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城乡融合发展不是简单的空间叠加,而是通过制度创新、技术赋能和资源整合,构建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共生系统”。基层实践中,需以协同创新为引擎,打通城乡发展的“任督二脉”。</p><p class="ql-block"> 一、制度创新:破除壁垒,构建要素流动“高速路”</p><p class="ql-block"> 城乡融合的关键在于打破行政、市场和社会的三重壁垒。通过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国有土地同权同价入市,激活土地要素的流动性。同时,推行城乡人才“双向挂职”机制,鼓励城市技术人才下乡担任“科技副总”,选拔乡村能人进城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形成人才要素的“城乡对流”。此外,完善城乡公共服务衔接制度,推动教育、医疗等优质资源通过集团化办学、医联体等形式向乡村延伸,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p><p class="ql-block"> 二、技术赋能:数字桥梁连接城乡“数字鸿沟”</p><p class="ql-block"> 数字技术是城乡融合的“连接器”。通过建设城乡数字一体化平台,整合土地流转、就业招聘、农产品销售等信息,打造“城乡要素超市”,实现资源精准匹配。推广农业物联网、5G遥感监测等技术,让传统农田变身“智慧农场”,提升乡村生产效率。同时,利用城市大数据资源,分析城乡消费趋势,指导乡村产业调整结构,形成“以需定产”的柔性供应链。数字技术的深度应用,正在重构城乡产业协作方式。</p><p class="ql-block"> 三、资源整合:产业协同构建城乡“价值网络”</p><p class="ql-block"> 城乡产业融合需构建“城市研发+乡村生产”“城市市场+乡村资源”的协同模式。通过建立城乡产业联盟,引导城市企业将研发、营销等环节布局在城市,将生产、加工等环节延伸至乡村,形成全产业链分工。同时,挖掘乡村生态、文化等隐性资源,开发乡村旅游、康养度假等新业态,将乡村“绿水青山”转化为城市“消费场景”。这种产业协同不仅提升了资源配置效率,更创造了城乡共同参与的价值创造体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