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0月14号,周二/库车天气 多云4~20℃ /阿克苏天气多云 晴4~22℃</p><p class="ql-block">行程安排:</p><p class="ql-block">酒店10:00出发——库车大馕城(车程约15分钟)—库王府(车程约7分钟)—克孜尔千佛洞(约1.5小时/70KM)——阿克苏新雕豪生酒店(约3.5小时240公里)</p> <p class="ql-block">库车古称“龟兹”,位于天山南麓中部、塔里木盆地北缘,总面积1.45万平方公里,历史上曾是联系和沟通亚欧大陆的桥梁,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素有“西域乐都”“歌舞之乡”“中国白杏之乡”的美誉。</p><p class="ql-block">2012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境内石窟、烽火台等文物达180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41处,长城资源22处,被列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处,现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11家。</p><p class="ql-block">著名旅游景区(点)有天山神秘大峡谷、克孜尔尕哈烽燧、库车王府、苏巴什佛寺遗址、龟兹博物馆、龟兹魏晋遗址博物馆、龟兹小巷等。</p> <p class="ql-block">隆重的开城仪式:龟兹舞蹈表演</p> <p class="ql-block">与<span style="font-size:18px;">库车的大囊齐名的</span>新疆的美食且被大家熟知的有:阿克苏的苹果,库尔勒的香梨,吐鲁番的葡萄,叶城的石榴,哈密的瓜,阿图喀的无花果,和田的核桃,伽师的甜瓜,喀什的樱桃……</p> <p class="ql-block">库车大馕赋</p><p class="ql-block">库车馕,色金黄,如车轮,溢酥香。一餐未食,三日念想,载真情,传四方。</p><p class="ql-block">库车馕,美名扬,行万里,越五洋。龟兹古远,中华久长,传文明,谱新章。</p><p class="ql-block">库车馕,蕴吉祥,不自夸,众称王。大馕营养,酥脆更香,传真爱,情更长。</p> <p class="ql-block">大囊城中有囊文化展览馆,详细介绍了有关囊的起源、制作、种类以及少数民族与囊有关的风俗习惯等</p> <p class="ql-block">一只囊的诞生过程</p> <p class="ql-block">"囊"走天下,但是没有一只囊能完整的走出库车大囊城!</p> <p class="ql-block"> 库车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发达,吐和高速和国道217独库公路在此交汇,是南疆铁路穿越而过,开通了直飞北京、成都、西安、郑州等20条疆内外航线。 </p> <p class="ql-block">王府景区分三个参观游览区:</p><p class="ql-block">一是以龟兹文化为主线的龟兹文化馆展区。分为龟兹历史典故馆、龟兹石窟壁画馆、龟兹民俗陈列馆、龟兹钱币博览馆4个展馆,共展出文物百余件。充分展示了龟兹的开放、和谐、多元多姿文化的辉煌;</p><p class="ql-block">二是以库车王为主线的王府展区,主要有:库车历代王展馆、观景台、库车末代王展馆、王爷官邸、墨影斋。充分展示了近250年来库车王室家族的辉煌与没落;</p><p class="ql-block">三是以古城墙垣为主线的老城墙游览区。分为王府城墙、末代王陵、清代城墙遗址和百米民俗画廊。</p> <p class="ql-block">现王府修复于清朝古城墙遗址的南隅,谈及王府不能不涉及库车王的兴衰史,王之祖先鄂对清乾隆年间在平定大小和卓叛乱中,建立功勋而被赐封贝勒,至鄂对之孙伊萨克时,于清道光八年(1828年),与清军平定张格尔叛乱、擒获张格尔因功晋封郡王。清廷按照郡王应享受的俸禄规格始建王府。民国初年,买买提敏赞助共和,晋封亲王。民国26 年(1937年),第十一代王买合甫孜因被盛世才逮捕而使王府走向没落。经年复一年的风侵雨蚀,王府变为废墟。</p><p class="ql-block">王公近二百年的家族史,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是他们品德气节的主流。古人云,以史为镜,鉴今得失,聆听时代的回声,激起后人对历史的记忆,这就是修复王府的宗旨。库车王府于 2004 年开始重建,于2006年3月落成。</p> <p class="ql-block">王府景区的龟兹文化展馆</p> <p class="ql-block">库车历代王爷展馆</p> <p class="ql-block">第一代库车王:鄂对,在平定准噶尔大小和卓之乱中建功,1759年被封为辅国公、后晋升为贝子,赐贝勒品级,先后任阿克苏、叶尔羌阿奇木伯克。</p> <p class="ql-block">库车王最后的王妃——热亚南木·达吾提王妃</p><p class="ql-block">1965年出生的她,年轻时被称赞为“像天山雪莲一样漂亮的姑娘”,精致的艾德莱斯绸长裙衬得她身姿绰约,深邃明亮的眼眸里藏着灵动与聪慧。</p><p class="ql-block">凭借着对龟兹文化的独到见解,1997年时年32岁的王妃与70岁的库车末代王爷达吾提·买合苏提因文化喜结连理。婚后,她将尊贵与贤惠完美融合,把王府打理得井井有条。当王爷带着她出席各类文化活动时,她谈吐不凡,举手投足间尽显王妃风范,让众人赞叹不已。2014年王爷离世后,她秉承爱人遗愿,化身库车王府的文化使者,用和蔼可亲的笑容、平易近人的态度,为八方游客娓娓道来王府的历史变迁与龟兹文化的璀璨魅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库车清代城墙遗址</p> <p class="ql-block">王府内可见的清代城墙</p> <p class="ql-block">库车也是举世闻名的龟兹文化发祥地,举世闻名的克孜尔石窟比敦煌莫高窟还早了三百年;这些古迹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羌笛陇头吟,胡舞龟兹曲”就是汉唐时期龟兹乐舞风靡中原大地的真实写照, 龟兹是古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p> <p class="ql-block">【克孜尔千佛洞】克孜尔千佛洞,又称克孜尔石窟或赫色尔石窟,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拜城县克孜尔乡的明屋达格山,石窟始凿于公元 3 世纪末至 4 世纪初叶,早于敦煌莫高窟 300 年,于 8 世纪后逐渐被废弃,窟群分谷西区、谷内区、谷东区和后山区,绵延 3 千米,共有石窟 251 个,现有编号的洞窟有 236 个,内存壁画约 1 万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这是全价70元的门票</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的优惠票</p> <p class="ql-block">鸠摩罗什像(公元344 ~413年)</p> <p class="ql-block">克孜尔千佛洞艺术是洞窟、雕塑、和壁画三位一体的综合艺术,形成独有的龟兹风格,从中可以窥见古代佛教艺术在中国的发展、流传和演变的脉络,对于研究中国佛教史、美术史、美术理论和古龟兹的社会历史都有特殊的价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目前对游客开放的只有6个洞。游客分成10人一组入内进行参观,不许拍照、不许触摸!</p><p class="ql-block">因历史原因加之当地的地质、地貌、气候诸多自然环境因素(如位于地震带),我们看到的洞窟中已经没有雕塑了,壁画也极不完整。好在有壁画博物馆多少可以弥补一下遗憾。</p> <p class="ql-block">我们参观的6个洞窟分别是:</p><p class="ql-block">第8、10、30、32、34、38。</p><p class="ql-block">第10窟 </p><p class="ql-block">开凿年代:约为公元5世纪</p><p class="ql-block">该为僧房窟,由例甬道和居室组成。是供僧人禅修和起居的场所,居室内尚存壁炉和土炕等生活设施居室正壁留有我国朝鲜族画家韩乐然后先生1916年在克孜尔石窟考察工作期间呼吁“保护石窟壁画”的亲笔题刻</p> <p class="ql-block">壁画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壁画的绘制流程</p> <p class="ql-block">龟兹石窟艺术按时间轴划分:</p> <p class="ql-block">公元3世纪末-4世纪中</p><p class="ql-block">◆题材内容:出现禅修、天宫伎乐和涅槃题材;供养人形象小,位于窟壁下部◆艺术风格:人物形象具有明显的外来风格,尤其受犍陀罗艺术的影响。</p><p class="ql-block">◆典型特点:用色偏暖,多用红色、赭石色和灰色;运用"调和色法",人体肌肉运用不夸张的晕染,有的近似平涂显出。</p><p class="ql-block">洞窟形制:开凿洞窟以方形窟为多,僧房窟也有开凿,后期出现大像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公元4世纪中一5世纪末</p><p class="ql-block">题材内容:本生故事、因缘故事兴起,天相图流行;涅槃故事情节增多,天官伎乐形成独立的形式,供养人地位有所提高。</p><p class="ql-block">艺术风格:龟兹风逐渐形成,绘画风格已向本地化的方向发展,并成为主流。</p><p class="ql-block">典型特点:菱格画成为基本构图形态,强调晕染法,对比色增强。</p><p class="ql-block">洞窟形制:前期出现的洞窟形制仍然开凿,但中心柱窟成为最重要的建筑类型。</p> <p class="ql-block">公元6世纪-7世纪</p><p class="ql-block">题材内容:佛传故事增加新的内容,重大题材被放置在突出位置:涅槃故事情节更趋丰富。</p><p class="ql-block">艺术风格:继承和发展了前期形成的本地风格,人物形态已经典型的龟兹化。</p><p class="ql-block">典型特点:人物面部更为丰圆,服饰更加华丽,衣服轻柔透明;人体造型曲线即"三屈法式"形态增强,人体躯干轮廓更加强调晕染,使用敷贴金箔的工艺;壁画呈现紧凑密集的布局、对称和图案化的发展趋势,连环画和长卷形式的故事画较为流行。</p><p class="ql-block">洞窟形制:进入开窟的高峰期,洞窟向崖壁高处发展;中心柱窟是最主要最普遍的形式,以中心柱</p><p class="ql-block">窟为中心的洞窟组合也在增加,洞窟内部结构多样化。</p> <p class="ql-block">公元8世纪-9世纪中</p><p class="ql-block">◆ 题材内容:以经变画、尊像图和汉式千佛为主。</p><p class="ql-block">艺术风格:除龟兹风外,此时期新出现了中原汉风壁画。</p><p class="ql-block">典型特点:经变画场面宏大,人物众多,情节丰富。人物五官分散、眼睛细长、眼角上扬、嘴唇丰盈、下巴丰韵,整体比例适度、面相丰腴、庄严沉静。人物衣纹线条多为兰叶描,用笔洒脱,气韵贯通。壁画赋色比较淡雅,多用平涂。总体色调以石绿为主,显得素淡平和。</p><p class="ql-block">洞窟形制:佛坛窟是新出现的洞窟形制。</p> <p class="ql-block">公元9世纪末及以后</p><p class="ql-block">◆题材内容:增加了佛本行经变、地狱变、千手千眼观音经变等题材。</p><p class="ql-block">艺术风格:该时期的壁画艺术除龟兹风继续延续外,出现了吸收中原汉风和龟兹风艺术的回鹘风。</p><p class="ql-block">典型特点:人物脸型方圆,五官较集中,鼻梁挺直,樱桃小口,眉毛呈柳叶形,眼睛细长。造型线条大量使用铁线描,道劲有力;同时也吸收了中原式的兰叶描,线条变化感增强。敷色以平涂为主,有时也使用晕染法,但已退居次要地位。壁画中大量使用土红色,并以石绿色相衬,色调热烈。</p> <p class="ql-block">《诸天局部》</p><p class="ql-block">克孜尔尕哈石窟第31窟窟顶中脊</p><p class="ql-block">公元8世纪-9世纪</p><p class="ql-block">本窟属于吐蕃人开凿的洞窟。后甬道窟顶中脊绘制的是十二天,即梵天、地天、月天、日天、帝释天、火天、焰摩天、罗刹天、水天、风天、毗沙门天、大自在天。图中这身人物头戴虚帽,上身袒露,双手各持一黑色棒状物,可能是金刚杵。</p> <p class="ql-block">《坐佛》</p><p class="ql-block">库木吐喇石窟窟群区第45窟主室券顶右侧券腹</p><p class="ql-block">公元10世纪</p><p class="ql-block">图中佛像脸型方圆,额头偏窄,下颌宽大,颧骨突出。五官较集中,鼻梁挺直,樱桃小口,眉毛呈柳叶形,眼睛细长等。手掌宽大丰韵,手指纤细,指肚均匀向指尖逐渐变细,手腕较细。穿袒右或通肩袈裟,坐莲花上,下方有祥云飘荡,坐佛面向正壁的主尊。画面背景中天花飘荡,一派宁静祥和的气氛。壁画人物造型大量使用铁线描和平涂的手法,颜色以回鹘人喜好的土红色为主。</p> <p class="ql-block">《飞天》</p><p class="ql-block">克孜尔石窟新1窟后室顶部公元7世纪</p><p class="ql-block">这位男性飞天头戴珠冠,宝缯飘起,上身袒露,披长帛,饰臂钏等,下穿裙裤,手持花盘散花。线条紧劲有力,富于弹性。单面晕染画法,身躯更显健硕;身体呈“V”形,表现出从天而降的动态感和垂坠感。</p> <p class="ql-block">《药师佛》</p><p class="ql-block">阿艾石窟主室右侧壁公元8世纪</p><p class="ql-block">佛像五官分散,眼睛细长、眼角上扬、嘴唇丰盈、下巴丰韵。手部写实、手掌宽大、手指丰满、肉感十足。人物塑造比例适度、面相丰腴、庄严沉静。佛衣衣着样式为中原地区流行的敷搭双肩下垂式袈裟。人物衣纹线条多为兰叶描,用笔洒脱,气韵贯通。壁画赋色比较淡雅,多用平涂,总体色调素淡平和。</p> <p class="ql-block">《天宫伎乐 》(复原临摹:郭峰) </p><p class="ql-block">公元7世纪</p><p class="ql-block">·库木吐喇石窟窟群区第31窟</p> <p class="ql-block">《须摩提女请佛缘》</p><p class="ql-block">公元7世纪</p><p class="ql-block">克孜尔石窟第224窟</p> <p class="ql-block">《波斯匿王礼佛》</p><p class="ql-block">公元7世纪</p><p class="ql-block">克孜尔石窟第206窟</p> <p class="ql-block">《菩萨兜率天宫说法图 》(临摹:袁廷鹤) </p><p class="ql-block">公元4世纪</p><p class="ql-block">克孜尔石窟第77窟</p> <p class="ql-block">《蛤闻法升天及水流大树喻》</p><p class="ql-block">公元4世纪</p><p class="ql-block">克孜尔石窟第77窟</p> <p class="ql-block">《游泳者》</p><p class="ql-block">公元4世纪</p><p class="ql-block">克孜尔石窟第77窟</p> <p class="ql-block">第8窟(德语名称:十六佩剑者窟)</p><p class="ql-block">开凿年代:约为公元7世纪</p><p class="ql-block">该窟为中心柱窟,前室已塌毁,主室和后室遗存较为完整,主室券顶绘以精美的菱格故事画,色彩薄丽,约图跌峦起伏,每个菱格描绘一个佛教故事,为龟兹壁画艺术之独创,主室入口上“说法图”中所表现的飞天形象,雍容华贵。凸显了本土艺术特色。左右甬道两侧残壁原绘十六身精美的龟茲(佩剑武士)供养人。20世纪初被德国探险队剥走,现存德国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飞天》</p><p class="ql-block">公元7世纪</p><p class="ql-block">克孜尔石窟第8窟主室前壁上方半圆壁面</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参观的第30窟复原的壁画(局部)</p> <p class="ql-block">第32窟</p><p class="ql-block">开凿年代:约为公元5世纪</p><p class="ql-block">中心柱窟,主室券顶菱格因缘故事保存较好、主要有“小儿散花供养佛、提婆达多砸佛、佛渡恶牛”等。</p> <p class="ql-block">第38窟(德语名称:伎乐窟)</p><p class="ql-block">开凿年代:约为公元4世纪</p><p class="ql-block">该窟为中心柱窟,以伎乐壁画为著称,色彩绚丽,绘画技法精湛。壁画中富丽多姿的乐舞造型与种类丰富的乐器交相辉映,部分乐器种类由西亚、中亚和印度等地传入,见证了丝路乐舞艺术在古龟兹交汇融合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克孜尔石窟第38窟 主室券顶菱格</p> <p class="ql-block">佛传故事</p> <p class="ql-block">第34窟(德语名称:思性日神窟)</p><p class="ql-block">开凿年代:约为公元7世纪</p><p class="ql-block">原为僧房窟,约公元7世纪改建为中心柱窟,主室券顶菱格因缘和本生故事保存较为完好;券顶中脊天相图中的“月中兔”反映了古代龟兹文化与印度文化的交流融合</p> <p class="ql-block">游览结束后乘车前往阿克苏。</p> <p class="ql-block">光伏发电</p> <p class="ql-block">入住阿克苏市新雕豪生酒店。</p><p class="ql-block">2025年10月15日于前往喀什的途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