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清晨的北极村,薄雾如纱,轻笼着黑龙江静静流淌的江面。岸边的白桦林已染上秋日的金黄,叶片上的晨露在微光中闪烁。木刻楞房的烟囱里升起袅袅炊烟,与天际淡紫色的云霞相接,静谧如一幅水墨丹青。</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昨天沿着G111加漠公路自驾而来。这条路,基底正是历史上连接边陲的“奏捷大道”与“黄金大道”——从康熙时期的军事驿道,到晚清驮运金矿的驿路,如今我车轮下的每一公里,都仿佛碾过三百年的时光。</p><p class="ql-block">北极村,便是这驿路上的第三十站。它位于黑龙江上游南岸,大兴安岭北麓,与俄罗斯隔江相望。这里不仅是观测北极光的理想地点,也是我心中那个在祖国最北端的“家”。</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前年冬天,我第一次随团而来,住在“川娃子”民宿。三天的相处,让我在这极北之地有了一份牵挂。昨天下午五点,我再次抵达村口,川娃早已开车在此等候。他指导我办好手续,让我方便的自驾进了村。</p><p class="ql-block">没有了冰雪的覆盖,村里的施工景象一目了然,尘土间到处都是忙碌的工地。虽与冬日童话般的静谧反差很大,但也理解——这是在为即将到来的冰雪旅游旺季做最后的准备。</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庆幸的是,当晨光洒落,一切嘈杂尚未苏醒,北极村依然是我记忆中的模样。这一次,我也终于完整走完了秋日的北线。白桦夹道,落叶铺毯,龙江水碧,对岸的山影与这边的秋林默默相对。重游南线,更感这片土地的辽阔与安宁。</p><p class="ql-block">按约定中午回到川娃家,享受了他准备的丰盛的午餐。室内的一切还是三年前的样子,记录他女儿成长过程的奖状依旧整洁地挂在墙上,我坐在三年前住过的房间里,往事清晰如昨。这里不只是一间民宿,更是我在祖国最北端的家。</p><p class="ql-block">——2025年秋,再访北极村,补上了那份秋日约定。</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