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启航,学思共长 ——西工大附中跟岗学习记录(一)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秋意渐浓,学意正酣。怀着满满的期待与一丝敬畏,我走进了誉满三秦的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开启了跟岗学习之旅。今天,我有幸聆听了一节由带教周老师执教的九年级第一次月考试卷讲评课。这堂课,如同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附中课堂的深度、广度与温度。</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精雕细琢,构建知识网络</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铃声响起,周老师从容步入课堂。没有急于报出答案,也没有简单地对题论题。他从试卷的整体情况入手,精准分析了同学们的共性失分点与知识薄弱环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讲评过程中,周老师的“仔细”令人印象深刻。每一道题,他不仅讲解正确答案的由来,更注重追根溯源,串联起相关的知识点。一个选择题的选项,他能牵引出背后的核心概念、易混淆的相似理论,甚至跨越单元界限,将分散的知识点编织成一张清晰、立体的网络。在她条分缕析的讲解下,零散的知识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彼此关联,融会贯通,学生们在查漏补缺的同时,更完成了一次对已学知识的系统性重构与升华。</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链接时政,激活学科思维</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周老师巧妙地将试卷中的理论知识与鲜活的时政热点紧密相连。当讲到某个涉及国家政策或社会现象的题目时,他会信手拈来近期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作为案例,引导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的理论去分析、解读现实世界。这种“接地气”的讲评方式,瞬间点燃了学生的兴趣,让书本上的文字变得可感、可知、可用。课堂不再是封闭的象牙塔,而是瞭望社会、思考时代的窗口,充分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教育真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由浅入深,营造活跃氛围</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周老师的课堂,节奏张弛有度,讲解由浅入深。他从学生最容易理解的角度切入,通过层层设问、启发引导,逐步将思维引向深入。面对稍有难度的问题,他并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即便是不成熟甚至错误的观点,也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和耐心的引导。在这种民主、平等、鼓励探索的课堂氛围中,学生们思维活跃,发言踊跃,时常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形成了良好的思维碰撞与互动,整个课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求知能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周老师在选择题讲评后的总结,让我收获颇丰。他敏锐地指出了当前考试正向“内涵式”方向发展,并据此给出了“积累学科词语”、“精确辨析概念”、“警惕题目导向词”等极具操作性的方法论。这让我明白,一堂好的讲评课,关键在于帮助学生构建解题的“底层逻辑”,而不仅仅是核对答案。这种基于学情、高瞻远瞩的指导,为我今后的教学提供了优秀的范本。</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节精彩的试卷讲评课,不仅是一堂知识梳理课,更是一堂思维训练课、兴趣激发课。周老师以其扎实的专业功底、精湛的教学艺术,为我这位跟岗学习者上了生动而深刻的第一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跟岗学习,让我深切感受到了西工大附中教师团队深厚的教学素养与严谨的治学态度。前方的路还很长,我满怀信心与期待,盼望着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能汲取更多宝贵的经验,让自己的教育理念与实践能力得到真正的锤炼与提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秋光正好,学习当时。且行且思,不负遇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