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龙山秋韵

王治伟(不私聊)

<p class="ql-block">昵称:王治伟</p><p class="ql-block">美篇号:499406937</p><p class="ql-block">图片:网络(致谢)</p> <p class="ql-block">徐州,一座让人心动不已的城市!她的魅力不仅在于现代都市的繁华,更在于那穿越千年的历史回响。漫步于古城墙下,指尖触摸斑驳的砖石,仿佛能听见历史的低语。这座城墙见证了多少王朝更迭,多少英雄豪杰曾在此挥斥方遒。每一块城砖都沉淀着时光的记忆,每一道裂痕都镌刻着岁月的故事。站在这里,你不仅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更能体会到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生命力。这就是我心中的徐州——一座将千年历史融入现代生活的城市,一座让每个来访者都能与过去对话的神秘之地。</p> <p class="ql-block">当最后一片暑气被风揉碎在云龙湖的涟漪里,九月的云龙山便成了造物主最得意的水墨长卷。沿着青石阶缓步而上,仿佛不是登山,而是轻轻掀开一轴泛着松烟香的诗稿——山门飞檐挑起澄澈的蓝天,牌坊的剪影与“云龙山”碑刻共同勾勒出时光的骨骼,那些被秋风吻过的树叶,正将绿、黄、赭三色渐次晕染在天地这面素绢上。</p> <p class="ql-block">半山亭的朱红栏杆还留着夏日的余温,抬眼却见银杏已偷偷将金粉藏进叶脉。透过月洞门望出去,假山石与歇山亭组成天然的画框,几枝枫香探进黛色砖雕的窗棂,恍若王维在《山中与裴秀才迪书》里写过的“草木蔓发,春山可望”,只是此刻秋山亦可望——望得见石板路上牵手攀登的剪影被斜阳拉长,望得见电视塔在层林尽染处划出银色的惊叹,更望得见汉画像石般的车马雕塑群,正将两千年的蹄声凝成青铜的沉默。</p> <p class="ql-block">最爱第七幅画面里那扇雕花木窗。粉红色的花树与灰瓦白墙相映成趣,让人想起杜牧“砌下梨花一堆雪”的句子,只不过九月没有梨花,有的是乌桕与枫树用色彩演奏的视觉交响。当风穿过窗棂的卍字纹,裹着桂花香的气流便带着微凉的甜意,恰似斟得太满的秋露酒,洒一滴就醉了整个彭城。</p> <p class="ql-block">站在观景台俯瞰时,会发现云龙山的秋是位谦逊的调色师。它不似北方秋色那般浓烈恣肆,而是让墨绿的松柏作底,点缀些柿子的橙红、梧桐的淡黄,最后借一泓湖水倒映天空的蓝。这种“蓝+白”的配色方案,仿佛钧窑新开的釉色,清透里含着温润。那些在湖面徘徊的云影,原是白露时节写给大地的信笺,写着“天气转凉,君须珍重”的叮咛。</p> <p class="ql-block">暮色四合时,秋的笔触愈发深邃。路灯在蜿蜒山道旁亮起暖光,与天际初星遥相呼应。此时方懂为何苏轼任徐州知州时偏爱此山——当松涛与市声在暮霭中交融,当历史与当下在秋风里和解,我们终于明白:云龙山的秋色不是风景,是一场与自我对话的禅修。就像第八张图里那个月洞门,穿过去是红尘烟火,退一步是林泉幽梦,而此刻站在门槛上的我们,正被九月的温柔轻轻拥入怀中。</p> <p class="ql-block">这恰到好处的季节啊,以它神奇的笔触,将沸腾的夏沉淀为醇厚丰盈的秋。它教会奔跑的河流放慢脚步,让匆忙的步履懂得在青石阶上停留,让躁动的心学会在山风中聆听。当那一片红叶,如同被时光浸染的信笺,旋转着、飘舞着,最终轻轻落向饮鹤泉如镜的水面时,漾开的不仅是圈圈涟漪,更是心底层层的顿悟。</p> <p class="ql-block">忽然间,我们便读懂了——原来云龙山所有的层林尽染,所有的浓淡相宜,从青翠欲滴到绯红满山,从晨雾迷蒙到夕照灿烂,都是一场精心安排的修行。山不语,却诉说着最深的哲理;叶飘零,却演示着最美的轮回。它让我们明白,生命的智慧不在于抗拒流逝,而在于在每一个当下,找到最舒适的姿态。</p> <p class="ql-block">你看那泉水,映照着天空也承载着落叶;你看那山径,既通往高处也安于平缓。原来,与光阴温柔相处,便是以山般的胸怀接纳荣枯,以泉般的澄明映照过往,以叶般的从容拥抱归根。当我们终于学会在喧嚣中觅得静谧,在得失间保持从容,便真正懂得了秋天想要传递的秘密——所有沉淀都是为了更丰盈的出发,所有停留都是为了更笃定的前行。</p> <p class="ql-block">就让我们怀揣这份秋日馈赠的智慧,带着云龙山教会我们的从容,在未来的岁月里,既不辜负夏日的热烈,也不错过秋叶的静美,与流转的时光温柔相伴,直至成为生命中最动人的风景。</p>

云龙山

时光

般的

层林尽染

沉淀

我们

温柔

从容

徐州

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