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乌托邦”的源头。主要探讨了三个方面的内容:</p><p class="ql-block"> 一是理想国的架构。理想国应该建立在“正义(justice)”正义的基础上。将人们分成:平民、士兵和统治者(gardians,直译:守护者)。统治者由立法者挑选,拥有政治权力,并世袭罔替。统治者和士兵占人口的少数。平民的特别优秀者也有可能被挑选为统治者。各个阶级按地位各司其职。</p><p class="ql-block"> 二是“哲学王”的思想。柏拉图重点探讨了“哲学王”的思想。理想国应该是由哲学家担任统治者,他必须接受严格的正统教育,能够忠实的理解和完成立法者的意图。</p><p class="ql-block"> 三是对理想国各种宪章及其优缺点的讨论。理想国应该建立严格的教育审查制度,杜绝非正能量的一切文化活动,戏剧只能表现正面人物,音乐不能有靡靡之音,教育人们非礼勿视。实行彻底的共产主义经济制度,均贫富,禁止金银货币。打破家庭观念,孩子由全社会抚养,无父无母。理想国须共同维护一个“皇家谎言”,从而使阶级划分变为“正义(justic)”。</p> 关于正义 <p class="ql-block"> 什么是正义?柏拉图的“正义”不是我们目前普遍认知的正义的概念,他说的“正义(justic)”更接近法律中的“justic”,而非政治意义上的公平、平等等概念。</p><p class="ql-block"> 柏拉图的“正义”,就是社会各个阶层各安天命、各司其职,不要相互干扰,不要成为一个忙碌的人。</p><p class="ql-block"> 但柏拉图的“正义”被另一位哲学家色拉叙马霍斯(Thrasymachus)斥之为:正义无非是强者利益所在("justice is nothing else than the interest of the stronger.)。</p><p class="ql-block"> 无疑,这引发了后世无穷无尽的“善”、“恶”标准之争!</p> 理想国的实践 <p class="ql-block"> 柏拉图理想国的原型应该是参照了希腊城邦斯巴达。无疑,斯巴达是希腊众多城邦中最强大、最稳定的,它延续时间最长,公民的思想最存粹、幸福感最强。处于雅典民主制失败过程中的柏拉图,显然是希望通过建立更优化的斯巴达式的统治,来恢复希腊的荣光,并为人类寻找出一条美好的未来之路。</p><p class="ql-block"> 柏拉图不仅设想了一个理想中的社会,而且还付诸行动,但可惜的是柏拉图所在的锡拉丘兹(Syracuse,)是一个商业发达且与迦太基连年征战的城邦,他的理想无法真正投入实践。</p><p class="ql-block"> 不过,后来人类一代代人前仆后继,都在追逐一个梦想中的乌托邦,并真的建立了一个又一个类似的社会。但不幸的是,这样的实践都以失败而告终。</p><p class="ql-block"> 人类真的能找到那个幸福的乌托邦吗?</p> 理想国的悖论 <p class="ql-block"> 罗素认为,柏拉图的理想国有很大的悖论,首先是权力的不平等,因为统治者比其他人更智慧,因此,享有更高的权力。那么,谁来和如何识别、挑选统治者?其次,柏拉图打破了家庭的概念,那么下一代的阶级如何划分?另外,建立理想国的目的是什么?柏拉图已经排除艺术和科学存在的意义,那么理想国的理想就只能是战争的能力和丰衣足食。</p><p class="ql-block"> 对现代人类而言,理想国最大的问题是“自由”。它构建的社会结构和秩序极大地限制了人们的行动和思想自由,它存在的必然要求是把人们限制在极小的区域内,满足于自给自足,泯灭人们发展的欲望!从人类历史上所有乌托邦的实践来看,无一例外皆是如此。失去了自由意志,人类个体存在还有什么意义?</p><p class="ql-block"> 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在小说《1984》中,描绘了一个可怕的乌托邦社会。而真实的人类历史上也产生过许多人们为了理想建立起的人间炼狱。让人们不由怀疑,任何以理想名义构建的社会最终都将摧毁人们的理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