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周日早晨,蒸煮重庆一百多天的炎热天气凉爽了一些。同行的孙先生跑来敲门,说明天有雨,今天的气温要低一些,可以去看看磁器口。</p><p class="ql-block"> 久闻磁器口的大名,来丰都县已近六年,到重庆也是多次,由于来去匆匆,重庆的诸多景点还是每次都错过。孙先生说出了酒店大门就是磁器口古镇,半个小时就能看完一条老街。</p><p class="ql-block"> 于是,就放下鼠标,揉揉苦涩的眼睛,跟着孙先生去看老街。</p><p class="ql-block"> 时间还不到八点半,重庆与东部地区有半个多小时的时差,加之重庆人喜欢夜生活,晚睡晚起已成规律,所以此时的老街上少有人迹,绝大多数的店铺还大门紧闭。除了遇见一个老年“棒棒”挑担跃步石阶和两三位外地游客外,基本上没有遇见当地人。</p><p class="ql-block"> 在一个岔路口,一位脚步蹒跚的上了年纪的女士叫住了我们,她用标准的北京话打听“华子良脱险处”的位置,并说她腿脚不便,走了不少路,脚疼得厉害,不能再逛其它景点了,只想看看这个有纪念意义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孙先生在本地已经呆了二十多年,很熟悉当地情况,热心地当起了女士的向导。</p><p class="ql-block"> 我们沿着老街一路向前,孙先生边搀着女士慢走边向我介绍老街的一些古迹和传说。我边走边看边拍照片,深深地被街两边各式各样的老房子和老店铺所吸引。</p><p class="ql-block"> 这些店铺经营的商品和项目五花八门,很多都是具有“重庆辨识度”的内容,您从我拍的恁多的照片可以看到。</p><p class="ql-block"> 林林总总的商铺中,数量最多的还是“采耳”类的小店,大约有几十家,几乎都挤在两楼中间的过道或者窄小的弄堂里,沿着一条条狭窄的通道延伸着,给人一种颇神秘的味道。</p><p class="ql-block"> 这里的人们为什么那么喜欢掏耳朵呢?是潮湿闷热的天气让耳朵容易发霉发痒么?</p><p class="ql-block"> 距离华子良脱险处还有一点距离,但那位老女士已经走不动了,几乎每一步都需要孙先生搀扶。可是她仍然强忍疼痛,坚持要走到刻着那行字的山崖边亲眼看看。</p><p class="ql-block"> 我想,这个所在一定与她有着某种特别的意义。</p><p class="ql-block"> 终于走到嘉陵江边的那个老码头了。码头的左侧有一个深入江心的山崖,崖上就刻着那行让女士惦念的字。可惜的是那行字基本上被山崖下茂密的灌木遮住了,只露出隐约的“险处”两字。</p><p class="ql-block"> 女士举起手机拍了照,叹了一口气,蹒跚着向孙先生指引的车站方向走去。看得出来她的失望和无奈。</p><p class="ql-block"> 华子良作为小说《红岩》的主要人物之一,其原型是确有其人的,他就是我们山东阳谷县的老革命韩子栋。韩子栋1948年从国民党白公馆监狱脱险,就是在这个地方上的小船,渡过嘉陵江才最终脱离国民党特务的魔爪。</p><p class="ql-block"> 这样一个具有传奇色彩和教育意义的地方,应该及时剪除那些遮挡物的呀!</p><p class="ql-block"> 我站在崖下,顾盼良久,也没有看到这行字的全貌。但转过弯来,却看清了崖上刻着的另外四个令人触目惊心的大字:</p><p class="ql-block"> 收埋浮尸!</p><p class="ql-block"> 想必是这座山崖阻挡了汹涌的江水,嘉陵江上游漂来的浮尸会聚集在此,有关方面或慈善家在这里捞尸掩埋,时间久了,抑或浮尸太多了,为找寻者指引方向故,才刻了这四个大字。</p><p class="ql-block"> 好在是,过去的那一江苦难已经彻底随着时代的变迁流过去了……</p><p class="ql-block"> 磁器口,这个精巧的古镇,晚睡晚起且安逸的老街,的确是老重庆的一根筋脉,它随着嘉陵江汇入长江,跳动在我们国家的大动脉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5.10.15,凤鸣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