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1</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撰写的,发表于1848年2月21日。它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即“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党纲。这部伟大著作,全面系统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科学共产主义)原理,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宣言》首次以德文版问世后,很快就被翻译成欧洲许多国家的文字,广泛流传,成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指南,也为无产阶级政党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其中包括“共同富裕”的思想。</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图中为1848年2月21日出版的《共产党宣言》德文版封面。</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2</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提及,“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但同时指出,资本主义虽然极大促进了生产力发展,但也出现了人类历史上更加严重的贫富分化。</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资本主义社会本质上是一个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社会,这种制度决定了它是少数人的富裕。在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少数资本家和资本利益集团占有大量财富,这是不公正、不合理的。据有关资料,如今的美国,1%的人口拥有全国财富的45.9万亿美元,这些人的财富超过其他90%以人口的财富总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不断触发经济危机,使更多的社会底层人民失业,造成更多的生活困难,激化阶级矛盾,社会动荡,问题突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在人类文明社会,人人应该是平等的,社会财富应当由人民共享。马克思、恩格斯胸怀全人类,为此奋斗了一生。他们创立的理论,为工人阶级和劳苦大众获得解放<span style="font-size:18px;">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span>,为人类的进步事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世界上现存唯一的一页《共产党宣言》手稿,头两行为马克思夫人燕妮手迹,接下来是马克思笔迹。文中直指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落后时代,明确指出共产党人的使命就是要废除私有制。这是《共产党宣言》第二章的核心内密</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3</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宣言》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在无产者不同的民族的斗争中,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另一方面,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宣言》还指出,“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从以上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早在177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就明确指出,共产党人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利益,“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共同富裕”执政理念的理论源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4</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更先进的社会制度,更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造福广大人民群众。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必然会导致社会两极分化和阶级间的对立,论证了资产阶级所有制必然会被公有制所替代,宣告“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是不可避免的”。《宣言》明确指出,“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描绘了人类社会美好的前景,这就是:“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是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5</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宣言》指出,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要建立自己的政治统治,“利用自已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要“把资本变为公共的、属于社会全体成员的财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要做到这一点,《宣言》强调,必须对所有权和资产阶级生产关系实行强制性干涉,以生产资料公共占有取代私有制。如“通过拥有国家资本和独享垄断权的国家银行,把信贷集中在国家手里”,“把全部运输业集中在国家手里”,“按照共同的计划,增加国家工厂和生产工具,开垦荒地和改良土埌”,“把农业和工业结合起来,促使城乡对立逐步消灭”,“对所有儿童实行公共的和免费的教育”,等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5</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实现共产主义是个漫长的历史过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每一个社会形态的变更,都要<span style="font-size:18px;">经历很长的历史时期,</span>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也是这样<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读《宣言》,我们可以领悟到,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和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这个共产主义,是以生产力高度发展、人民共同富裕为前提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因此,在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要通过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逐步达到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进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写道,未来的社会主义制度中,“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如此迅速,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6</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国家图书馆展出的不同时期、不同版本的《共产党宣言》,其中包括中文、德文、俄文、英文、法文等55种语言。</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党的七届六中全会上,毛主席作《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他强调指出:“要巩固工农联盟,我们就得领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使农民群众共同富裕起来。”毛主席还指出,发展社会主义,“可以看到更富更强”,“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90年12月24日,邓小平同几位中央负责人谈话时指出,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他还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7</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燕雁 摄</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旗帜鲜明地提出要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多次发表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如“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绝不能出现“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的现象,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稳步推动共同富裕”</span>;“实现共同富裕,要统筹考虑需要和可能,按照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同时,这项工作也不能等,要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国共产党是《宣言》的精神传人。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如今,我们国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任务,也是一项现实任务。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大力发展生产力,包括“物质的生产”与“精神的生产”;在发展时,注意区域发展平衡,如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等。只有通过高质量发展,持续不断“做大蛋糕”,才能厚植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同时,进一步完善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缩小贫富差距,消除两级分化。要努力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将经济发达地区的部分税收无偿转移给欠发达地区)等调节力度和精准性,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保持高压态势反腐败,从根本上斩断获取不当利益的链条;发挥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的三次分配作用,鼓励先富群体尽社会责任,调动全社会力量济困扶弱等,充分做到生产力发展的果实让大多数人享有,让人民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共同富裕。</p> 点评选录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76, 79, 187);">郑秉元(原龙海电大书记、校长):</span><span style="font-size:15px;">张德群书记在《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一文中阐明: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和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这个共产主义是以生产力高度发展、人民共同富裕为前提的。从而进一步阐述了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逐步达到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之间的辨证关系。引经据典、理论联系实际,例举了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中,对社会主义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论证,习近平总书记对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的重要论述,有理有据。发展社会主义,要充分做到生产力发展的果实让大多数人享有,让人民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共同富裕。</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5px;">作者饱含深情,着力描绘发展生产力、走共同富裕道路的美好前景。见解独到、发人深省。展望、践行!👍👍👍🌹🌹🌹</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76, 79, 187);">参考文献:《共产党宣言》(人民出版社,2014年12月第1版)</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5px;">注:文中页面若出现“恭喜你,收到了一个随机红包”,是自动跳出的不明广告,不要打开,或在广告的右上方“X”点关闭。</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76, 79, 187);">作者简介:</span><span style="font-size:15px;">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曾在龙溪师范、龙师大专班(今闽南师大)政治处,中共漳州市委宣传部、漳州市企业政工职改办、中共长泰县岩溪镇委员会、市驻长泰县农村小康建设工作队、市委文明办、漳州110联动办、漳州业余大学、漳州广播电视大学等部门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拙作欢迎点评留言,谢绝送花。)</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