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汽车在黑山共和国的大山里翻山越岭,开往我们已经期待了好几天的塔拉大桥。</p>  <p class="ql-block">战后修建的民宅富有特色,五颜六色地点缀在大山里。</p>  <p class="ql-block">车上播放着前南斯拉夫电影《桥》,耳熟能详的故事情节,激越人心的电影插曲旋律,让我们只嫌山高路长车开得慢,盼着早点看到那座载着英雄之魂的大桥。</p>  <p class="ql-block">有羊群沿公路走过。</p>  <p class="ql-block">终于来到了塔拉河峡谷大桥桥头。</p>  <p class="ql-block">汽车前方的空地,记得在电影中这里有德国兵的防御工事和卡口栅栏。</p>  <p class="ql-block">桥头,青铜铸就的“老虎”的雕像在岁月的洗礼下泛着深沉的光泽。“老虎”目光如炬,眼神深邃而坚定,犹如寒夜中的星星,透着无畏与果敢的波光。他的面部轮廓刚毅,每一道线条都似刀刻斧凿般,彰显着坚毅的性格。微微皱起的眉头,仿佛仍在思索着战斗的策略。紧抿的嘴唇展现出决绝的勇气。他身姿挺拔,犹如苍松屹立。游击队员那破旧的衣衫仿佛还残留着战火的硝烟味,口袋翻盖的角在风中微微飘动,似乎诉说着曾经的战斗岁月,让人瞬间联想到电影中,为了阻止德军通行,他英勇地<span style="font-size:18px;">带</span>领游击队员们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这个雕像是“老虎”的原型博日达尔.祖季奇的母亲马丽亚所建,碑文记载了博日达尔.祖季奇的身份(南斯拉夫军队中尉)及生卒年(1915-1942)。1942年他牺牲在另一场战斗中。</p>  <p class="ql-block">桥头另一侧还有个纪念碑。该桥的设计者是米亚特斯.特罗亚诺维奇教授,建筑师是安东诺维奇工程师。1942年8月2日,敌人把参与炸桥的工程师拉扎莱.亚乌克维奇枪杀在桥头。这些伟大的工程师用自己的智慧和才华创造了这座宏伟的桥梁,而在战火中又为了正义,亲手参与炸毁自己心爱的作品,这种抉择令人敬佩。为了纪念这位炸桥的工程师,人们在桥头立碑,永远缅怀他的事迹。</p>  <p class="ql-block">桥头的路标上贴满了各种标签和图案,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以各自的方式表达对英雄的敬意和对大桥的赞叹。</p>  <p class="ql-block">塔拉河峡谷大桥位于黑山北部,横跨欧洲最深、世界第二<span style="font-size:18px;">的峡谷:</span>塔拉河大峡谷。这座钢筋混凝土公路桥<span style="font-size:18px;">建成于1940年,全</span>长366米,有不同跨度的五个桥拱,主桥拱长114米,桥到河面的高度149米。二战中炸毁后于1946年重建。1980年,大桥所在的杜米托尔国家公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现在,作为旅游和冒险活动,桥旁建有滑索。我站在“ZIP LINE TARA”标志牌下,聆听山风低语,思绪随大桥飞渡峡谷,跨越时空。</p>  <p class="ql-block">大桥如一道凝固的弧光,连接起两岸青黛的山峰。刚下过雨,天气有点阴沉,大桥和山谷宛如被轻轻卷入一幅未干的水墨长卷中。</p>  <p class="ql-block">大桥横跨幽谷,下临陡壁密林,峡谷二侧层林叠翠,薄雾轻绕,烟波浩渺。这桥是交通命脉,虽伤痕斑驳,却依旧挺立,像一位老者,脊梁未折,静默地扛着岁月的重量。</p>  <p class="ql-block">近处的桥身被密匝匝的脚手架环绕,工人们穿梭忙碌着,锤凿之声断续如林间鸟鸣,空谷传音,平添山间幽韵。</p>  <p class="ql-block">脚手架攀附在桥身上,如新藤缠绕古树。修桥的人或许不知它全部的往事,但他们的一锤一凿,是在修复某种断裂,是在接续一种精神。</p>  <p class="ql-block">后来在桥面上遇见一中国吉林籍工人,才知道该桥目前正由中国一家公司承接维修。</p>  <p class="ql-block">我走上桥面,环顾四周。远山层叠,有几处村落散落其间。桥的另一端,一条小径隐入林深处,仿佛低语:这里的故事,远不止这一座桥。</p>  <p class="ql-block">眼下塔拉河水位不高,蜿蜒在峡谷深处,时隐时现。</p>  <p class="ql-block">而桥的另一侧,塔拉河要宽阔很多,泛着青绿色奔腾而来,扬长而去,消失在大山深处。</p>  <p class="ql-block">我们走上桥面,寻觅当年游击队员的足迹,体会在敌人枪炮的严密监视下,游击队员无畏而机智地执行爆破任务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这里放置着一大捧鲜花,下面即是当年建桥工程师指明的大桥的“心脏”位置。游击队员就在下面的桥墩上安放了炸药包。</p>  <p class="ql-block">花儿摆放得优雅有致,花朵娇艳欲滴,红的像燃烧的火焰,白的似纯洁的雪花。花瓣上的些许雨珠闪烁着晶莹的光芒(那是牺牲者们不屈的汗水和泪滴?)。花束用一根淡蓝色的丝带精心扎着,丝带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是在为逝去的英雄们默默致哀。花束旁边的栏杆上依稀可见一些细小的划痕,也许是当年放置炸药包时留下的印记,这些划痕如同历史的密码,记录着那个紧张而危险的时刻。</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游击队员扎瓦多尼(猫头鹰)安装好炸药包后中弹坠河英勇牺牲的地方。</p><p class="ql-block">缅怀之花让我瞬间回想起扎瓦多尼中弹堕河的悲壮一幕,如同一颗璀璨而悲壮的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如同一头矫健的雄鹰飞向辽阔的天空,<span style="font-size:18px;">那是为正义事业不惜献身的庄丽一幕。</span></p>  <p class="ql-block">大桥的栏杆是略显粗糙的石块,石块表面被岁月侵蚀的痕迹,诉说着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铭记着曾经的残酷与牺牲。</p>  <p class="ql-block">电影中这悲壮的一幕。</p>  <p class="ql-block">站在塔拉桥上,俯瞰那幽深得仿佛通往历史深渊的峡谷,令人心生敬畏与感慨。塔拉河河水湍急,在峡谷中奔腾呼啸,两岸的山峦起伏连绵。因为这桥,壮丽的山河更显庄重肃穆,这美丽的背后承载着许多历史记忆:大桥设计者和建造者的聪明智慧,大桥承担的重要交通职能,曾经的熊熊战火让无数人抛洒热血和汗滴,无数生命如繁星般消逝,无数家庭支离破碎。</p><p class="ql-block">如今战火平息,英雄远去,时光流逝,山河依旧,但桥还在,屹立不倒,宛如一部载着火与血的厚重的史书,又如一座寄托英雄之魂的丰碑,告戒人们传承英雄精神, 铭记历史,珍惜和平。</p>  <p class="ql-block">我扶着斑驳的护栏,看那桥头陡峭的绝壁矗立千年,看那蜿蜒曲折的河流奔腾万古。在大自然面前,人是多么的渺小,在流逝的时光中,生命是多么的短暂。</p>  <p class="ql-block">当阳光透出云层,青山绿水就明媚起来。巨龙般的大桥和深邃的峡谷组成一幅壮丽的画图,而谷底湍急的水流声,修桥工人的锤凿声,桥上驶过的汽车马达轰鸣声,组成一曲交响乐,为壮阔的山河歌唱,为雄伟的大桥歌唱,也为视死如归的英雄们的壮举歌唱。</p>  <p class="ql-block">我在桥上走了一个来回行,又坐车开过大桥。</p>  <p class="ql-block">太阳出来了,回望:大桥连接大山,横卧在碧波之上,不言不语,静默如诗,一弧如月,一影如虹,是连接,也是守望。<span style="font-size:18px;">它承载着两岸的晨昏与往来,见证了历史脚步的轻重,岁月春秋的流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  <p class="ql-block">忽然,我问我自己:为什么要来看这座桥?</p><p class="ql-block">塔拉河,千百年来奔流不息。它不记得每一滴雨水从何处来,却始终知道该往哪里去。塔拉河桥,它不是起点也不是终点,承载了无数的脚步和目光。它们在峡谷中相遇,一个奔流不息,一个负重屹立,像是命运写就的对仗——一个带走时间的回声,一个守着土地的记忆。</p><p class="ql-block">你来还是不来,它们在,一直在。</p><p class="ql-block">你是河水带走的水滴,你是桥上匆匆的过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