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河葫芦烙画的传人

掠马辛撞

<p class="ql-block">三河葫芦烙画的传人</p><p class="ql-block">——记三河市烙画传承人普振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葫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作物之一,在中国种植的历史非常久远,最早是发现于7000多年前。葫芦音近“福禄”,其内部多葫芦籽,故有子孙万代、多子多福之意,自古以来就被看做吉祥之物,而葫芦烙画在三河具有悠久的历史,已经被列入廊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普振冬就是三河烙画的传承人之一。</p> <p class="ql-block">普振冬正在烙画</p> <p class="ql-block">普振冬作品</p> <p class="ql-block">普振冬,男,1977年10月生于三河市双塔村,自幼喜爱画画,因此自上小学直至赵河沟中学初中毕业,他年年都是班级美术课代表,其画画技能深受老师们的真传指导和赞扬,并且在十里八村的家乡享有小画家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作品</p> <p class="ql-block">作品</p> <p class="ql-block">初中毕业后,他进入廊坊美术学院专业学习美术,他开始专门研修花鸟鱼虫和人物画技法。但是,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有限,他没有等到毕业就提前一年退学了,开始四处打工赚钱养家。而他却对画画一直没有放弃,业余时间他如饥似渴努力学习、钻研鱼鸟花虫、人物画理论和技法。普振冬喜欢创新,他依据前人做法尝试把画作烙在葫芦上,从而开始了他的葫芦烙画之路。葫芦烙画,又称“火笔画”,源于明清,以高温烙铁在葫芦表面烫出深浅不一的焦痕,形成层次丰富的画面。不靠雕琢,却可呈现肌理。然而,因工序繁复、学习周期长,年轻一代鲜有人问津。普振冬不怕困难,他以火为墨,以葫芦为纸,点燃了他心中对烙画艺术的炽热向往,他用灼热的烙铁在方寸之间勾勒出千姿百态的世界,努力探索葫芦烙画技艺。</p> <p class="ql-block">蝈蝈罐把件</p> <p class="ql-block">素葫芦</p> <p class="ql-block">烙画的关键是要选好葫芦,必须是一年以上的风干、日晒、把玩以后的葫芦,而且颜色纯正、水分干透。为此,他选择合适的葫芦品种的种子,自己种植葫芦,实行地膜覆盖技术育苗,以使葫芦早发棵、早结果,从而使葫芦在最佳季节生长,并在最佳成熟期收储并刮皮风干。</p> <p class="ql-block">作品</p> <p class="ql-block">葫芦摆件</p> <p class="ql-block">风干好的葫芦,再根据其大小程度,把需要画的花鸟鱼虫、人物等描上去,在烙制过程中注意力高度集中,由于不同于在纸上绘画,烙制时要运笔自然、轻重缓急、一气呵成,烙画完成后还要用专业颜料以及工具手工为葫芦着色、绘画。同时,落款的字要有功底,这样才能使烙画成为一件完美作品。</p> <p class="ql-block">作品</p> <p class="ql-block">葫芦摆件</p> <p class="ql-block">目前,三河市有李旗庄葫芦刘、三河北关王小伟、三河鲍各庄王小培,还有普振冬等几家烙画艺人。普振冬深知传承之重,他潜心钻研十几年,遍访民间老艺人,搜集古法图样,更将现代美学融入传统技法,独创多层晕染法,通过控制烙铁温度与停留时间,使画面呈现出类似水墨的浓淡过渡。他说:“技艺若不走出作坊,终将被时光掩埋。”</p> <p class="ql-block">作品</p> <p class="ql-block">葫芦摆件</p> <p class="ql-block">走进普振冬葫芦烙画工作室,一股淡淡的木香和烟火气息扑面而来。几个屋子里摆满了架子,架子上摆满了大大小小、风格各异的葫芦作品。有灵动的花鸟虫鱼,鸟儿振翅欲飞,鱼儿在水中嬉戏,每一根线条都栩栩如生;还有充满民俗风情的人物画,人物的表情、动作都刻画得细致入微,仿佛在讲述着一个个古老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作品</p> <p class="ql-block">在烙画创作过程中,普振冬也遇到过不少困难。葫芦的质地不均匀,有时候烙画时会出现颜色深浅不一的情况;烙笔的温度控制也十分关键,温度过高容易烧焦葫芦,温度过低则线条不明显。但他从不气馁,不断地尝试和摸索,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和改进,他终于掌握了一套独特的烙画技巧,能够在各种形状和质地的葫芦上创作出精美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作品</p> <p class="ql-block">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葫芦烙画这门传统手艺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年轻人对这门手艺的兴趣越来越淡,愿意学习的人更是寥寥无几。市场上出现大量机器制作的仿制品,价格低廉,对传统手工烙画造成了很大的冲击。面对这些困境,普振冬并没有放弃。他积极参加市镇组织的各种文化展览和手工艺活动,向人们展示葫芦烙画的魅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葫芦烙画,让这门传统手艺能够传承下去。</p> <p class="ql-block">作品</p> <p class="ql-block">葫芦烙画,不仅仅是一门手艺,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精神的延续。普振冬用他的坚守和执着,守护着这门古老的技艺。他烙下的,不只是图案,更是民族记忆的印记;他传承的,不只是技艺,更是一种静默而坚韧的文化自觉。</p> <p class="ql-block">葫芦摆件</p> <p class="ql-block">葫芦有形,烙画有魂。而那魂,正在普振冬手中,悄然延续。</p><p class="ql-block">(葫芦烙画作品均为普振冬手工作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