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河璀璨】“导弹之父”钱学森

淡泊人生

<h5><div><br></div></h5><h5>昵 称 淡 泊 人 生<br>美 篇 号 42893537<br>课 文 《钱学森》<br> 苏教版小语第十一册</h5><div><br></div> <div><br></div><div> “ 1955年10月1日清晨,广阔无垠的太平洋上,一艘巨轮正劈波斩浪驶往香港。一位四十来岁的中年人,迈着稳健的步伐踏上甲板。”这位中年人不是别人,正是冲破重重阻碍毅然回国的“世界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div> <div><br></div><div> 钱学森回国后为祖国航天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上海交通大学作为母校,为他建造了“钱学森图书馆。”《钱学森》还编入了小学语文。</div><div> 为了拓展教学渠道 ,2022年2月26日上午,我曾经参观过钱学森图书馆。为了提升此拙作阅读价值,2025年10月12日,我再次来到钱学森图书馆参观学习。<br> 钱学森图书馆位于上海市徐汇区华山路1800号,这是一幢造型别致的楼房,外观采用“大地情怀、石破天惊”的设计理念,简洁庄重,展现了钱学森赤子之心和在科学领域导弹研制的光辉成就。<br></div> <div><br></div><div> 有趣的是 ,钱学森图书馆广场上有一行带有年份标识的“足迹”,直接指向钱学森图书馆入口处,这里每一个足迹,都是钱学森人生的重要节点。</div> <div><br></div><div> 首先进入的序厅 。厅内布局让人震撼!厅内顶部高悬红色“蘑菇云”造型,由钱学森4038页手稿组合而成,名曰“升腾的智慧,”象征着钱学森爱国情怀和超凡智慧。</div> <div><br></div><div> 迎面是一尊钱学森铜像 ,深邃的目光中蕴含着无穷的智慧,彷佛正在思考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宏伟蓝图。</div> <div><br></div><div> 铜像背后有一枚真实的大型火箭 ,周围墙壁上有钱学森主持“两弹”对接和通电试验场景的大型油画,体现了钱老对导弹研制的卓越贡献。</div> <div><br></div><div> 序厅墙壁电子屏幕上,滚动播出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钱学森的画面及评价。</div> <div><br></div><div> 继续往里走 ,馆内有四个展厅,分别展出了钱学森不同时期的奋斗历程。在“爱国情怀”展厅,通过一幅幅照片和一件件物品,可以看到钱学森从小就埋下了爱国的种子。<br> <font color="#ed2308">家教熏陶 </font>。钱学森出生于1911年12月11日,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家教熏陶。母亲时常跟钱学森做心算游戏,讲“岳飞精忠报国”、“陆游仗剑去国”、“杜甫忧国忧民”、“诸葛亮忠于汉业”等故事,从小培养了钱学森的数学兴趣爱好,崇拜岳飞、陆游、杜甫、诸葛亮等爱国英雄人物。<br></div> <div><br></div><div> <font color="#ed2308">勤奋好学 。</font>钱学森从小智力非凡,3岁熟读百首唐诗、宋词、《增广贤文》、《幼学琼林》,5岁可读懂《水浒》,还能心算加、减、乘、除,是街坊邻居公认的“神童”。年青时就读上海交通大学,“学到了许多终生受用不浅的知识”,为日后的辉煌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div> <div><br></div><div> <font color="#ed2308">海外留学</font>。 1935年,钱学森获得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士学位,并获得公费赴美留学。临行前,父亲钱均夫嘱咐道:“人,生当有品:如哲、如仁、如义、如智、如忠、如悌、如教!”父亲的爱国思想,更加坚定了钱学森用科学技术复兴中华的信念。<br> 留美期间 ,钱学森勤奋钻研,成绩斐然。美国人想留住钱学森,给予他优厚的待遇和优越的工作条件。钱学森心系祖国,正告美国佬:“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展示了钱学森坚定的爱国思想!<br></div> <div>  <br></div><div><font color="#ED2308"><b><font color="#333333"> </font></b></font><font color="#ed2308">毅然回国。</font>美国当局看优厚物资条件诱惑不了钱学森,就把钱学森软禁起来,派专人监督,切断钱学森家的电话、通信等与外界的一切联系。殊不知,美国越阻拦,钱学森思念祖国的情感越强烈,“ 此刻,钱学森埋藏心底很久的愿望越发强烈起来:早日回到祖国去,用自己的专长为祖国建设服务。”</div> 后来,在周总理的关怀下,钱学森终于踏上了归国的航程,这就出现了课文开头的那一幕:“1955年10月1日清晨,广阔无垠的太平洋上,一艘巨轮正劈波斩浪驶往香港。”钱学森一家历尽艰险,终于回到了魂牵梦绕的祖国!<br> <div><br></div><div> “ 航天成就”展厅,集中展出了钱学森回国后,对中国导弹航天事业所作出的历史性贡献。钱学森回国后,立即受到党和国家的重用,周总理亲自签署任命书,任命钱学森为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div> <div><br></div><div> 钱学森不负众望 ,亲自组建火箭导弹研究所,参与中国第一个自行设计的中近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的“两弹结合”实验,“为我国运载火箭、导弹的研制和发射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div> <div><br></div><div> 月球仪、飞船、歼—10战斗机、火箭模型。</div> <div><br></div><div> 在国力薄弱、百废待兴的情况下,钱学森带领科技人员克服重重困难,仅用7年时间,实现了中国导弹从仿制到自行研制的飞跃。难怪美海军一高级将领说:“钱学森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决不能让他离开美国!”</div> <div><br></div><div> “科研创新”展厅陈列着钱学森大量手稿和珍贵著作,展示了钱学森作为科学技术前沿的开拓者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div> <div><br></div><div> 在图书馆里 ,我们看到这样一幕:晚年的钱学森仍然坚持读书,潜心研究,充分展示了“活到老,学到老,前进到老”的进取精神,学无止境铸就学术高峰。</div> <div><br></div><div> “人格精神”展厅,钱学森淡泊名利,生活俭朴,晚年坚持“七不”:不题字、不写序、不出席应景活动、不兼任荣誉职务、不出国访问等等,他说:“虽然我姓钱,但是不爱钱。”表现了一位爱国科学家的博大胸怀。</div> <div>  <br></div><div> 钱学森办公室 、会客厅和餐厅,非常简朴。</div> <div><br></div><div> 如今,钱学森图书馆是国家二级博物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每年都要接待大量的国内外青少年学生、学者、科技人员前来参观学习,钱学森爱国情怀和科研奉献精神永放光芒。</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