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日漫游新疆日记(七)

老袁

<p class="ql-block">第二十日:9.11 </p><p class="ql-block">寻找不到可可托海的牧羊人,却找到英雄矿</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一路被《可可托海的牧羊人》单曲循环,在那拉提见了养蜂女,总好奇可可托海的牧羊人是否还在等。今天从布尔津往富蕴赶,330公里的路,要去赴这场“歌里的约”。</p><p class="ql-block">清晨的阳光刚照亮屋顶,我们就离开还没睡醒的布尔津,顺着额尔齐斯河往前开。沿途是望不到头的草原牧场,骆驼、牛羊目送我们,海子口水库的蓝水映着白云;金黄的牧场上,收割好的牧草正被装车,没转场的牲畜还在贪恋着最后一口青草。</p> <p class="ql-block">下午三点,终于到了可可托海的额尔齐斯大峡谷。</p><p class="ql-block">这景区由大峡谷、可可苏里、伊雷木特湖和地震断裂带组成,地质特色鲜明,可以前一直“不温不火”——离乌鲁木齐、喀纳斯都远,中途全是戈壁,没其他景点。直到2020年《可可托海的牧羊人》火了,尤其是2021年王琪在春晚唱过之后,游客才扎堆来“找牧羊人”,我们也算其中一员。</p><p class="ql-block">额尔齐斯大峡谷是景区的核心,1931年的八级大地震,震出176公里的断裂带,才“催生出”这处地貌。峡谷呈U形,长8公里,额尔齐斯河从中间流过,两岸立着神钟山、飞来峰等奇石。坐景区车第一站到“夫妻树”:山脚下的花海里,一棵金黄的白桦和一棵青翠的云杉并排站着,像对依偎的夫妻。</p> <p class="ql-block">大家刚拍完照,天突然下起雨来——难不成老天爷也被这“爱情”感动了?继续往峡谷深处走,额尔齐斯河急着往前奔,我们却没找到歌里的牧羊人。比起刚告别的喀纳斯,这里的景色实在普通,雨还越下越大,峡谷里雾蒙蒙的,对面的山都藏了起来。问领队小刘“峡谷里看啥”,他说“看神钟山,一块大石头”。大家瞬间觉得“被骗了”,一致决定不下车,直接回游客中心——好在大厅里有神钟山的巨幅照片,我们拍了照打趣:“也算见过了。”</p> <p class="ql-block">虽对大峡谷失望,下一站的可可托海三号矿,却让我们揣着“朝圣”的期待。这里曾是国家机密区域,藏着和共和国命运绑定的“英雄矿坑”。它是个伟晶岩脉矿坑,深200米,长250米,宽240米,能挖出86种矿物(世界已知140多种),铍储量全国第一,和加拿大贝尔尼克湖矿齐名,是地质学者的“麦加”。</p><p class="ql-block">这矿的发现很偶然:1930年,牧民阿牙阔孜拜放牧时,发现花岗岩里有绿柱石、碧玺,加工成装饰品用;1935年苏联地质队根据线索找到这里,给矿脉编号,“三号矿”由此得名。后来中苏合营,1955年我国收回,1958年成立矿务局。中苏交恶时,苏联要这矿的矿产抵债,三年困难时期,矿工们每天喝几碗粥,却拼命挖矿,最终帮国家还了47%的债务。连日本想拿“一公斤粮食换一公斤废矿石”,都被矿工们怼回去:“宁愿饿死,也要把日本馋死。”</p> <p class="ql-block">戴上安全帽,跟着老矿工进矿洞。洞里幽深狭窄,洞壁的金属晶体闪着光,展示台上摆着各种矿石。老矿工说,1964年原子弹的铍、1967年氢弹的锂、1970年“东方红一号”的铯、长征一号火箭的铯,还有1971年核潜艇的钽铌,都来自这里——它是实打实的“共和国功勋矿”。1999年因转型和环保关停,可勘探显示,坑外和坑底还有2500多万吨铍矿石,氧化铍占全国储量的70%。2018年,三号矿成了“国家工业遗产”,如今成了红色教育和科普基地。</p> <p class="ql-block">走出矿洞,站在露天矿坑前,坑壁的螺旋盘山道像写满故事的书页,坑底的碧水像蓝宝石,映着眼前的变化。</p> <p class="ql-block">没找到牧羊人,却遇见了更值得铭记的“英雄矿”。晚上住在富蕴县城,心里满是震撼。比起歌里的爱情,这矿里的家国情怀,更让人难忘。</p> <p class="ql-block">第二十一日:9.12 </p><p class="ql-block">五星出东方的畅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今日从富蕴往乌鲁木齐赶,460公里的路程,要和渐渐远去的阿尔泰山作别。翻开地图便知,富蕴在阿勒泰东端、额尔齐斯河上游,北边的阿尔泰山与蒙古国接壤——望着山那边的灰褐色山峦,忽然想起,这片土地曾是匈奴、突厥等民族的家园,更藏着汉匈战争的终局之战。</p><p class="ql-block">那战的指挥官不是卫青、霍去病,而是东汉的窦宪与耿夔。汉和帝时,窦宪因妹妹窦太后临朝而专权,恰逢北匈奴内忧外患、南匈奴请兵共击。公元89年,窦宪率三万骑兵北伐,在稽落山(今蒙古国杭爱山支脉)大败北匈奴,斩1.3万余人,收降二十余万人。大胜后,他与耿秉登燕然山(今杭爱山),命班固写《封燕然山铭》刻石记功,宣告汉匈近400年战争的终结。北匈奴残部西迁,有说法称后来横扫欧洲的“匈人”便是其后裔,如今匈牙利仍有自称匈奴后裔者。而窦宪虽凭“燕然勒功”成武将最高荣誉的象征,却因专权在公元92年被赐死。</p><p class="ql-block">新疆的土地上,藏着太多大汉盛唐的英雄故事。如今中华盛世,人民军队亦会续写荣光。</p> <p class="ql-block">车窗外的准噶尔盆地,夹在阿尔泰山与天山之间,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横亘中部,沿途多是荒漠戈壁。直到绿色渐多,便知乌鲁木齐近了。</p> <p class="ql-block">下午四点抵达,直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这座1959年成立的博物馆,藏着6万多件文物,其中“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伏羲女娲图等都是“禁止出境”的国宝。讲解员从古代干尸讲起新疆历史,在历史文物厅,我们见到了唐代的《伏羲女娲图》:伏羲持矩、女娲持规,上身相拥、下身蛇尾交缠,头顶太阳、尾缀月亮,四周是星辰——这幅画在晋唐时期的吐鲁番古墓中多有出土,画中既有汉人也有深目高鼻的胡人,藏着各民族交融的密码。</p> <p class="ql-block">另一件唐代彩绘天王踏鬼木俑也令人称奇:通高86厘米,由30多块木料拼成,天王踏鬼的神态栩栩如生,连牙齿都能拆卸。它是高昌左卫大将军张雄的陪葬品,融合了佛教护法神与中原武士形象,是西域与中原文化交融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最震撼的当属“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1995年出土于尼雅遗址,长18.5厘米、宽12.5厘米,用五重平纹经锦工艺织成,每平方厘米有220根经线,代表汉代织锦的最高水平。红、黄、蓝、绿、白五色线织出凤凰、麒麟等祥兽,上下端织着“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八个篆字。这源自《史记·天官书》的占星语,“五星”指金木水火土,“东方”是特定天穹位置,“中国”指中原——古人认为“五星连珠”是祥瑞之兆。如今再看,这2000年前的织锦,像一句写给今天的预言。讲解员神秘地说:“下一次五星连珠在2040年9月9日。”但愿这巧合,是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期许。</p> <p class="ql-block">闭馆时间来得太快,两个小时根本看不够。</p> <p class="ql-block">走出博物馆,转道新疆国际大巴扎——维吾尔语里“集市”的意思。9年前来还是单栋建筑,如今已成一片街区,融合了希腊、中亚的伊斯兰风格,80米高的丝绸之路观光塔是地标。3000多家商铺卖着新疆特产,8000平方米的美食广场聚着56个民族的味道,欢乐广场上歌舞不断。街上挤满游客,维族老人弹着乐曲,热闹得像个“新疆之窗”。</p> <p class="ql-block">逛完大巴扎,按酒店维吾尔族服务员的推荐,打车去和田二街夜市。司机是来新疆20多年的湖北人,他说这几年变化大:身份检查少了,夜市开了,多亏“主张开放搞经济”的马书记,“老百姓日子好了,社会自然稳”。这话实在。</p> <p class="ql-block">夜市里挤得找不到座,维族老板跳着舞招客,网红小伙子抛接酸奶的表演围满了人。我们和两个汉族小伙子拼桌,他们一个是老师、一个做金融,30多岁都没要孩子,理由是“没准备好”。聊起教育,老师说学校不教维语,虽觉不妥却不敢提——其实国家政策是“国家通用语言+民族语言”双语教学,希望能兼顾沟通与文化传承。他们还说,现在汉维通婚少,仍有隔阂,但“生活好了,矛盾就少了”。</p> <p class="ql-block">走出夜市,烟火气里藏着新疆的希望。</p> <p class="ql-block">第二十二日:9.13 </p><p class="ql-block">天池朝拜西王母</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来乌鲁木齐,必去天山天池。这处世界自然遗产,集雪山、冰川、森林于一体,距市区仅70多公里,游客向来不少,游客中心的队伍排得老长,好在不是暑假,没到“崩溃”的地步。</p> <p class="ql-block">天池在海拔1980多米的天山之上,素有“瑶池”之称。小时候读《西游记》,总好奇西王母的蟠桃会在哪开,原来真在这天山天池里。这里还流传着西王母与周穆王的爱情传说:周穆王驾八骏西行,公元前933年在昆仑见西王母,瑶池设宴时,西王母作歌“将子无死,尚能复来?”穆王答“比及三年,将复而野”。可他归国后两年便病逝,再没能赴约。李商隐的“穆王何事不重来”,道尽了西王母的相思。</p><p class="ql-block">9年前来天池时是阴天,云雾遮了真容。今日再到湖边,天池像颗明珠嵌在博格达峰下:湖水清碧,蓝得深浅不一,5445米的博格达峰覆着白雪,三峰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倒映在湖里;游船划过水面,留下一道曲线;湖畔雪岭云杉绵延数十公里,环山绿草如茵——真像“天上人间遍寻无”的仙境。忽然想,三千年前周穆王是否也站在这里?西王母是否曾乘船而来?他的爽约,是否让她登峰遥望东方,暗自神伤?</p> <p class="ql-block">天池有三处水面:主湖之外,东小天池叫黑龙潭,西小天池称玉女潭。传说西王母爱梳妆,便划了三个天池:大的洗澡,东小的洗脸,西小的洗脚,全是雪水,清得像玉汁。</p> <p class="ql-block">回到市区,晚饭后打车回酒店,司机是40多岁的维吾尔族,白天开班车、晚上拉私活。他说维族人找工作常被歧视,“总说我们懒”,他苦笑着反问:“你看我懒吗?”他忆起小时候,常去汉族邻居家拜年要糖果,如今却会被拒绝,“民族间有了隔阂”。“你好我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穷才闹事,日子好了谁愿意折腾”——他的话实在,也让人明白,真正的民族融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