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9月20日,星期六</p><p class="ql-block">昨天我们参观了六座修道院中的三座:圣三一、圣斯特凡诺斯和圣尼古拉斯修道院。今天,我们将继续探访剩下的三座。</p> 瓦尔拉姆修道院 <p class="ql-block">我们早上8点半出门,首站是瓦尔拉姆修道院(Varlaam Monastery)。当车驶入昨天看日出的停车场时,意外地发现还有几个空位,算是幸运的开始。穿过这道大门,通往山门的小路上已经排起了等候的游客。</p> <p class="ql-block">修道院9点才开放,LD提议先去侧面走走。我们顺着小径来到修道院的花园,</p> <p class="ql-block">阳光照在山崖和石墙上,气氛宁静而庄重。站在花园中,侧影中的瓦尔拉姆修道院巍然耸立,仿佛浮在云间。</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还能仰望对面的大梅黛奥拉修道院(Grand Meteora Monastery)。</p> <p class="ql-block">一座天桥横空飞越在两峰之间,格外壮观。</p> <p class="ql-block">随后沿着上行阶梯来到天桥上,正面而来的游客也汇聚过来,大家在天桥上拍照留影,然后排队进入山门。</p> <p class="ql-block">站在天桥上,俯瞰远处的鲁萨努修道院,它静静依偎在岩壁间,红顶在阳光下明亮生动。</p> <p class="ql-block">然后沿着这条镶嵌在岩壁上的小路前行,通往修道院的山门。</p> <p class="ql-block">瓦尔拉姆修道院建于16世纪,院内石砌庭院开阔整洁,中央铺石板,两侧为僧侣生活与教务建筑。</p> <p class="ql-block">庭院一角鲜花点缀,与古老石墙形成柔和对比。</p> <p class="ql-block">院内保存着丰富的壁画与圣像。虽然主教堂内禁止拍照,但在主教堂前的大厅,四周墙壁上依然挂满了圣像,庄严而神圣。大堂四周还摆放着祈祷用的座椅,静默的氛围中透出一股肃穆与虔诚。</p> <p class="ql-block">站在观景台上俯瞰山谷,鲁萨努修道院的位置似乎更低了,红顶掩映在岩影之下,静谧而安然。</p> <p class="ql-block">旧时用于吊运物资的装置。</p> <p class="ql-block">院内还陈列着古老的酿酒器具,墙上挂着修士酿酒场景的画,让人仿佛看到他们自给自足的宁静日常。</p> <p class="ql-block">走出瓦尔拉姆修道院,再回望,LD指着前方说:“那就是山门。”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那条镶嵌在岩壁上的小路,蜿蜒通向石门,游人正排队缓缓进入。哦,原来在远处看,它的山门是这样的——狭窄、厚重,又带着一种静默的庄严。</p> 大梅黛奥拉修道院 <p class="ql-block">参观完瓦尔拉姆修道院后,我们将前往邻近的大梅黛奥拉修道院(Monastery of the Great Meteoron)。那里没有专设停车场,只能路边停车。站在瓦尔拉姆修道院门口远望,通往大梅黛奥拉的山路上早已停满车辆,车龙蜿蜒而上。无奈之下,我们只得徒步前往。山路不算长,十来分钟便抵达。路上看到群山环绕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瓦尔拉姆修道院。</span></p> <p class="ql-block">抬头仰望眼前的大梅黛奥拉修道院,它巍然耸立在巨岩之巅,石墙厚重,层层叠叠。LD看着那气势恢宏的建筑,笑道:“这哪像修道院,倒像一座山寨。”我也会心一笑——确实,这座“云端的堡垒”,正是梅黛奥拉的象征,历经风雨与岁月,依然巍然不动。</p> <p class="ql-block">大梅黛奥拉修道院于上午9:30开放。这是它的山门。</p> <p class="ql-block">登上观景台,远眺<span style="font-size:18px;">瓦尔拉姆</span>修道院与天桥相连的奇景,山下小镇静静铺展,气势恢宏,令人屏息。</p> <p class="ql-block">在梅黛奥拉的六座现存修道院中,大梅黛奥拉修道院最具代表性。它建于十四世纪中叶,由圣人阿塔纳修斯(St. Athanasios the Meteorite)所创。阿塔纳修斯在峭壁之巅开凿石阶、修筑洞窟,于云雾缭绕之间建起了这处隐修圣地,并将其命名为“大梅黛奥拉”,意为“悬浮于半空中的伟大之所”。</p><p class="ql-block">自此,“梅黛奥拉”(Meteora)不再仅是一座修道院的名称,而成为整个奇岩群的象征。后来,许多修士追随阿塔纳修斯的脚步,在周围山峰上建立起更多修道院,使这片“悬空之地”从此名扬于世。</p> <p class="ql-block">修道院内阶梯与廊道纵横交错,庭院宽敞,中央有小花园。</p> <p class="ql-block">钟楼。</p> <p class="ql-block">撞木。</p> <p class="ql-block">厨房一角。</p> <p class="ql-block">主教堂庄严宏伟,穹顶高耸,墙壁上满布精美的拜占庭壁画,色彩虽经岁月洗礼,依然深沉而华丽。遗憾的是,堂内不允许拍照。</p> <p class="ql-block">主教堂外的壁画“荣耀之王(King of Glory)”。</p> <p class="ql-block">一走廊边的壁画,颜料褪色、线条斑驳,仿佛在静静诉说几百年前的虔诚与时光。</p> <p class="ql-block">这是修道院里的酿酒房,石墙厚重、光线昏暗,空气中仿佛仍弥漫着淡淡的酒香。房内陈列着清理葡萄用的木桌、古老的压榨设备,以及几个大橡木酒桶,静静见证着修士们当年的劳作与岁月的积淀。</p> 鲁萨努修道院 <p class="ql-block">游览完大梅特欧拉修道院,时间还早,我们便一鼓作气前往鲁萨努修道院(Roussannou Monastery)。这里同样只有路边停车,幸运的是,在离山门不远的地方正好空出一个车位。</p> <p class="ql-block">鲁萨努修道院建于16世纪,以红色屋顶和悬崖景观闻名。庭院紧凑、石板铺地,内部壁画色彩鲜艳。</p> <p class="ql-block">走在这座木桥上,对我这种有恐高症的人而言,感觉仿佛行走在铁索桥上,心里直打鼓,胆战心惊。</p> <p class="ql-block">山门前还有一座这样的木桥,造型独特,横跨在岩壁和石墙之间。后来,当我们沿公路返回时,远远望见悬崖上的修道院,那道熟悉的木桥和山门映入眼帘,我立刻认出——那正是鲁萨努修道院。</p> <p class="ql-block">这座修道院的内部空间不大,许多区域都禁止进入,我们便在允许的地方随意拍了几张,留作纪念。</p> <p class="ql-block">撞木。</p> <p class="ql-block">纪念品店。</p> <p class="ql-block">站在院外,可看到周围山谷与对面群峰,是拍摄悬崖全景的理想位置。群峰环绕间,整个修道院像漂浮在半空之中的孤岛,景色令人难忘。</p> <p class="ql-block">俯瞰山下我们投宿的卡斯特拉基小镇,抬头又仰望瓦尔拉姆修道院的巍峨。</p> <p class="ql-block">修女生活区的庭院。</p> <p class="ql-block">鲁萨努修道院旁的山峰上,有着明显的竖条纹理,LD一看就喜欢,说有国画的味道。我顺势拍了一张。</p> <p class="ql-block">脑海里忽然想起这张昨天清晨在瓦尔拉姆修道院看日出时的照片。虽然斜阳未能映照在鲁萨努修道院——因它地势较低——但照片里那山的竖条纹却让景色别具国画风韵。</p> <p class="ql-block">LD笑着说,这两天他拍得最多的就是这座修道院,因为它上镜。看着照片,我也恍然大悟:原来这是他的“黄山情结”。几年前,他在黄山拍过类似的画面——一座小庙映衬在山的背景下,条纹山石与光影交织,那种熟悉的构图和韵味,让他格外喜爱。</p> <p class="ql-block">下午,我们回到卡斯特拉基小镇稍作休息并逛街,但大部分商店已关门,街道安静。晚餐后散步至镇中心广场,小孩骑车嬉戏,社区摊位零散,广播传来日常消息,感受小镇居民的生活氛围。至此,我们在梅黛奥拉的游览告一段落,悬崖上的修道院、晨昏光影与宁静小镇生活,留在记忆中,令人难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