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毛泽东青年时代的雕像巍然矗立,目光如炬,仿佛穿透百年风云,凝视着这片他曾深情寄望的土地。那青春勃发的身影,不仅铭刻着革命理想的起点,也昭示着“他们特别能战斗”这一伟大格言的精神源头。</p> <p class="ql-block">1925年,毛泽东在《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中高度赞扬开滦工人阶级“他们特别能战斗”的精神,这句铿锵有力的评价,穿越岁月长河,激荡人心。当下,中共唐山市委书记将其列为“唐山五种精神”之首,号召全市人民赓续红色血脉,弘扬传承这一不朽的精神丰碑。</p> <p class="ql-block">“他们特别能战斗”的豪迈誓言,早已融入唐山大地的血脉,成为激励一代又一代人奋勇前行的红色文化基因。这不仅是对历史的致敬,更是对未来的庄严承诺——让战斗精神薪火相传,生生不息。</p> <p class="ql-block">抗战时期,开滦赵各庄矿抗日英雄节振国,正是“特别能战斗”的光辉典范。在民族危亡之际,他挺身而出,以铁骨铮铮的工人脊梁,点燃抗日烽火,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p> <p class="ql-block">国难当头,民不聊生,节振国毅然组织工人抗日游击队,带领矿工兄弟与帝国主义、官僚势力展开殊死搏斗。血与火的洗礼中,他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无畏的战斗精神,什么是真正的工人阶级先锋。</p> <p class="ql-block">建国初期,抗美援朝全国兴起,开滦唐山矿工的又一壮举:宁可停工停产,他们亲手创建新中国第一座抗美援朝飞行员培训基地——唐山飞机场,以钢铁般的意志托举起祖国的蓝天梦想,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立下丰功伟绩。</p> <p class="ql-block">上个世纪70年代,国民经济建没动力缺乏受阻,是开滦党委书记肖寒同志带领矿区职工家属承担为国分忧的压力。这是开滦党委书记、煤炭工业部部长肖寒同志的遗像,庄严肃穆,令人敬仰。他为中国煤炭事业鞠躬尽瘁,破解了国民经济动力短缺的困局。在“四五”期间带领开滦实现产量翻番,屡获周总理表彰:“为国家出了力,立了功,解了难!”</p> <p class="ql-block">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鼓舞下,全矿区三十六万职工与家属齐上阵,投身煤炭生产大会战。矿区涌现艾有勤吴加芝候占友等一批劳动模范:“地球转一圈,他们转一圈半”的动人场景,真实再现了工人阶级的拼搏豪情。全国劳动模范吴旭芝一句“矿是我的家,党是我的妈,要听党的话,管好我的家”,道出了当家作主的主人翁精神,闪耀着时代光芒。再现了“他们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和产业工人血统红色基因的传承!</p> <p class="ql-block">上个世纪90年代,开滦唐家庄矿,诞生了我国第一座由唐山煤研所研究、设计建设的水力采煤矿井,技术革新之火在此点燃。这一创举,曾引起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高度关注与深切关怀,成为工业自力更生的生动象征。</p> <p class="ql-block">1958年9月1日,刘少奇、周恩来两位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唐家庄矿,深入井下,与采煤工人促膝交谈。那一幕幕温暖而庄严的画面,定格了领袖与人民心连心的历史瞬间,也见证了开滦工人“特别能战斗”的坚实足迹。</p> <p class="ql-block">刘少奇、周恩来下井归来,矿工们夹道欢迎,掌声如雷,热泪盈眶。那一刻,领袖的关怀与工人的赤诚交汇成河,激荡起整个矿区奋发图强的澎湃春潮。</p> <p class="ql-block">1976年,大地震撕裂山河,开滦工人以“公而忘私、患难与共、顽强拼搏、勇往直前”抗震救灾精神的壮举,在废墟上重建希望。仅用半个月便恢复生产,创造了人类矿业史上的奇迹。时任国务院总理华国锋亲临慰问,那热烈而温馨的场面,至今仍温暖人心、催人奋进。</p> <p class="ql-block">今天,开滦集团公司赓续“特别能战斗”的红色基因,融合抗震救灾的伟大精神,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砥砺前行。他们正以坚定信念和实干担当,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向着更加辉煌的明天奋勇迈进!</p> <p class="ql-block">编辑:东方欲晓</p><p class="ql-block">影像:随机网选</p> <p class="ql-block">征求意见稿,欢迎指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