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i><b>刊首语:</b></i></h1> 沧浪一词出自战国佚名的《沧浪之水歌》<br>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br>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br><br> 赏析<br> 《沧浪歌》是强调人不仅要刚直进取,也要有豁达的心胸。中国更有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说,劝人奋发向上。<br> <br> 同时晚宋严羽的《沧浪诗话》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一部诗话著作,它有比较系统的理论主张,强调诗歌文学同治学儒道不同的别材别趣,以妙悟和兴趣为中心,提出师法盛唐梦,对元明清三代的文学理论批评都有重要的影响<br> 故此,我社冠以沧浪之名 <h1><i><b>如禅|梦光化城</b></i></h1>序:《法华经·化城喻品》<br> 譬如五百由旬险难恶道,旷绝无人,怖畏之处,若有多众欲过此道至珍宝处,有一导师聪慧明达善知险道通塞之相,将导众人欲过此难。所将人众,中路懈退,以方便力,于险道中过三百由旬,化作一城,告众人言︰汝等勿怖莫得退还,今此大城,可于中止随意所作,若入是城快得安隐,若能前至宝所亦可得去。于是众人前入化城,生已度想生安隐想。尔时,导师知此人众既得止息,无复疲倦,即灭化城。语众人言︰汝等去来宝处在近,向者大城,我所化作为止息耳。佛欲使一切众生都得到大乘佛果。然恐众生畏难,先说小乘涅盘,犹如化城,众生中途暂以止息,进而求取真正佛果。<br> 《缘觉声闻合赞》 南朝 宋 谢灵运<br>厌苦情多,兼物志少。如彼化城,权可得宝。诱以涅盘,救尔生老。<br> 《幽州昭仁寺碑》 唐 朱子奢<br> 慧刀已裂,化城斯引。<br> 《支那古德遗书序》 清 龚自珍<br> 导之也有师,扶持之也有相,尚犹虑夫涉之也有浅深,阅之也有久暂,则有诸境以为之策,有化城以为之止息,乃有大事因缘以为之归墟。<br> <h1><i><b>作者:空水虚舟</b></i></h1><br><div>梦里透出<br>无相之光<br>幻化一座城池<br>独我心思昭明 倚窗而坐<br>窗外散落一地<br>来时的梦痕<br><br>一指绕住流云<br>摩挲即将燃烧的翅膀<br>一手抖开天马缰辔<br>放逐彩虹至美人栖息的远方——<br>梦自知冷暖,精确到每一念<br>我的障盖只是一方五色氤氲的被子<br>偶尔困住呼吸。偶尔遮挡<br>星月围城的轨迹<br>我已是化城投宿多劫的行者<br><br>化城梦光<br>降泽一宇宙的清辉<br>我是幸运的,影子总能透窗而过<br>破几世绵密如绸的相思<br>窗外窗里光影颠倒<br>扶起刚强不化的行色<br>匆匆一宿又该起程<br>喻言凭空传来<br>让我顷刻间<br>亡坐于另一个黎明</div> <h1><i><b>作者:明明不如月</b></i></h1><div><br></div>有必要想一想<br>这究竟是哪里<br>虚空雷鸣<br>大地震动<br>寄生已经太久<br>无论愿不愿意<br>都必须起程<br><br>那决然一念<br>以无以复加的坚定<br>刹那截断十二道锁链<br>那盈盈的一滴眼泪<br>曾折射了怎样的光辉<br>才会在这旷绝之地<br>开出一朵清静的莲<br><br>路,还是要自己走<br>还是要试着搭建驿站<br>如果你细观天地<br>忍不住落下眼泪<br>那就展开满天星星吧<br>让我们一如过往<br>静坐在月塘边上 <h1><i><b>作者:煮梦子</b></i></h1><div><br></div>从前是长河迟暮<br>我屈服于光明与土壤盛开着花<br>在燕子沉没时<br>抹去身影的竟然是提灯人 <br>只消鱼背把江南忘记<br>无需穿过风<br>就能看见十八层黑色<br>坠落裙边<br>你说起缘<br>夜雨对着空山不题一字 <br>也许木梳子是清澈的<br>斑白的飞不走<br>宁愿云朵不走<br>促膝的都是多情的鸟 <br>因为窗棂贪恋破晓的风景<br>他推开他<br>你推开你<br>直到南湖转角<br>唯一的月亮搀扶我们<br>三颗卑微的星子<br>互相缱绻<br> <h1><i><b>跋:荒涂横古今 作者:戴其苍</b></i></h1><br> 使友人和友人成为友人,是我的一大乐事。经由无始以来的漫长伏笔,盘桓于待渡亭,行之于「理想国」,三年前的今天,「遇到」是一切的肇源。<br><br> 那时,一样是五月在望,死生之间灵光一闪,而有往谒陵阳之念。这原本是孤独的旅途。世界之大,熟识自多,兼有眷属,各持缘故,竟无一人相随。彼时,有人秉空水、驭虚舟,招隐而来。其一袁军是也,其一煮梦子是也。荒涂横古今,于是有「梦光化城」三人组。<br><br> 说到伏笔,此前另有一线,也是三人组,与艾若佟声俱。遇之于数字空间,以键盘互相隔空敲击,遂有「率然」和「醉僧图」,乃世纪初故事。此线聚而复散,疏而不离,十余载各有怀抱,去留无意。佟声宅于东莞,而艾若从屏幕中探出身来,与我一道被普陀双台风吹上待渡亭。<br><br> 呼吸之间,就是此世界、他世界的分界线。纵然冰冻千尺,观念的楼台,其坍塌与重起,也不过春风一念。佩春花以会友兮。细节可以略去,心迹无以消磨。与风子的擦肩,与骆马的交错,与欧罗巴海的同城生活,命运安排我们同时遇「刺」。或许,楼台从未改变,只是经历了沧桑,在一个寻常的夜晚,遇到寻常的星光,而呈现原本的容颜。<br><br> 理想国没有国王,诗者是这里的公民。人人兼为采诗者,这使我想到周代的每个春天,都有官员摇着木铎入到民间,这使我想到「以诗为杖,行走人间」,想到「写诗如同顶叩千山,善哉就是价值」。<br><br> 总有一些在变化,也总有一些是亘古不变的。「理想国」里的「兴观群怨」,就是今天介于变与不变之间的「诗」。理想国不是山头,不是圈子,不是坟场,如果说与以往有什么不同,今天的诗界,无非是施了区块链的魔咒,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所在。<br><br> 经过种种异象,诗的薪火不灭,这是堪以安慰的。死而不僵,自有蛆虫喜欢依附于百千足之虫,那就随意罢。还会有很多人哀叹,也就让他们哀叹好了。依附与哀叹,总能昭示并祛除一些虚情和功利,从而使「诗」更抵元神和本真。<br><br> 未来的「诗」又将怎样呢?<br><br> 这就要说到冰之和幼安了。虽然有李清照等,总体说来,诗的长河,阳盛阴衰。「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这说的是地位和贡献,而非全部。月亮正在转身,我期望一睹那前所未有而不为人知的全新景象。是的,「不为人知」——「流水不腐岁月 / 户枢不蠹爱情」——袁军在他的「理想国」里,正是这样写的。<br><br> 是为记。<br><br>2018年4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