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昵称 君子兰CZM</p><p class="ql-block">美篇号 6703996</p><p class="ql-block">课文 《桂花雨》琦君</p><p class="ql-block"> 小学五年级课文下册</p> <p class="ql-block"><b> “几度秋意浓,最是桂花香。”</b>九月初,一夜之间,蓉城的桂花开了,此时桂花似乎成为了这座城市的主角,街头巷尾、公园绿地,甚至是小巷子里的角落,都弥漫着桂花馥郁的芳香。<b>“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b>的诗句,展现了桂花在秋日里的清雅和芳香。深吸一口气,仿佛能吸进整个秋天的韵味,清甜的桂花香与凉爽的秋风交融,让人陶醉。</p> <p class="ql-block"> 在老成都市中心,宽窄巷子旁有一条小街《桂花巷》,原名叫“丹桂胡同”,清代为满城兵丁胡同之一,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小巷不足千米,巷内却有很多桂花树,有的古桂花树树龄超百年。每当秋季花开时桂香飘数百米 ,正如课文《桂花雨》中描述“<b>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b>今年9月4日,天气晴好,我们决定到久负盛名的桂花巷观赏桂花。</p> <p class="ql-block"> 小巷静谧而雅致,巷子两侧的桂花树植株高大,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刚走到到巷口,馥郁的桂花香即扑面而来,抬眼一望,整条街的桂花都盛开了,满眼的金桂、银桂、丹桂如繁星点点,点亮了巷子的每一个角落。让人进入了一个诗情画意的世界,心情十分愉悦。沉醉其中,无法自拔。</p> <p class="ql-block"> 站在树下,看着金黄或橙红的花簇,小巧玲珑,如繁星点缀着绿叶,沉醉于馥郁怡人的清香中。想起宋代李清照的《鹧鸪天.桂花》。“<b>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留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b>女词人咏物抒怀之作,赋予了桂花超然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 行走在街头巷尾,那浓郁的桂花香像一首优美的旋律,流淌在我们的心间。著名作家李劼人先生1935年曾在此居住,用两年时间完成名著《暴风雨前》《大波》。巷内桂花树形成的荫凉环境,为其创作的重要背境,至今仍保存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字地标的意义。现存的桂花树与历史建筑相映成趣 ,它们承载了三百多年的历史,古朴而宁静。</p> <p class="ql-block"> 巷子保留着老成都的烟火气,茶馆、咖啡馆错落分布,市民游客可在此品茶赏桂、体验地道的市井文化。 桂花树郁郁葱葱,花瓣簌簌落下,甜香混着茶馆热气与老巷烟火气,构成地道成都的秋韵 ,也彰显了桂花巷秋天独特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在一个院子门口,看见一堆落地的桂花。想起课文中所述“<b>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搖”。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b>”这些描写,既呼应了标题,又通过回忆<b>“摇花乐”</b>的埸境,表现了作者童年摇桂花的欢乐埸景及桂花飘落如雨的独特记忆。</p> <p class="ql-block"> 看见掉落在地上的桂花,让人想起成都著名的香城新都制作的桂花糕,软糯香甜,似秋日暖阳,温柔舌尖。 一口桂花糕,满嘴秋色浓,幸福滋味,长留唇齿间。</p> <p class="ql-block"> 在课文的结尾,作者写道,<b>“母亲常常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b>通过故乡、童年等关键词直接抒发了对家乡和童年生话的深切怀念,也表达了我们每个人心中那份最美的乡愁。</p> <p class="ql-block"> 慢慢走完桂花巷,从小巷另一端穿出。回望这条不足千米的小巷,感叹桂花在秋季绽放,它的香气让人陶醉,它的美好让人沉醉,它的美丽让人感慨,它短暂的生命默默散发纯净高雅的芬芳,不与其他花卉争艳,纯净中有股仙风道骨的韵味,被赋予无私奉献的象征,这也是人们喜爱桂花的原因。</p> <p class="ql-block"> 桂花不仅仅是一种花卉,更是一种文化和情怀的象征,它是中国传统名花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它常与传统的诗词、绘画、歌赋等艺术形式相辅相成,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份。“<b>若道团圆似明月,此中须放桂花中。”</b>桂花自古与中秋明月关联,<b>“人闲桂花落”</b>强化了其淡雅高洁的意象,成为传统文化中“<b>秋意”</b>的典型代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