block">1949年年底,成立人民广播电台的条件已基本具备,12月31日举行了贵阳人民广播电台成立大会,会上申云浦同志代表省委宣布:刘子毅任贵阳人民广播电台长、张经五任副台长兼编辑部主任,确定1950年1月1日,为贵阳人民广播电台成立之日。(1951年4月,又根据中央要求,改呼号为贵州人民广播电台),贵州的广播事业掀开了新的篇章。</p><p class="ql-block">注:(据刘子毅回忆说,最初播电台的台长人选并不是他,之前上级事部门已事先已安排好了贵阳人民广播电台的台长人选,结果这名干部赴任途中,在胡南境内遇敌人袭击而牺牲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贵州人民广播电台第一代播音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兰淑德,原贵州广播电台留用播音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60年代兰淑德照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贵州人民广播电台第二任台长,张经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贵州人民广播电台第三任台长,刘立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贵州人民广播电台元年,徽章钢模。(铁质出生证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贵州人民广播电台元年徽章</span></p> <p class="ql-block">在《解放大西南》的影视作品中,有这样一段情节:身在重庆的蒋介石从广播中得知贵阳解放的消息,得急火攻心,更是对广播电台落入共军之手,气得一口老血吐了出来。</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解放大西南》影视片段</span></p> <p class="ql-block">70多年过去了,大觉精舍这处电台遗址,作为省级文物单位保护了起来,对它的重点保护很有必要,它既可作为贵州的抗战遗址,又可作解放之初贵州第一个红色媒体加以纪念</p> <p class="ql-block">谨以此文纪念:贵州人民广播电台成立75周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