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接上续</p><p class="ql-block"> 二十五、支援</p><p class="ql-block">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那年代革命的人道主义风尚是良好的。凡是邻近生产队或乡里乡亲有困难,只要有求我们,我们都会去热心和全力帮助,尤其在抗洪和抗旱期间,当时我们知青队农用机械设备比其它生产队要多而全。主要是我们这些知青大部分都是柘林水电厂的职工子女,又下放在离电厂不远的七八里地的农村,所以得到电厂不少的支援和帮扶:一台手扶拖拉机和四台不同型号和功率的抽水泵机。</p><p class="ql-block"> 我们邻里有些生产队和乡亲家处在低洼地,碰到洪水内涝,会有求于我们带上抽水泵机支援。这段时间我们几位负责排涝抽水的人的确很忙。我们尤为清楚对饮用水水井的水必须反复抽干几次,否则残留的洪水病菌,饮用不干净的水导致生病,且甚至后果严重。事实也如此,记得有一生产队一口水井,因涝水未彻底抽干净,结果吃了全都拉肚子,有的人还住院进行冶疗。</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帮助排涝抗旱期间,生产队和乡亲们都挺感谢,并十分好客,尽其所能,拿出好吃好喝的招待我们,做到无微不至,融洽的友好一直延续多年,即使我们离开知青队后,也有不少人当作亲戚走往。</p><p class="ql-block"> 二十六、秋收</p><p class="ql-block"> 金色的十月正是秋收的季节,虽然遭受台风暴雨的摧残,晚稻收成有所减产,但仍有一片丰收的景象。</p><p class="ql-block"> 秋收没有双抢那么忙,每日只按平时正常出工就可,这时的太阳不再那么毒辣,下雨天也较少,可以说秋高气爽,望见蓝蓝的天,白白的云,再加上通过自己辛勤劳作丰收景象,心情无比愉快。</p><p class="ql-block"> 开镰的那天,大队党支部周书记和与我们联络的团总支书记兼民兵连长李学礼(我们对他称呼李哥)来到了知青队。周书记是一位五十开外,身材魁武的壮汉,他参加过抗美援朝,人既威严又和蔼。李哥则是一位二十五六岁的年轻小伙,很活泼,热情洋溢,与我们常有往来。他俩这次来知青队,主要是了解秋收情况,周书记在带队领导罗春江的陪同下,视察了田间,并亲自为我们秋收开了第一镰,说:“知青们,你们来到农村这块土地,通过自身锻炼和改造,现已大有作为,这丰收的稻谷就是最好的见证,继续努力,再创辉煌。”他激情的讲话,让我们这些知青很受感动,场面活跃。</p><p class="ql-block"> 二十七,油菜</p><p class="ql-block"> 秋收过后,农活不多了,主要是种油菜,于是选择了几块约二十亩农田种植。带队老农两位是种田一把好手,有着丰富的经常,他对我们说,要想种好油菜,先得育好苗,育苗的最佳天气是在连续气温二十度左右七天后,对苗床必须选择土质肥沃,排灌方便的地块,使用专用化肥和尿素按比例搭配均和耙入土壤中,再使用高巧拌种剂拌种后,将种子均匀洒入苗床,并用细土覆盖。</p><p class="ql-block"> 经过一个月的育苗,约十一月份下旬,我们将已长成4至5片真叶的油菜苗移植到大田中生长,据老农说移植的油菜比直播的油菜产量要多出近两倍,接下来便是田间管理,做到一是加强测报,及时灭蚜:二是清沟降渍,增温保苗:三是去苔化控,控旺防冻:四是巧施苔肥,防倒增收。总之上述的管理措施,对于我们这些第一次种油菜的下放知青是茫然的,都是两位带队老农指导我们来进行的,第二年开春果然油菜花挺旺,茎枝又粗又高,真喜人。</p><p class="ql-block"> 二十七、冬修</p><p class="ql-block"> 入冬后,根据公社和大队要求,必须组织劳力搞好冬修水利工作,以便做好来年的农业保障和发展。我们知青队的冬修任务有两项:一项是派员参加公社和大队的冬修水利大会战,二是对知青队水利设施,如堤坝,涵管和排渠沟等,进行加固,排淤和整修。因为知青队靠河岸,上游不远是亚州最大土坝柘林水库,受河洪水影响不可能,主要来自内涝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记得第一次参加是公社组织的冬修水利大会战,加筑地势低洼的一段沿河圩堤。知青队派了10人,我是其中之一。大会战实行各大队分任务包干制,公社是负责技术指导和质量进度检查汇总,吃住由各大队自行解决。那时条件的确很差,大队只搭建了男女分开的简陋帐篷,请了两位五十岁一男一女帮助烧饭。虽然条件艰苦,但参加大会战的同志个个精神饱满,在飘扬的红旗下,你追我赶,干得热火朝天。因为各大队都不想落后,登上大会战的光荣榜。这就是那年代的思想觉悟。</p><p class="ql-block"> 二十八、元旦</p><p class="ql-block"> 随着元旦的钟声响起,我们迎来了一九七六年。啊,整整下乡了一年,得好好欢庆。望见大伙个个黧黑的脸,结实的身体,想起刚到知青队时那脆弱的情景,无限感叹。</p><p class="ql-block"> 元旦那天,放假休息,队里宰了一头猪,邀请了大队周书记、李哥和邻里几位生产队长来知青队一道参加庆祝下乡一周年欢庆会。欢庆会是在晒谷场举行的,拉了一幅横标,摆了十几排桌椅,桌子上有花生瓜子和桔子。欢庆会由带队领导罗春江书记主挡,大队周书记和李哥都分别发表热情洋溢,赞美讲话,接着由知青自己畅谈下乡一年接受再教育的深切体会,有不少知青还发挥特长,表演了节目,总之欢庆会开得热热闹闹。中午大伙又在食堂餐厅碰杯交盏,美美地大吃了一顿。记得我酒后还哼过自己胡扯四句打油诗:下乡锻炼来一年,如今手上布满茧,身高米七重百二,外号人呼黑蛋脸。</p><p class="ql-block"> 二十九,工分</p><p class="ql-block"> 辛苦了一年,该盘点结算,每日工分值多少钱。队委会请来大队会计,帮助知青队的会计进行盘点。经过三天清库和帐目核算,每日满工分值为二角七分,虽然是差了点,毕竟第一年,加之都是单身汉,不养家糊口,其实大伙也对工分值抱着无所畏的态度。但大伙对每人除自己吃的,都分到了八百斤稻谷挺高兴的,便在知青队机出米,送回家,让父母吃上自己辛勤劳动的成果,心里甜蜜蜜的。</p><p class="ql-block"> 对于工分值分到的几十元钱,够自己平时添置些日用品就可以了,有多余的,大家凑在一起打打牙祭。当时真的没有金钱观念,只是想在下乡中好好锻炼,争取两年后参加招工,参军和推荐上大学。(因为这是当时的硬件规定。)</p><p class="ql-block"> 三十、二批</p><p class="ql-block"> 没两天,第二批下乡知青,在我的记忆里好像共有十九人,插队知青点,这次带队领导是柘林水电厂水工队书记,名叫李日昇,也是一位约五十岁左右,身材并不高,但很精明能干的男人。据说柘林水电厂指派的带队干部是一年一轮流。所以第一批的带队干部罗春江书记与徐芸珍女士将要离开知青队。</p><p class="ql-block"> 在欢迎第二批落户知青过程,我们这些第一批知青,就像照顾弟妹般地安排。罗春江书记与李日昇书记通过两天办理交接,便要离开知青队回厂工作。队委会经研究,决定召开个小型欢迎欢送会。虽然带队主要领导罗春江书记,因胡升达触电而死受到过处分,但大家一致认为他是一位能吃苦,有担当能力的好领导,一年的事实已证明。欢送时都依依不舍,甚至有的知青还流了眼泪。罗春江书记和徐芸珍女士也同样感情,难含难分。走之前,告诉大伙好好在李日昇书记带领下,在新的一年里更加大有作为,并说有空他会时常来知青队看看。</p><p class="ql-block"> 三十一、雪花</p><p class="ql-block"> 春节前,下了一场大雪,是夜晚下的,第二天大伙起床,望见飘飘雪花和白茫茫一大片,大伙都欢呼雀跃,高喊着:下雪啦,下雪啦,好大的雪呀,便冲进雪地里,有的打雪仗,有的滚雪球,有的堆雪人,有的人朗诵毛主席《沁园春、雪》……</p><p class="ql-block"> 大伙全知道瑞雪兆丰年,都说今年定有个好收成。带队领导李日昇书记也笑眯眯的,连说:“好雪、好雪。”</p><p class="ql-block"> 上午,李日昇书记主持召开队委,主要研究春节放假事宜和开春前的准备工作。按照农村惯例,腊月二十三开始休息至到过完正月十五后才干活。这段时间主要是准备年货和亲戚窜门,那时候并不风行打麻将,手机微信抖音更不要谈,只是偶尔打打扑克牌,还是以聊天,喝酒,拉拉家常为主。我们知青队也决定放假,只安排留守值日看家就可,值日实行轮流制,这次可以好好回家与家人过个团圆年。(主要是我们下放知青点离家只有八九里远,回家很方便。)</p><p class="ql-block"> 这场雪下了一天一夜,望着不停的飘飘雪花,有许多人在思绪着:冰雪天里,该如何去打发自己。</p><p class="ql-block"> 三十二、开春</p><p class="ql-block"> 年的喧嚣很快就过去,知青们都已归队。江南的初春,柳树吐着鹅黄般嫩芽,桃树结满欲绽的花蕾,小草儿布满田间地头,时不时有蛰伏醒来的虫儿鸣叫声。</p><p class="ql-block"> 好清新的空气呀,还带点甜滋滋的味道。我们这些刚回来的知青,还真有点迫不及待想拿上犁耙和锄头去田间地头干活。</p><p class="ql-block"> 带队领导李日昇书记把大伙叫到一起,召开了个开春前会,由队长夏文学通报了队委会研究商讨开春的工作安排,并征求大家意见,最后形成方案实施。记得七六年我们的目标值粮食产量要提高三成,每日工分值由七五年的二角七分提高到五角。大家都信心满满。</p><p class="ql-block"> 开春下农田干活第一天,清醒记得是整修田埂和沟渠。将那些被损狭窄不平的田埂和那些流水不畅沟渠进行修复好,那天还下着濛濛细雨,大伙穿着雨衣,干着干着,觉得雨衣干活不方便,有的干脆脱掉雨,弄得一身湿,但场面却无怨无悔,开心活跃。</p><p class="ql-block"> 三十二、运动</p><p class="ql-block"> 七六年全国掀起一场“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当时大家都觉得挺奇怪,邓小平副总理刚复出一年不到又受批判,接着出现了以悼念周总理为名的四五事件,将运动推向高潮。虽然我们不清楚运动的实质,但也必须要参加,除了学习发言,就是要写批判稿上墙报,每人都得写,要紧跟形势。</p><p class="ql-block"> 当时大家也清楚,不紧跟形势,就是对抗,弄不好自己受牵扯。这场运动有专门组织机构,时不时会下来检查运动进展情况。我们由于什么都不清楚,批判稿全都是从报纸上摘抄的,再赤胆忠心表表态。记得有一次运动会上,让大家上台声讨邓小平的右倾翻案风,那挂在主会场墙上大幅横标在无风无人动的情况,自动脱落掉地,真是有点邪乎,是不是蒙受冤屈,现在想想还挺滑稽的。</p><p class="ql-block"> 三十三、调侃</p><p class="ql-block"> 在知青队那两年里,文娱生活方式不多,既没电视,手机看,也没有麻将打,主要是三五成群相互调侃。调侃目的是解除疲劳和烦闷,因为劳动很辛苦。</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一起调侃,天南地北,大小事物无一不侃,譬如谈理想,比吹牛,有的理想很伟大,有的理想也很平凡,大理想的想上天当玉皇大帝,这哪是理想,完全是幻想,无稽之谈,过后大伙哈哈一笑。理想很平凡就是早日离开知青队,找一份固定工作,结婚生子,夫唱妇随,恩恩爱爱过好自己的小日子。</p><p class="ql-block">最多调侃的还是寻找生活中一些乐趣,像来一段有趣的段子,说说相声,吹吹口技,唱唱歌,跳跳舞,开开玩笑等等,无所不有(待后页以花絮形式再详叙)。总之,通过调侃,虽然偶尔也会得罪人,伤和气,但整体和大多时间是友情友好的,即使当时生气,事后也会烟消云散。</p><p class="ql-block"> 三十四、后山</p><p class="ql-block"> 知青点房屋背面就是山,我们称它为后山,闲暇时,常会登山玩玩,观观风景。春天后山就会有许多映山红绽开,美极了。正好当时那部有名的《闪闪的红星》电影火热放映。电影中许多地理环境镜头与我们知青点相似,因为我们知青点前面不到三百米就是修河,河水清澈。</p><p class="ql-block"> 一年四季,后山常有惊喜给我们,夏天,山峦翠绿,鸟鸣虫唱,尤其空气中弥漫着着清新气息,富含负氧离子,让人身心放松,山风带来清凉,驱散夏天的炎热。秋天,多彩的树叶呈现金黄、橙红、深红等色彩,与翠绿的树叶交织,形成五彩斑斓的画卷。另外还有不少成熟的野生毛栗子,生的吃甜滋滋,煮熟更好吃,据查阅它富含蛋白质、脂肪、多 种纤维素和矿物质。我们这时常去采撷,把它当成喜爱的零食放入口袋来吃。冬天,虽然风寒冷瑟,不少树木光秃,偶尔还有几声寒鸦号叫,但那不屈的松柏树仍翠绿、威风凛凛,遇到下雪天,大雪履盖,我们这些好动的知青会上山堆堆雪人,打打雪仗,运气好还会逮到野兔和山鸡,再用篝火烤吃,可真香呢!</p><p class="ql-block"> 总之,后山给我们带来不少欢乐与惊喜,时迁几十年了,至今难忘。</p><p class="ql-block"> (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