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出镜/文字/风景:阿拉莫明</p><p class="ql-block">人像摄影:行者(手机摄影)</p><p class="ql-block">美篇号:405198</p> <p class="ql-block"> 色达,是无数人心中魂牵梦绕的精神净土。当我真正踏上这片土地,瞬间就被它那独特到极致的魅力深深攫住,内心满是难以言喻的吸引与震撼。去年的今天(2024年10月15日),我怀着虔诚又期待的心情来到这里,那一趟行程,于我的心灵而言,无疑是一场透彻的洗涤,让蒙尘的心绪重归澄澈,对我的身体也是个重量级的考验。</p> <p class="ql-block"> 走进色达,第一站我来到了白塔寺(东嘎寺)。刚步入其中,一排排洁白的佛塔便率先闯入眼帘。佛塔造型极为精美,洁白的塔身搭配着熠熠生辉的金色塔顶,在阳光的照耀下,散发出一种摄人心魄的圣洁光芒,仿佛正缓缓诉说着那些古老而神秘的佛教故事,瞬间就让人从心底生出敬畏之情,心灵也随之受到强烈触动,真切感受到了佛法的庄严与神圣。</p> <p class="ql-block"> 白塔寺(东嘎寺)作为藏传佛教宁玛派的重要寺院,始建于16世纪,坐落在色达县城西郊大约6公里的地方,海拔约4000米,和喇荣五明佛学院分属不同区域。</p><p class="ql-block"> 相较于下一站要去的喇荣五明佛学院,白塔寺(东嘎寺)更侧重于宗教活动的开展,在这里,人们能够参与法会,还可以欣赏精美的壁画等,有着独特的宗教文化体验。</p> <p class="ql-block"> 在色达的时光,于我而言是一段让心灵得以深度洗涤的旅程。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嘈杂,唯有信仰的力量如清泉般在空气中静静流淌。每一次呼吸,都好似能将那纯净的能量吸入肺腑,让漂泊的心灵寻到了安稳的归属。色达,值得每一个对宁静与信仰心怀向往的人奔赴而来,在此邂逅专属于自己的心灵震撼。</p> <p class="ql-block"> 色达的天气向来是说变就变,前一刻还明朗的天,转眼就可能阴云密布,透着股随性的“阴晴不定”。刚离开白塔寺,往色达佛学院去的路上,细密的毛毛雨便悄无声息地落了下来,给这段行程添了几分丝丝凉意。</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到达色达佛学院山脚下,已是下午二点多还下着小雨,步行到达需要很长时间,便乘坐专用观光车直达佛学院。步行到达观光台雨停了,给带着虔诚心的远道客人带来了欣慰。</p> <p class="ql-block"> 色达五明佛学院,经国家宗教事务局批准,由四川省佛教协会主办,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色达县洛若镇 ,地处高寒山区,平均海拔3900米,属藏传佛教宁玛派(红教),是世界规模最大的藏传佛教学院之一。其前身为1880年德绛多吉建立的宁玛派修行点,1980年由晋美彭措法王扩建为讲经院,1997年正式成立,2017年8月28日,挂牌成立色达五明佛学院院务委员会、喇荣寺管理委员会,正式纳入政府规范化管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红色僧舍群:标志性景观是数以万计的红色木屋,由修行者自行搭建,外墙涂以绛红色,与僧袍同色,象征红教的信仰传承。这些僧舍依山而建,形如集装箱,密集排列却错落有致 ,延绵数公里,形成一片“红色海洋”。</p> <p class="ql-block"> 坛城:位于佛学院最高处,是转经与祈福的核心场所,金碧辉煌。坛城的梵文名称为“曼荼罗”,意思是按佛教密宗仪规进行某种祭供活动的道场。传说围绕坛城转百圈可祛病消灾,夜晚灯火亮起时,坛城如星辰点缀于红色海洋中,圣洁而神秘。</p> <p class="ql-block">佛学院日常修行:僧侣们每日晨起诵经、辩经、禅修,生活简朴清苦。冬季的“百日闭关”更是严苛,要求身、语、意三门皆闭,专注修行。</p><p class="ql-block">佛学院法会节庆:每年藏历元月、四月、六月和九月举行大型法会,吸引全球信徒参与。此时学院诵经声回荡山谷,宗教氛围达到顶峰。</p> <p class="ql-block"> 我们沿着上山观景台的小路缓步慢行(海拔很高,心跳加速,喘不上气),恰好遇见几位下山的僧侣,我悄悄拍下他们的背影。只见他们手中的转经筒正悠悠转动,伴着低沉又富有韵律的“咕噜”声,在云雾里轻轻回荡。那声响像来自时光深处的古老呼唤,悄然牵引着人的思绪,让人不自觉放慢脚步,全心沉浸在这份独有的虔诚里。就连路边踱步的牦牛,也像是这片土地的信仰追随者,静静融入这肃穆的氛围中。</p> <p class="ql-block"> 踏入色达佛学院的土地,最先攫住目光的,是那漫山遍野,无处不在的红,红墙连着红屋,层层叠叠铺展向山间,宛如大自然不慎打翻了盛着朱砂的瓷盘,将那抹浓烈的红肆意又热烈地泼洒在这片高原上。我身着枣红色棉麻提花新中式连衣裙,搭着姜黄色围巾,头戴黑顶白边的针织帽——这身无意间的装扮竟与眼前的红墙红屋这般协调。这份视觉与心灵的双重契合,让我瞬间被深深触动,心底满是难以言说的激动。</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漫步于色达佛学院的街巷,身旁是一堵堵红墙。那红,不是单调的一色,石块的纹理与岁月的痕迹交织其中,让红墙有着丰富的质感。伸手触摸,粗糙的石面带着高原的微凉,仿佛能感受到这里的时光流转,每一道纹路都在诉说着属于色达的故事,宁静而又充满力量。</p> <p class="ql-block"> 还有那成片的红屋,层层叠叠地分布在山坡上,像是精心编排的红色方阵。每一间红屋,都是修行者的居所,承载着他们对信仰的虔诚与坚守。远远望去,红屋与蓝天、青山相映,构成一幅极具冲击力的画面,既有着视觉上的震撼,又能让人从心底感受到一种纯粹的静谧。</p> <p class="ql-block"> 在色达,红墙红屋不仅仅是建筑,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它们仿佛在无声地引导着人们,抛却尘世的纷扰,找寻内心的安宁。当身处这片红色世界,心灵仿佛也被这热烈又沉静的红所包裹,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洗涤与慰藉。</p> <p class="ql-block"> 当我站在色达佛学院的转经筒旁,双手合十,仿佛能触摸到心灵最深处的宁静与寄托。那一排排转经筒,在岁月的流转中,被无数虔诚的手抚摸得锃亮。阳光透过云层,洒在转经筒上,折射出金色的光芒,宛如信仰的光辉,温暖而耀眼。每一个转经筒里,都藏着经文,藏着人们对生活的祈愿,对心灵的叩问。</p> <p class="ql-block"> 站在高处俯瞰,密密麻麻的红色僧舍如红色的浪花,在山谷间翻涌。每一间小屋,都承载着修行者的虔诚与坚守。他们远离尘世的喧嚣,在这片高原之上,伴着晨钟暮鼓,潜心修行。那专注的神情,仿佛能将周遭的一切纷扰都隔绝在外,只留下内心的澄澈与宁静。</p> <p class="ql-block"> 踏上色达的土地,仿佛踏入了一方被信仰浸润的净土。这里,是修行者的天地,也是无数人寻觅心灵安宁的所在。色达的修行,不仅是修行者的功课,也让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得以在这片纯净的土地上,与自己的心灵对话。看着那些为信仰执着的身影,听着那悠悠的梵音,仿佛能触摸到一种超越物质的精神力量,让心灵找到了久违的归处。</p> <p class="ql-block"> 因为我们去时下小雨气温下降至0度左右,没有等到天黑看夜景就乘专用观光车下山了,这也是我此行的一个遗憾。</p> <p class="ql-block"> 当我离开色达佛学院时,回头再望那红墙,红屋,它们仿佛在诉说着永恒的信仰与希望。我知道,这份心灵的寄托,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深处,成为我生命中最珍贵的宝藏。</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清晨,当我们准备离开色达前往理塘县时,惊喜地发现,15日半夜悄然落下的雪,已将大地装扮得银装素裹。远处的山峦、近处的原野,都被白雪覆盖,宛如一幅素雅的水墨画。这场雪,恰似大自然赠予我们的珍贵礼物,为这次色达之旅画上了一个无比圆满的句号(下雪天佛学院上山路滑就会关闭)。不得不感慨,色达的天气“阴晴不定”说翻脸就翻脸。老天实在是眷顾我们,让我们在离开前,能邂逅这般绝美的雪景,带着满满的收获与感动,结束这段难忘的旅程。</p> <p class="ql-block"> 路上我用水印相机拍下这一幕场景。</p> 感谢您的莅临驻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