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7月2日,山西看古建之旅的第七天,我们从晋中灵石县乘坐动车来到了运城。运城,古称河东,襟山带河、钟灵毓秀,条山据其南,吕梁屏其北,内有汾水、涑水流淌,外有大河萦绕。</p> <p class="ql-block">7月3日上午我们来到芮城县,首先参观了广仁王庙。广仁王庙位于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城北3千米的中龙泉村北端高阜之上,始建于唐大和五年,因庙内供奉的水神的封号为“广仁王”故得名。</p> <p class="ql-block">广仁王庙庙宇坐北朝南,现在还有龙泉池、院门、戏台和龙王殿以及唐代和清代的碑碣。庙的始建年代不详,现存建筑大殿为唐大和五年(831年)遗构,是国内现存保护完好的三座唐代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大殿又称龙王殿,面宽五间,进深三间。正中设青砖垒砌的踏步六级。屋顶形制为两头造,筒瓦、板瓦屋面,正、垂脊和脊兽皆为灰陶烧制。</p> <p class="ql-block">次间有破子棂窗,也就是带三角形棂条的直棂窗,把方形木材破成两个三棱柱,三角形的斜边向里,平整的地方好糊纸,也更防风。殿内供奉的是龙王,两侧有风、雨、雷、电四位神仙。</p> <p class="ql-block">梁架为四架椽屋通檐用二柱,四椽栿上以两只驼峰加大斗承垫平梁,梁上正中立侏儒柱,两侧施叉手承脊槫,梁端前后设托脚斜抵梁首。</p> <p class="ql-block">斗拱五铺作双抄偷心造,不设补间;前后檐里转出单抄承四椽栿,两山出双抄承丁栿;转角铺作正侧身斗拱与柱头同制。</p> <p class="ql-block">整座大殿的梁架呢,基本上是唐构,不过梁上正中立蜀柱(宋代也称为侏儒柱、瓜柱)的做法在唐代比较少见,应当是后世有修葺。</p> <p class="ql-block">广仁王庙其实还有个诨名叫“五龙庙”,相传,庙前曾有五孔泉眼,俗称“五龙泉”,有“泉出于庙之下”,号“龙泉”,泉“分四流浇灌百里,活芮之民”,“祠因于泉,泉主于神,能御旱灾”。</p> <p class="ql-block">大殿梁上有清光绪年间重修的题记</p> <p class="ql-block">五龙泉的水神为龙王,封号为“广仁王”,实际上,以前寺庙前不止有五孔泉眼,出水量较大者就有六七处。经考证,得名“五龙庙”,是因为我国古代祈雨用五龙,所祭的龙与五行相配。所以不光这里有五龙庙。</p> <p class="ql-block">大殿梁上1958年的重修题记</p> <p class="ql-block">山西省其他地方也有五龙庙,这是因为在北宋时,宋徽宗将五龙都封为王爵:青龙为广仁王、赤龙为嘉泽王、黄龙为孚应王、白龙为义济王、黑龙为灵泽王。这么说来,这座庙应该是祭祀青龙的。</p> <p class="ql-block">除了建筑之外,这座庙里还有两块唐碑,分别是《广仁王龙泉记》碑和《龙泉记》碑。这些石碑有的曾嵌在正殿墙内,有的曾立于大门两侧,现在为了更好地保护放在了一起。</p> <p class="ql-block">广仁王龙泉记碑刻</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广仁王庙已经成为了一座四合院式的庙堂建筑。院落的围墙布置成晋南古建展廊,介绍了运城、临汾地区的全国重点文保单位,以及梁思成的建筑理论图解。</p> <p class="ql-block">建筑构件模型和图样陈设,将专业的斗拱技术和知识图形与模型呈现出来。看这个大斗拱模型,上面还标明了每个构件的名字,实在是非常有意思。</p> <p class="ql-block">广仁王庙在古建齐聚的山西可以说是最为“平平无奇”的,世人都说广仁王庙是最不像“唐构”的建筑,但是却是现存木制唐建中唯一的道家建筑。</p> <p class="ql-block">不过可惜的是,经历了这么一番伤筋动骨的大修,这座古老的唐构少了些古朴的韵味,虽然大殿梁架还是保存了唐代的原貌。广仁王庙这座大殿就像一位行走于尘世的仙人,长生而孤独,周围的景色时移世易,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