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永乐时期陶瓷品种创新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其宫用碗品种达到六种之多。六种造型的碗配以六种不同纹饰,加上用优质苏麻离青料作画,使这些瓷碗更加靓丽精美,具有明显时代风格,我们这篇文章主要介绍鸡心碗。</p> <p class="ql-block"> 明 永乐 青花几何花卉纹莲子碗:高6cm、口径10.2cm、底径3cm。口部微外侈、弧形壁、上丰下敛、尖底,并带矮圈足,因貌似莲房,所以称为莲子碗。以青花为饰。外壁绘以各种形貌的几何纹饰或莲瓣纹,碗心则绘以精彩纷呈的几何形式花朵。口沿处内外的边饰则以回纹、古钱纹、花瓣纹以及波涛纹替换组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同类的作品除青花外,也有划花白瓷的莲子碗。随著其足迹远布中、西亚,土耳其伊兹尼克(Iznik)瓷器中也可见到模仿莲子碗器形以及纹饰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 这只青花瓷碗的造型让我想起旧时江南人家捧在手心的早茶碗——不张扬,却处处透着讲究。它的轮廓微微内收,底部尖突,像一颗被轻轻捏过的果子,又似僧人手中托着的莲实,沉静而有分量。永乐年间的工匠似乎特别偏爱这种“鸡心”式的造型,碗身如心形微凸,握在手中贴合掌纹,仿佛是为沉思时的摩挲而生。蓝彩用的是苏麻离青,那是一种带着异域气息的颜料,自西亚而来,在窑火中晕染出铁锈般的斑痕,却也因此多了几分温润的旧意。外壁的几何纹一圈圈延展,像是水波荡开的年轮,又像是某种古老符码,静静诉说宫廷的秩序与审美。而碗心那一朵由线条构成的花,则像是一声轻叹,藏在最深处,只等懂的人低头看见。</p> <p class="ql-block"> 碗底的花纹是整件器物最耐看的部分。中央一圈留白,像月亮浮在夜空,四周的蓝彩对称铺展,如羽翼般环绕。那些纹样既非完全写实的花枝,也非冷硬的几何,而是在规矩中藏着灵动,像是把春天剪成碎片,再一片片拼回去。我曾在一个雨天见过类似的碗,搁在老宅的供桌上,盛过供果,也盛过雨水,青花在湿气里泛着幽光,仿佛随时会从瓷面游走而出。永乐的鸡心碗,或许本就不只是器皿,它是一种凝固的时间——把一个王朝最精致的呼吸,封存在这一握的弧度里。它的美不在喧哗,而在静处,等一个愿意俯身细看的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