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英文翻译原文及国际传播初探

馮藝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中国意识形态建设的核心内容。自党的十八大正式提出以来,这24个字——“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不仅在国内广泛传播,也逐渐成为对外传播中国价值观的重要内容。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和“讲好中国故事”战略的推进,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准确、有效地翻译并传播至国际社会,成为一项具有现实意义和战略价值的课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本文旨在系统梳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英文翻译原文,分析其在国际语境中的传播路径与接受效果,并探讨其在全球传播中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以期为中国价值观的国际传播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参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英文翻译原文与语义解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1 官方英文翻译原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根据《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及多份官方文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英文翻译如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国家层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富强(Prosperity)</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民主(Democracy)</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文明(Civility)</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和谐(Harmony)</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社会层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自由(Freedom)</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平等(Equality)</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公正(Justice)</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法治(Rule of Law)</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个人层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爱国(Patriotism)</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敬业(Dedicatio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诚信(Integrity)</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友善(Friendship)</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该翻译广泛出现在中国外文局、外交部、教育部等权威机构发布的英文材料中,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一致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2 翻译策略与语义考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翻译策略来看,官方翻译采用了功能对等与文化适应相结合的方式,力求在英语语境中传达原词的核心含义。例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文明”译为 civility,而非 civilization,更强调社会行为层面的礼貌与秩序,而非物质或历史意义上的文明。</p><p class="ql-block">- “法治”译为 rule of law,与国际法律话语体系接轨,强调法律至上与程序正义。</p><p class="ql-block">- “敬业”译为 dedication,突出职业精神,而非直译为 respect for work,更符合英语表达习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种翻译方式在保持中文原意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少文化误读,有助于国际社会理解中国价值观的内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二、国际传播语境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1 国际传播的背景与动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国际社会对中国制度、文化与发展模式的关注度不断上升。中国亟需构建一套具有全球通约性的价值话语体系,以增强国家软实力、塑造国家形象、提升国际话语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际传播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展开的。它不仅是中国政治文化的集中体现,也成为中国对外传播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翻译、出版、教育、媒体、文化交流等多种形式,中国试图将核心价值观推广至全球,构建“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2 国际传播的主要路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目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际传播主要通过以下几种路径展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 官方出版物与多语种外宣材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如《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版本、中国外文局出版的《中国关键词》系列,系统介绍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实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 国际媒体与社交平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CGTN、China Daily、Xinhua 等英文媒体通过短视频、评论文章、专题报道等形式,向海外受众解读核心价值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 孔子学院与海外中文教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全球设立的孔子学院将核心价值观融入汉语教学与文化传播中,成为价值观传播的重要平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4. 国际学术交流与智库合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通过中外高校、研究机构合作举办研讨会、出版学术论文,推动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对话与国际认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三、国际社会对核心价值观的接受与反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1 正面评价与认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部分国际学者与媒体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中国对现代性、社会秩序与个体责任的独特理解,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与现实针对性。例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和谐”被视为对多元社会共存理念的回应;</p><p class="ql-block">- “敬业”与“诚信”被认为是构建现代职业道德体系的重要基石;</p><p class="ql-block">- “法治”的提出显示了中国对制度建设的重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些发展中国家对中国提出的价值观表示兴趣,认为其可作为西方自由民主话语之外的一种替代性选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2 质疑与误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然而,核心价值观在国际传播过程中也面临诸多质疑与误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 政治化标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些西方媒体将核心价值观视为“政治宣传工具”,认为其缺乏个体自由与多元价值的包容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 文化语境差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如“爱国”在中国语境中强调集体主义与国家认同,但在西方语境中可能被误解为民族主义或排外情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 翻译歧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尽管官方翻译较为规范,但部分词汇如“民主”“自由”在中西方语境中的含义存在显著差异,容易引发误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四、核心价值观国际传播面临的挑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4.1 意识形态对抗与话语壁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前国际舆论格局仍由西方主导,中国价值观的传播常常面临“意识形态滤镜”的阻碍。一些国家对中国价值观的传播持警惕甚至敌视态度,认为其构成“软实力渗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4.2 传播内容与形式单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目前核心价值观的国际传播仍以官方话语为主,内容较为宏大抽象,缺乏生活化、故事化、情感化的表达方式,难以引起海外受众的共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4.3 缺乏多元主体参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传播主体以政府与官方媒体为主,民间组织、企业、学者、普通公民等非官方主体参与度较低,导致传播生态单一,缺乏互动性与可信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五、提升核心价值观国际传播力的策略建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5.1 构建多元传播主体格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鼓励高校、智库、企业、文化机构、民间组织等多方参与核心价值观的国际传播,形成“官方引导、民间参与、多元共生”的传播格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5.2 推动话语体系创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保持核心价值观基本内涵不变的前提下,探索更具国际化、现代化、生活化的表达方式。例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用“诚信”讲述中国企业的品牌故事;</p><p class="ql-block">- 用“敬业”讲述普通劳动者的奋斗经历;</p><p class="ql-block">- 用“和谐”讲述社区治理与多元共处的案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5.3 加强跨文化传播能力建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培养具备国际视野与跨文化表达能力的人才,推动翻译、传播、教育、研究等多领域协同发展,提升传播的专业性与精准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5.4 打造全球公共产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将核心价值观融入全球公共议题,如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人工智能伦理等,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增强价值观的全球吸引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六、结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中国国家治理与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石,也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支撑。其英文翻译的规范化与传播的系统化,是推动中国价值观“走出去”的关键一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未来,中国应在坚持自身价值立场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传播的创造力、感召力与影响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听得懂、愿意听、愿意信”的传播效果,真正实现从“翻译”到“转化”、从“传播”到“认同”的跨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作者系原十八届、十九届中国科学家论坛副理事长、“黄帝手植柏新时代环保志愿活动”总策划、海南自贸港国际科学合作促进会总发起人兼筹备组组长、人类的愿望与使命研究院院长、中国两个一百年目标实现研究中心主任、海南自贸港江东新区企业家论坛创始人、海南省爱心社工志愿者协会顾问、海口江东新区国际会议中心项目总发起人、海南省海口市滨海大道国际周六经济论坛与周日投资洽谈沙龙总发起人、海南自贸港星空大学总策划、粤港澳千年韧性委员会(世界高端与前沿智库)总发起人、海南省艺术家促进会副会长、海南杨氏书画院名誉院长、海南自贸港晨读晚诵振兴中华活动总发起人、寒门学子公益助学总策划、肇庆第一流人物研究文丛总发起总撰稿人、海南省乡村振兴电商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span style="font-size:18px;">海南自贸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培养与推广活动总策划、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承扬工程创始人兼负责人、</span>隋谯国公冯宝与谯国夫人冼英第五十五代孙冯艺(字:伯和,琼州探花张岳崧后裔、星海艺术学院张公赐号:俊源)19532311919(手机号同微信号)发布于2025年10月15日上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