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浙东大地,卧着一座山,这就是宁波四明山。它位于余姚市四明山镇,横跨余姚市、海曙区、奉化区,是宁波重要的自然与文化地标。<b>四明山是宁波的生态屏障,被誉为“浙东绿肺”和“天然氧吧” 。</b>它是甬江水系的主要发源地,全市6座大型水库有4座位于此,是宁波重要的水源涵养和饮用水水源地 。</p> 唐诗之路,漫游路线 <p class="ql-block">四明山得名于魏晋南北朝时期。</p><p class="ql-block">四明山又名大俞山,峰顶有四个洞穴,名为“四窗岩”,仰望犹如楼之有窗,可通天地日月之光,故谓之“石窗”“四明之目”。当时,仙道隐士“以洞名山”,故称“四明山”。</p><p class="ql-block">四明山为甬江水系发源地,风光秀丽。<b>从初唐到晚唐,有160多位诗人为四明山写诗,成为“唐诗之路”浙东核心节点与标志性景致,</b>既是诗人漫游浙东的必到之地,也是他们触发创作灵感的关键载体。</p><p class="ql-block">它的角色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行程枢纽”,诗人沿剡溪北上或往宁波方向行进时,四明山是必经的山水坐标,串联起线路中的古寺、溪谷等景点,让漫游路线更具层次感;二是“诗料核心”,其“三千里”的壮阔、“四窗岩”的奇绝、“雪崖映霞”的秀美,成为160多位唐代诗人的创作素材,催生了李白、刘长卿等名家的经典诗作,让四明山成为“唐诗之路”上以景载诗、以诗传景”的典型代表。</p><p class="ql-block"><b>“唐诗之路”四明山漫游线路:</b></p><p class="ql-block">甘竹岭,此处是唐代诗人入山的经典起点,可联想李白“四明三千里”开篇时的入山视角,感受群山初展的壮阔。</p><p class="ql-block">四窗岩,刘长卿、陆龟蒙诗作中“玲珑开户牖”的奇景,这里是诗人驻足题诗的高频地,能直观体会“覆石如覆屋”的地貌特色。</p><p class="ql-block">四明山深处古寺(杖锡寺遗址),唐代诗人常在此歇脚、寻友,可呼应施肩吾“半夜寻幽上四明”的意境,感受山间清幽氛围。</p><p class="ql-block">雪崖观景台,此处契合李白“日出红光散,分辉照雪崖”的描写,清晨观霞最宜,也是诗人抒发“寻幽至无人境”情怀的经典点位。</p><p class="ql-block"><b>这条线路既覆盖了诗句中的核心景致,又还原了唐代诗人“攀松桂、寻幽境”的漫游节奏。</b></p> 四季景色,变幻莫测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四明山森林覆盖率超90%。有常绿阔叶林、金钱松林等多种植被,是“浙东绿肺”“天然氧吧”。山中还有国家森林公园,园内物种丰富,有植物近千种,动物106种,包括南方红豆杉、河麂、白颈长尾雉等珍稀动植物。 </span></p><p class="ql-block">四明山溪流众多,如剡溪,溪水清澈。白水冲瀑布落差大,气势磅礴;雪窦寺千丈岩瀑布、徐凫岩玻璃栈道瀑布等各具特色。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四明山气象景观多变。因海拔较高,气候独特,晨可观日出,夕可眺晚霞,清晨或雨后常现云海,山峰在云雾中若隐若现,美不胜收。</span></p><p class="ql-block">四明山自然景观丰富多样,特色鲜明。地貌奇特,属浙闽丘陵,以丘陵和低山为主,地势起伏大,有桌状山和花岗岩地貌。经过长期风化,花岗岩巨石造型千奇百怪,如罗成山的“鹁鸪岩”,巨石酷似鹁鸪,石蛋散落似蛋。 </p><p class="ql-block">四明山水文景观丰富。作为甬江、曹娥江等水系发源地,四明山溪流众多,瀑布壮观,如高达百米的白水冲瀑布,一年四季水量充沛,十分震撼。 </p><p class="ql-block"><b>四明山四季景色各异。春季山花烂漫,四明湖畔水杉朦胧;夏季凉爽宜人,山间溪潭清凉;秋季丹山赤水,红枫遍野;冬季银装素裹,雾凇冰瀑奇观,宛如人间仙境。</b></p> 森林公园,旅游胜地 <p class="ql-block"><b>四明山于2003年经国家林业局批准正式成立并命名为国家森林公园 。</b>公园内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是市民休闲、游览、观光的好去处。</p><p class="ql-block">进入森林公园,深秀谷、鹁鸪岩水帘洞便映入眼帘,沿溪边漫步,呼吸清新空气,尔后,可欣赏华东罕见的溶洞瀑布。</p><p class="ql-block">仰天湖,这是火山爆发后形成的山间盆地,位于森林公园之西的屏风山麓谷,海拔800多米,面积约40亩。湖四周山峰环立,景色秀丽,有民谣说:“仰天湖,湖仰天,山在湖四沿,湖在山之巅。”这里气候凉爽,暑天日均温度20度左右,是夏天避暑的好去处。湖边的金钱松风景林和常绿阔叶风景林也为其增添了不少美感。</p><p class="ql-block">沿着屏风山<span style="font-size:18px;">徒步半小时,就能到达青虎湾岗,</span>这里是宁波最高峰,海拔979米,视野十分辽阔。从山顶俯瞰四面八方,景观极为壮观,山上"979"三个字处,可拍照留影。</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岗顶有两座民兵瞭望哨,建设于六十年代,主体由主哨和副哨两座建筑组成,还有一间附属用房,墙体块石砌筑,平顶由混凝土浇筑,主哨分两层,上层设圆柱形带瞭望孔岗台。它们是特殊年代的产物,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如今这些哨所大多已废弃闲置,成了旅游爱好者的打卡之地。</span></p><p class="ql-block">在仰天湖东南侧的另一座山峰,因其形似军盔而得名将军帽。它与西北侧形似古代美女的山峰隔湖相对,仿佛将军仰面凝望美女,有着浪漫的传说色彩。从仰天湖前往将军帽需走上106级台阶,到达顶峰后可以欣赏到周围的美景。</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公园内的农家乐,可品尝当地特色农家菜,竹笋炒肉、山菌汤,搭配余姚梁弄大糕,定能让你回味无穷。</span></p> 浙东“延安”,红色基地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1941年,四明山区逐步组建游击队,早期以分散游击、发动群众为主,后整合为三·五支队。</span></p><p class="ql-block">1943年,正式组建浙东抗日主力武装,<span style="font-size:18px;">全称“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浙东游击纵队”,</span>核心任务是在浙东地区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保卫抗日根据地。同年4月,浙东抗日武装攻克余姚梁弄伪军据点,控制了四明山区。同年8月,三北游击司令部和浙东区党委机关分别进驻梁弄镇晓岭街和横坎头村,梁弄成为浙东抗日根据地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抗战期间,在四明山、会稽山等地区,多次粉碎日伪军“扫荡”,累计歼敌数千人,还建立了浙东抗日根据地,是浙东抗战的核心力量。</span></p><p class="ql-block">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司令部旧址位于梁弄镇晓岭街,被当地人称为“小源和”,是浙东抗日根据地最高军事指挥中心,有“浙东延安”之称 。</p> <p class="ql-block">正蒙学堂。这里是浙东敌后各界临时代表大会召开地,1945年1月21日至31日,会议在此选举产生了浙东临时参议会,通过了《浙东地区施政纲领》,具有重要历史意义。</p><p class="ql-block">谭启龙旧居。1943年谭启龙同志来到横坎头村驻地后的工作和生活寓所,为木构两层小楼,馆名由原中共浙江省委书记薛驹同志题写。</p><p class="ql-block">四明山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这里是宁波市首批研学精品线路"红色精神之旅"的重要一站,展示四明山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让人深刻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p><p class="ql-block">浙东临委驻地革命史迹陈列馆,位于浙东小九寨景区内,展示浙东临委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重要历史,先后被评为浙江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浙江省红色根脉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群,包括中共浙东区委旧址、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司令部旧址等,还有四明山革命烈士纪念碑、梁弄正蒙学堂等,是爱国主义教育重要基地。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谢谢大家的阅读与观赏!</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再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