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罗马共和时代的银币

明镜

<p class="ql-block">  站在古罗马遗址中央,阳光洒在残破的柱廊上,仿佛为这段尘封的历史镀上了一层金边。风穿过石柱间的缝隙,低语着千年前的荣耀与沉浮。四枚古旧的银币静静躺在角落,像被时光遗忘的信物,无声地诉说着一个时代的兴衰。它们不属于今日的流通,却比任何货币都更值钱——因为它们买得起历史。</p> <p class="ql-block">  古罗马通常指从前9世纪初至在意大利半岛中部兴起的文明。传说公元前754年-753年,罗穆卢斯在台伯河畔建罗马城,开创了王政时代。公元前510年王政时代结束,选举两名执政官,建立起由罗马贵族掌权的罗马共和国。于1世纪前后扩张成为横跨欧洲、亚洲、非洲称霸地中海的庞大罗马帝国。到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西罗马帝国亡于公元476年。而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廷帝国)则在公元1453年被奥斯曼帝国所灭。王政时代,先后有7个国王统治罗马。公元前510年罗马人驱逐了最后一位国王,结束了罗马王政时代,建立了罗马共和国,至公元前27年屋大维被尊称为奥古斯都(罗马皇帝),这5个世纪称为古罗马共和时代。</p> <p class="ql-block">  公元前289年古罗马共和时代(即我国春秋东周赧王时期)出现铸铜币。公元前212年,在第二次古罗马人与迦太基人战争后,古罗马开始制作银币。它是古罗马此后200年间的主要硬币。这一阶段,古罗马币在不断吸取古希惜币的营养基础上,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其特点:1、币面图像丰富多彩,最多为神象(沿习希腊罗马诸神),后出现制币人祖先头像。2、文字以希腊文、拉丁文为主。3、币材多为贵金属金银,后有铜。4、制币主要为打压法,有少量铸币。当时银币主要由罗马造币场生产,各地造币场以铜币为主。古罗马共和时代银币品种繁多,有几枚特别惹人喜欢。</p> <p class="ql-block">  第1枚、古罗马共和时代孝子银币。公元前108-107年打制,制币人名字M.Herennius,直径18毫米,币厚2.3毫米,币重3.94克。币正面,虔诚圣女比特斯头像;背面,孝子安菲诺莫斯扛着父亲奔跑。安菲诺莫斯是西西里岛上塔纳城居民。在埃特纳火山爆发时,和兄弟抬着父亲逃出险境,成为古罗马时代广为流传的故事。图1、孝子银币,直径18毫米,币厚2.3毫米,币重3.94克, 发行年公元前108-107年。</p> <p class="ql-block">  这枚银币,正面是虔诚圣女比特斯的侧影,发丝被风轻轻撩起,眼神低垂,似在祈祷。背面却是一幅动人的逃亡图景:一名男子肩扛老父,在火光与烟尘中奋力奔跑。这是公元前108年的“孝子银币”,纪念安菲诺莫斯在埃特纳火山爆发时背父逃生的壮举。那一刻,他不是战士,也不是英雄,只是一个不愿丢下父亲的儿子。这枚小小的银币,把亲情铸进了金属里,让孝道穿越了两千年光阴,依然温热。</p><p class="ql-block"> 那女子的面容沉静,头饰上的波浪纹如时间之河缓缓流淌。她的目光不看前方,也不看世人,仿佛只凝视着内心的信仰。这是比特斯,是神,也是理想。在共和时代的罗马,人们相信美德可以被神化,于是将孝、忠、勇都刻上钱币,让它们在市井间流转,在交易中传播价值——不仅是金钱的价值,更是精神的尺度。</p> <p class="ql-block">  第2枚、古罗马共和时代太阳神阿波罗银币。公元前85年打制,制币人L Juli Bursio ,直径18毫米,币厚1.6毫米,币重3.88克。币正面,头带翅膀的青年男神像:背面,胜利女神驱赶着四驾马车奔腾,下面文字是制币人的名字,正面的美男子头像推测为多个神的结合,有着太阳神阿波罗的桂冠,众神使者墨丘利的翅膀,以及海神尼普敦的三叉戟。图2、太阳神阿波罗银币,直径18毫米,币厚1.6毫米,币重3.88克,发行年公元前85年。</p> <p class="ql-block">  这枚银币,正面是一位带翼的青年神祇,头戴桂冠,发间生羽,手持三叉戟——他融合了阿波罗的光明、墨丘利的迅捷与尼普敦的威严。这是公元前85年的“太阳神阿波罗银币”,由制币人L Juli Bursio打造。背面是胜利女神驾驭四马战车,车轮碾过天际线,象征着罗马不可阻挡的前进步伐。这不只是宗教图腾,更是一场心理战:告诉所有人,罗马的胜利不是偶然,而是神意所归。</p> <p class="ql-block">  第3枚、古罗马共和时代西班牙女神银币。公元前81年打制.直径19毫米,币厚2.1毫米,币重3.91克。币正面,西班牙女神头像,边上文字HISPAN;背面,是穿托加长袍的罗马公民向军团之鹰致敬,后面是象征法官权威的束棒权斧,周围文字A.POST.A.F.S.N.ALBIN,含义是纪念A.F.S.N.Albin,此人可能为西班牙行省总督或征服者。这个品种的币都是锯齿边,为了防止偷银,和现在币的锯齿边功能相同。图3,为古罗马共和时代西班牙女神银币。</p> <p class="ql-block">  第4枚、古罗马共和时代罗马女神和大力神银币。公元前80年打制,制币人ctodliciof,直径18毫米,币厚2毫米.币重3.9克。币正面,头带头盔的罗马女神;背面:裸体的大力神赫拉克勒斯和狮子搏斗。图4、为古罗马共和时代征服马其顿获胜利纪念银币。</p> <p class="ql-block">  5、罗马共和时代征服马其顿获胜利纪念银币。公元前62年打制,直径18毫米,币厚1.9毫米,币重3.92克,成色.980。币正面,桂冠和蒙纱的和谐女神头像;背面,记录的是罗马战胜马其顿的战役。中间为罗马名将埃米利乌斯·鲍路斯(L. Aemilius Paullus)树起战利品盔甲,马其顿王佩尔修和两个王子作为俘虏站在左边,右边为罗马将领。罗马通过三次马其顿战争,终于在公元前168年灭亡马其顿王国,这枚币应为纪念之用。罗马执政官埃米利乌斯·鲍路斯率步兵1.4万人、骑兵1200人挺进希腊。马其顿王佩尔修率马其顿军3万余人撤向彼得那,罗马军跟踪而至。6月22日双方在彼得那决战。马其顿军发起进攻,击溃罗马军前锋。罗马军退向山地,马其顿以方阵实施追击,但在崎岖不平的地形上难以保持严整的队形。鲍路斯利用马其顿方阵出现的缺口率军插入,两翼部队同时发起进攻。马其顿军大败,2万人阵亡,1万余人被俘,佩尔修逃跑途中被擒,后死于狱中。罗马军死伤仅百人。图5,为古罗马共和时代征服马其顿获胜利银币实物图。</p> <p class="ql-block">  最震撼的,是这枚公元前62年为纪念战胜马其顿而铸的银币。正面是蒙纱的和谐女神,象征战后秩序的重建;背面则是真实的战场复刻:罗马将领树立战利品,马其顿王佩尔修斯与王子沦为俘虏,垂首立于左侧。这场彼得那战役,以罗马百人伤亡换得敌军三万覆灭,彻底终结了马其顿王国。这枚币,是胜利的奖章,也是历史的判决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