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朝起早,夜眠迟”,早上起得早,晚上晚点睡,每天就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来学习工作。</p><p class="ql-block">在古代,朝起早,夜眠迟是讲孝子都很早起来打扫家里。</p><p class="ql-block">像《朱子治家格言》提到的: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p><p class="ql-block">早上,子女勤奋做家务事,傍晚去检查门窗,该关的都要关好。到了晚上,子女要侍奉父母先睡觉,然后才去睡觉。</p><p class="ql-block">为什么古代人十几岁工作能力就很好?甚至还能当县长。就在于从小受过很多的锻炼,再加上每天所读的都是圣贤的经典。</p> <p class="ql-block">“老易至,惜此时”,这句话警示我们生命短暂。</p><p class="ql-block">我们从出生以后,只有一件事情是勇猛精进,哪件事?走向死亡。</p><p class="ql-block">人难免一死,在这短暂的时光中,应该让生命有价值,发光发热。</p><p class="ql-block">古代圣贤人对于珍惜时间有很多的教诲,其中明代一个画家叫文嘉,他就提到:“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日日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如果每天都等着有明天,那可能一事无成。</p> <p class="ql-block">唐朝颜真卿也写道:“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p><p class="ql-block">我们常常也听到上了年纪的人会说,假如人生让我重来一次,我就不会如此。</p><p class="ql-block">但是人生能不能重来一次?不可能。悔之晚矣。</p><p class="ql-block">这一生只要有机缘闻到圣贤教诲,就要珍惜这个机缘,无论我们现在年纪多大都没关系,孔子说:“朝闻道,夕可死矣。”</p> <p class="ql-block">人为什么会浪费时光?原因在哪里?</p><p class="ql-block">古代圣哲提醒我们,做人不可虚度时光,一定要领受圣哲们的良苦用心。</p><p class="ql-block">我们来思考一下,人为什么会浪费时光,原因何在?</p><p class="ql-block">我父亲那一代人生活很充实,他们念书都相当认真,我们这一代念书就没有他们认真。</p><p class="ql-block">原因就在于他们有志向。</p><p class="ql-block">他们总想着要快快长大,好好工作,孝顺父母。</p><p class="ql-block">我的三叔是博士,他说他当初在农田里耕作插秧,抬起头来看到远方车辆的时候,他就下定决心以后一定要好好发展,不能再让父母过苦日子。</p><p class="ql-block">有志向的人生命才会充实,假如从小没有志向,就会悠悠放任,一天一天消耗过去。</p><p class="ql-block">现在的孩子最常讲的一句口头禅是什么?好无聊!</p><p class="ql-block">人生每天就吃喝玩乐,不知道要去哪里,确确实实,我们这一代青少年如果还是这样继续无聊下去,那自己的福报迟早会花光的,到中晚年就惨了。</p> <p class="ql-block">曾国藩先生曾经说过,看一个家族的兴衰,可以从三个角度去观察。</p><p class="ql-block">第一是他的后代子孙都睡到几点。假如都睡到太阳高高挂,他的家业一定会衰败。</p><p class="ql-block">因为贪睡,就会懒散、懒惰,孩子只要懒散、懒惰就会不勤劳;不勤劳,也就不会珍惜别人的劳动付出;不珍惜别人的付出,就不知道感恩。</p><p class="ql-block">第二是看他的后代子孙有没有帮忙做家务事,有没有勤奋?</p><p class="ql-block">第三是看他的后代子孙有没有读圣贤书籍。《朱子治家格言》提到:“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因为不读经书就不明理,不明理则是非善恶就无法清楚判断。</p> <p class="ql-block">若要有所成就,当需珍惜光阴。</p><p class="ql-block">做人要想有所成就,要把事业做好,就必须珍惜光阴。</p><p class="ql-block">宋朝的司马光,他成就了一本很重要的著作叫《资治通鉴》,他花了19年的时间才完成,司马光睡觉都用木头做的圆枕,每当他身体稍微一动,头就会滑下来,一滑下来他就会醒来,立刻用功编写这本书。</p><p class="ql-block">司马光对于一点一滴的时间都很珍惜,所以才有这么大的成就,对历史的贡献极大。</p> <p class="ql-block">杨淑芬老师有一天做梦,梦到自己走到地窖下面,她在地窖里看到很多书柜,里面都是古书,还有四书五经,基本上都是一层厚厚的灰尘。</p><p class="ql-block">杨老师做了这个梦以后,她感受到假如中国文化再这样继续下去,可能三五十年以后,中国人连看文言文的能力都没有了,那圣贤学问就会断绝。</p><p class="ql-block">她就发愿一定要用尽自己这一生,弘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p><p class="ql-block">因为有这一念善心,她不愿意违背,后来有机会到海口发展,她就带着我一起去,加上到了山东曲阜,更体会文化退丧的太严重,所以在北京创办了“大方广文化公益网”。</p><p class="ql-block">杨老师所信守的信念不是白纸黑字,也不是对任何人的言语,而是自己的心、自己的承诺。</p><p class="ql-block">她在北京工作的这一年多来,每天都是两三点睡,早上六七点起床,一天只睡4个多小时,如此精进努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