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独行吕梁:一条公路的黄昏诗篇

摄影中国

<p class="ql-block">十月的风掠过晋西大地,我独自驾车穿行在吕梁的暮色里。这一天的旅程没有喧嚣的人群,只有公路、山影与渐变的天空,像一首缓缓流淌的散文诗。时间仿佛被拉长,每一帧风景都在诉说秋日的静谧与辽远。车轮碾过路面的节奏成了唯一的节拍,后视镜里,城市的轮廓早已退成一片模糊的光晕,而前方,是被晚霞轻轻托起的远方。</p> <p class="ql-block">傍晚时分,夕阳将尽未尽,天边残留着暖黄与橙紫的余晖,映照在笔直延伸的公路上。两旁成排的树木已染上秋色,枝叶交错,形成一条通往远方的绿色隧道。车灯亮起,划破渐暗的天幕,远处风力发电机静立如守望者,电线杆上的路灯次第点亮,勾勒出乡野的秩序与安宁。广告牌隐约可见,却不再重要——此刻的路,是属于孤独旅人的仪式。我放慢车速,任风从半开的车窗灌进来,带着山野特有的清冽,像是大地在低语。</p> <p class="ql-block">深入前行,山脉轮廓在地平线上浮现,雪顶映着最后的光,与深蓝夜空相接。这便是吕梁山,古称“骨脊山”,相传大禹治水曾至此,为天下脊梁。千百年来,它默默横亘于晋中西部,见证着边塞烽火与商道驼铃。如今我在它的怀抱中穿行,感受到的不是历史的沉重,而是自然赋予的澄澈与平和。山势并不陡峭,却有一种沉稳的庄严,仿佛它从不曾移动,也从不曾忘记。</p> <p class="ql-block">当夜幕完全降临,城市边缘的街灯亮起,建筑轮廓隐没在幽蓝之中。街道安静,车流稀疏,树影萧瑟,却有一份难得的安详。这一刻,旅途的意义不再在于抵达,而在于与自己对话的每一公里。收音机里放着老歌,声音轻得几乎融进风里。我忽然想起出发前朋友问:“一个人走这么远,不寂寞吗?”可此刻我明白,寂寞是人群中的迷失,而独行,是与自己的重逢。</p> <p class="ql-block">路过一座小镇,街灯已经亮起,柔和的光晕洒在石板路和老屋檐上。天空是深蓝的,几缕云彩还留着黄昏的余温。电线横跨街道,像五线谱上未写完的音符,路灯、树影、行人模糊的轮廓,构成一幅低语的夜景。没有游客的喧闹,没有打卡的匆忙,这里的生活依旧按着自己的节奏呼吸。我停下车,买了杯热茶,老板娘笑着说:“这会儿过路的人少了,你们这些开车的,都是奔着山去的吧?”我点头,没多解释——有些路,本就不为告诉别人去向何方。</p> <p class="ql-block">再上路时,夜色更浓了。天空依旧是深蓝,云层渐厚,像一层薄纱覆在头顶。路灯连成一条光带,车灯在湿冷的路面上拉出长长的光轨,像流星划过静谧的夜。右侧的树影稀疏,枝干伸展如沉默的守望者;左侧的建筑在灯光下清晰了许多,窗格里透出暖黄的光,像是有人在等谁回家。我忽然觉得,这条公路不只是连接两地的通道,更像是时间的切片,把黄昏的温柔、夜晚的沉静,一寸寸缝进记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