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伯耕的美篇

游伯耕

<p class="ql-block">《古今汉语同音词词典》稿本选登</p><p class="ql-block"> (第1081期)</p><p class="ql-block"> 历十三寒暑,经三轮校勘,辛劳完成此书稿,盼早日跻步辞书界。《古今汉语同音词词典》共收录古今汉语同音词十万多条,约560万字符。本词典以其弘大而周全的词量,精准而简练的书证,将为我国辞书界增添新亮品类。《古今汉语同音词》适用于各界语言文字工作者与爱好者,也助力于各级各类院校师生的学业。然而这部词典因我阮囊羞涩而无力付印,尚在翘首企盼爱心者合作或资助!可以让渡版权或其他意向,以期本词典早日付梓行世,奉献社会,授益大众。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热心者请联系139 5030 1511 游伯耕 。</p> <p class="ql-block">  本期选登“九州”、“济州”、“冀州”和“兖州”的各自同音词,敬请诸位教正!</p><p class="ql-block">  九州Jiǔzhōu—酒舟jiǔzhōu</p><p class="ql-block"> 九州:1.古代中国域为九州。说法不一。(1)《书•禹贡》:冀、兖、青、徐、扬、荆、豫、梁、 雍;(2)《尔雅•释地》有幽、营而无青、梁。(3)《周礼•夏官•职方》有幽、并州而无徐、梁。后以~泛指天下、全中国。唐•卢照邻《登封大酺歌四首》:“~四海常无事,万岁千秋乐未央。”2.大九州。中国仅其中之一州。战国时邹衍谓”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乃所谓~。”3.日本四主岛中最南的岛,为日本第三大岛。古时为筑前、筑后、丰前、丰后、肥前、肥后、日向、萨摩、大隅九国,遂称~。目前~是日本高科技产业的主要集中地。另外三主岛是四国岛、本州岛、北海道岛。</p><p class="ql-block"> 酒舟:泛指酒器。宋•梅尧臣 《送刘元忠学士归陈州省亲》诗:”拜庆无如乐,黄金作~。”</p><p class="ql-block"> 济州-蓟州-冀州Jìzhōu</p><p class="ql-block"> 蓟州:蓟州区,隶属天津市,位于天津市最北部。古称渔阳,无终。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废渔阳郡,取古蓟门关名设置~。2016年,撤县设立蓟州区。~古迹有黄崖关长城、独乐寺、冀州古城址,扶柳城遗址等。《三字经》“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的窦燕山是蓟州区西龙虎峪镇龙前村人氏。</p><p class="ql-block"> 冀州:冀州为华夏“九州之首”。包括今河北、山西两省,及河南省黄河以北、辽宁省辽河以西与内蒙部分地区。〖附〗九州排序中,冀州为什么“九州之首”?(1)相传唐尧的都城平阳(今山西临汾县南)、虞舜的都城蒲坂(今山西省永济县东南)、夏禹的都城安邑(山西省夏县)都在古冀州境内。因此《谷梁传》云:“冀州者,天下之中州,自唐虞及夏殷皆都焉,则冀州是天子之常居。”《冀州风土记》称:“唐虞以来,冀州为圣贤之泉薮,帝王之旧地。”均认为冀州是古三代帝都、“王畿所在”,应当列为九州之首。(2)依治水先后,五行次序等不同的说法。《汉书》说:“冀州,尧所都,故禹治水从冀州始。”苏东坡也认为:“河患冀兖为多……故禹行自冀始。”所以大禹治水后,重新划分“九州”,冀为“九州之首”。</p><p class="ql-block"> 济州岛:韩国最大的岛,面积1850.3平方公里。位于韩国西南海域,隔济州海峡90多公里与半岛相望。济州岛是由120万年前火山喷发堆积岩层、玄武岩、火山暗流碎屑岩等构成。包括数以百计的丘陵、滨海的瀑布、悬崖和熔岩隧道等。岛上屹立主峰海拔1950米的汉拿山。岛的北部海岸有济州市区。特产柑橘,鲷鱼干和巧克力。</p><p class="ql-block"> 兖州-弇州Yǎn zhōu-眼周yǎn zhōu-偃州 Yǎn zhōu</p><p class="ql-block"> 兖州:1.《尚书》中《禹贡》所描述的九州之一,其地理范围大体位于古黄河和古济水之间(今山东省西部、河南省东北部、河北省东南部),范围和治所随历史演进多有变更。1.在现代,兖州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别名嵫阳、滋阳,是济宁市的一个市辖区。兖州历史名人有“坐怀不乱”的柳下惠,孔门七十二贤之首的颜回。</p><p class="ql-block"> 弇州:传说中的山名。《山海经•大荒西经》:“有弇州之山,五彩之鸟仰天,名曰鸣鸟,爰有百乐歌儛之风。”</p><p class="ql-block"> 眼周:眼周一般是指上眼皮以及眼周围皮肤或者上下眼睑等部位。</p><p class="ql-block"> 偃州:复姓。春秋时偃姓州国,在今湖北监利县一带。偃姓为皋陶后裔,《路史》记载:“皋陶有子三人……次封偃,为偃姓。偃之后,有州、绞、贰、轸……江汉一带的州国,绞国、贰国、轸国皆为同姓之国。……楚尽吞偃氏之国,沦为楚地。后裔将偃州从简为偃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