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5年<span style="font-size:18px;">(第四十七届)</span>的芝加哥国际马拉松赛已在10月12日顺利落幕,这场赛事汇聚了全球顶尖选手和众多跑步爱好者。</p><p class="ql-block"> 今年有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的约5.3万名选手参赛,再创历史新高 。赛事起点和终点均设在格兰特公园(Grant Park),赛道穿过芝加哥29个街区,整体非常平坦,被认为是全球最适合创造好成绩的赛道之一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下面是2025届芝加哥国际马拉松赛精英组的获奖选手及成绩:</p><p class="ql-block"> 男子精英组,Jacob Kiplimo ,乌干达 , 成绩2:02:23 。</p><p class="ql-block"> 女子精英组 ,Hawi Feysa Gejia,埃塞俄比亚,成绩2:14:56 。</p><p class="ql-block"> 男子轮椅组,Marcel Hug ,瑞士,成绩1:23:20 。</p><p class="ql-block"> 女子轮椅组,Susannah Scaroni ,美国,1:38:14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本届马拉松比赛亮点纷呈:</p><p class="ql-block"> 🇺🇬 新王加冕:乌干达名将雅各布·基普利莫(Jacob Kiplimo)赢得了他的首个世界马拉松大满贯冠军,展现了“半马之王”转战全马的强大实力 。</p><p class="ql-block"> 🇺🇸 新国家纪录:美国选手康纳·曼茨(Conner Mantz)以 2:04:43 的成绩获得男子组第四名,并打破了美国马拉松全国纪录 。</p><p class="ql-block"> 🇨🇳 中国跑者风采:本届赛事有 707名中国选手参赛 。其中,李健 和 贾俄仁加 表现尤为出色,分别以 2:17:19 和 2:22:52 的成绩完赛,位列全场第32名和第62名 。</p><p class="ql-block"> 最温暖的一英里:赛道途经芝加哥中国城时,当地华人社团组织了热烈的加油助威活动,舞狮、锣鼓和五星红旗让这里成为选手们口中“最温暖的一英里” 。</p> <p class="ql-block">芝加哥马拉松赛道一览(网络截屏)</p> <p class="ql-block">芝加哥马拉松纪念牌(网络截屏)</p> <p class="ql-block">芝加哥马拉松纪念牌(网络截屏)</p> <p class="ql-block">(网络截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离家大约近三百米就是赛道必经的街道,因女婿的同事好朋友,外孙的“杨二爸”首次参加马拉松,刚好我妹和妹夫昨日飞扺芝加哥接替我带娃,我们便带着外孙,牵着狗狗布吉组团来到现场,助威马拉松比赛,为他“杨二爸”加油。我还是第一次现场观看马拉松比赛,现场非常火爆,赛道两旁满是呐喊助威的人们,有老有少,有推着轮椅,带着小孩全家出动,有搬来大鼓,擂鼓加油,更多的挥舞着小旗或铃铛,为运动员鼓劲,热闹非凡,气氛十分高涨。在整个跑道穿越29个街区中,我们所在现场是返回终点中的一段,差不多属全程的过半程,正是跑步的困难时段,但运动员们仍精神饱满,步履不停,特别是队伍中偶尔夹杂着奋力划着轮椅的运动员,令人特别感动。现场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热情的呐喊,市民们自发组成的啦啦队沿街助力,足见他们对挑战自我、勇于奋进的马拉松运动员的尊敬与鼓励。</p> <p class="ql-block"> 直击马拉松赛观场,沿途热情高涨的市民为运动员们呐喊助威。开头镜头为我家助威小分队,外孙戴着头盔骑在他爸肩上寻找他参赛的“杨二爸”。</p> <p class="ql-block"> 外孙他参赛的“杨二爸”终于跑过来了,回头挥双手致意者。他“杨二爸”是首次参加马拉松赛,值得点赞。</p> <p class="ql-block"> 我家助力小团队,前排是外孙的大姑婆与大姑公,外孙他爸肩驮着儿子,手牵着狗狗布吉驻足观看。</p> <p class="ql-block"> 笔者在现场。</p> <p class="ql-block"> 清晨的阳光斜洒在芝加哥的街道上,微风轻拂树梢,林荫道上脚步声此起彼伏。成千上万的跑者汇成一条流动的河,从格兰特公园涌出,奔向城市的深处。他们中有白发苍苍的老者,也有刚满十八岁的青年;有人穿着轻便短袖迎风疾驰,也有人裹着长袖默默坚持。每个人胸前的号码布在风中翻飞,像一面面无声的旗帜,诉说着各自的征程。树影斑驳,落在奔跑的身影上,仿佛时光也为之驻足。这不止是一场竞赛,更像是一场城市的集体心跳。</p> <p class="ql-block"> 街道两旁,观众早已站成一道道人墙。孩子们骑在父亲肩头挥舞着小旗,老人坐在折叠椅上含笑鼓掌,还有人牵着宠物狗,举着手写的加油牌:“你比风还快!”林荫道下,欢呼声、鼓点声、口哨声交织成一片。一位穿红裙的女士高举“GO CHINA!”的横幅,身旁舞狮鼓点正酣,锣鼓喧天中,五星红旗在秋风里猎猎作响。那一段路,被跑者们称为“最温暖的一英里”——不因气温,而因人心滚烫。</p> <p class="ql-block"> 镜头扫过一位穿灰色T恤的跑者,号码P2590,在人群中并不起眼。他步伐稳健,呼吸均匀,额角沁出细密的汗珠。他不是领奖台上的明星,却用每一步丈量着自己的极限。在他身后,是成片涌动的身影,像一片被风吹动的彩色麦浪。阳光洒在柏油路上,映出奔跑的倒影,仿佛大地也在随他们一同前行。这座城市从沉睡中醒来,为这场盛大的奔赴让路。</p> <p class="ql-block"> 阳光正盛,绿荫如盖。一位穿绿色T恤的跑者正奋力向前,号码布在胸前微微颤动。道路中央,他的身影被无数镜头捕捉,也被无数双眼睛注视。观众席中,有人高喊名字,有人举起手机录像,还有孩子踮起脚尖,只为看清这些“飞人”从眼前掠过的瞬间。红停车标志静静立在一旁,仿佛也被这股洪流感染,忘了自己是静止的。这一刻,整座城市都在为脚步让行。</p> <p class="ql-block"> 跑者的队伍绵延不绝,像一条彩色的丝带缠绕在芝加哥的肌理之中。他们穿过现代高楼,也跑过红砖老街;从湖边出发,深入社区的烟火。路边有人举着标语:“你就是我的英雄!”——不是为冠军,而是为那个咬牙坚持的身影,为那个即使慢也绝不放弃的背影。这或许就是马拉松最动人的地方:它不只属于第一,也属于最后一个冲过终点的人。</p> <p class="ql-block"> 人群中,一位穿白色T恤的女性格外醒目,衣上印着“DIEGO MEXICO”,号码C6678。她步伐轻快,嘴角带着笑意,仿佛在用奔跑向故土致意。她不是夺冠热门,但她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宣言:这是一场属于世界的奔跑。在她身旁,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并肩而行,汗水混着笑声,脚步踏出同一节奏。这一刻,国界模糊,唯有前进是共同语言。</p> <p class="ql-block"> 一位戴墨镜的女跑者掠过镜头,黑色背心贴着汗水,号码C21792在阳光下清晰可见。她目光坚定,仿佛前方有她必须抵达的远方。她不说话,只用脚步回应风的呼啸。而在她看不见的地方,无数双眼睛正为她加油,无数颗心正与她同频跳动。马拉松从不是孤独的远征,而是千万人共同编织的信念之网。</p> <p class="ql-block"> 路边的大树下,一家三口坐在野餐垫上,小狗趴在脚边打盹。孩子啃着苹果,眼睛却紧盯着赛道:“妈妈,他们都不累吗?”母亲笑着摇头:“他们当然累,但比累更强大的,是想完成的心。”不远处,一位轮椅选手飞速掠过,双手如桨划动空气,1:23:20的瑞士王者Marcel Hug正用速度书写传奇。而在另一侧,Susannah Scaroni稳稳推进,1:38:14的背后,是无数次跌倒又爬起的坚韧。他们不是“特殊”的参赛者,而是最纯粹的运动员。</p> <p class="ql-block"> “YOU'RE MY HERO!”——一块手写牌子在风中晃动。举起它的是一位白发老人,他的目光追随着一位步履蹒跚却始终未停的跑者。那一刻,英雄不是奖牌得主,而是那个在35公里处仍咬牙前行的普通人。马拉松的魅力,正在于此:它不只见证巅峰,更照亮每一个平凡却闪光的坚持。</p> <p class="ql-block"> 最动人的画面出现在第18公里处:一名男子牵着戴红帽的小男孩,手牵手跑在人群中。孩子跑得有些吃力,却始终不肯松手。父亲放慢脚步,轻声鼓励:“我们慢慢来,但不停下。”这一幕被无数人拍下,不是因为速度,而是因为温度。原来,马拉松也可以是一场亲子的约定,一次成长的陪伴。</p> <p class="ql-block"> 跑者们继续前行,脚步踏过树影与阳光的交界。高楼在远处静静矗立,见证着这场人类耐力的盛典。他们的步伐或许不再整齐,但每一步都更接近终点,也更接近自己。有人泪流满面,有人笑出声来,有人只是沉默地奔跑——但他们都完成了某种超越。</p> <p class="ql-block"> 终点前的掌声如潮水般涌来。一位观众站在路边鼓掌,双手通红却不肯停下。他说:“我不认识他们,但我为他们骄傲。”是啊,我们或许叫不出每一个名字,但我们记得那一双双奔跑的脚,记得那一颗颗不肯认输的心。</p> <p class="ql-block">令人感动的画面(网络截屏)</p> <p class="ql-block">比赛花絮(网络截屏)</p> <p class="ql-block">有意思的赛道标语(网络截屏)</p> <p class="ql-block"> 比赛现场,Adaptive Sports & Fitness的橙色帐篷下,人们围坐在一起。有孩子戴着绿色头盔试骑特制自行车,有人举着“Every Body Runs”的红色标语。这里没有输赢,只有参与与支持。马拉松的余温,正从赛道蔓延到城市每一个角落——它不只是42.195公里的挑战,更是一场关于勇气、包容与希望的全民叙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年的芝加哥,用一场马拉松,写下了属于全人类的奔跑诗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