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港城江阴,有一对党员父子。他们虽职业不同、岗位各异,却始终以同样的热忱投身公益事业,将个人价值融入社会服务,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党员的责任与担当。</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父亲是一名基层党务工作者,本科毕业后先从事教育工作10余年,后转至基层一线岗位,至今已扎根十余载。从政策宣讲到矛盾调解,从走访自然村到对接企业,他的足迹遍布辖区每一个角落。</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获评“县级优秀党务工作者”时,他曾说:“党务工作不能流于形式,只有走进群众、了解需求,才能把实事办在群众心坎上。”这份务实作风,同样体现在公益行动中。</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疫情防控期间,他主动承担社区卡点值守任务,连续四十余天每日工作超12小时,为隔离居民配送生活物资、代购急需药品;文明城市创建攻坚阶段,他牵头组建“党员志愿队”,带领队员清理卫生死角、劝导不文明行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工作之余,他还长期参与本地社工机构(优创社工)及市谱(徐巷徐氏)分会的志愿服务,协助整理困难群众档案、上门为独居老人提供帮扶,用脚步丈量责任,以行动传递温暖。</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儿子是211院校硕士研究生,本科阶段便加入中国共产党,以“省级优秀研究生毕业生”身份入职江阴本地一所大专院校,成为一名青年教师。受父亲影响,他自学生时代起便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如今更将公益理念融入教学与生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作为家族公益组织(江阴市谱徐氏弘祖教育研究院)的义工教师,他利用周末及寒暑假(假期)开设“成长课堂”,为家族青少年授课——不仅讲解基础学科知识,还开展红色故事宣讲、安全常识普及等活动,用专业与耐心填补孩子们成长中的陪伴空缺。课堂上,他组织手工制作、益智游戏等互动环节,缓解孩子们的孤独感;课后,他定期与家长沟通,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建议,切实搭建起公益教育的桥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对父子,一位在基层一线与社工组织间传递温暖,一位在校园讲台与公益课堂上播撒希望。尽管公益场景不同,但他们始终坚守党员初心,从未停歇奉献的脚步。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以日复一日的坚持,让“奉献”具象化——是父亲帮扶群众时专注的眼神,是儿子辅导孩子时温和的语气,更是两代人对公益精神的接力传承。他们的故事,也成为身边人眼中鲜活的榜样,彰显着平凡党员的不凡力量。</p>  <p class="ql-block"><b>徐阿洪(江阴徐氏会长):</b>徐氏这对党员父子的行动,是“党性”与“族风”的完美融合。他们以党员身份带头践行公益,用实际行动传承徐氏“互助担当”的祖训,既是徐氏宗亲中的榜样,更是党员奉献精神的生动体现。这样的事迹能激励更多徐氏族人,将家族优良传统与社会责任结合,为社会传递温暖,为徐氏文化增添新时代的正能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