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10月10日,我们自驾从官鹅沟出发,走进了那段被山风轻轻吹拂却从未被时间淡忘的历史——红军长征途中的腊子口战役遗址。九十年前的枪声仿佛还回荡在峡谷之间,而今天,阳光穿过云层洒在纪念碑上,像是一场迟到的致敬。</p> <p class="ql-block">入口处那块红底金字的纪念牌格外醒目,“1935-2025”与“纪念腊子口战役胜利90周年”的字样在秋日光影中显得庄重而温暖。箭头与图案勾勒出前进的方向,一如当年红军战士坚定不移的脚步。没有喧嚣,只有微风吹动树叶的轻响,仿佛大自然也在默哀。</p> <p class="ql-block">再往里走,一座巨大的石碑静立于绿树环抱之中,红色的刻字如血染的信念,深深嵌入石头的肌理。栏杆围护着它的尊严,红旗在风中轻轻摆动,像是无声的守望。我站在碑前,忽然明白,有些记忆不该只是被记住,更该被感受。</p> <p class="ql-block">山脚下那座高耸的纪念碑,在群山的怀抱中显得格外挺拔。“腊子口战役纪念碑”几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顶端的五角星指向天空,像是向历史致意,也向未来宣誓。一位穿着深色外套的男子走上台阶,抬手敬礼,动作沉稳而虔诚。那一刻,敬礼的不只是他一个人,是我们所有站在这里的人,是对那段用生命铺就的路,最深的敬意。</p> <p class="ql-block">岩石与山势之间,一尊镰刀锤子的雕塑巍然矗立。它不华丽,却有着不可忽视的力量感。那金属的光泽映着山色,仿佛把理想铸进了大地。它不说话,但每一个看到它的人,心里都会响起一首无声的歌。</p> <p class="ql-block">展览馆的建筑在山脚下展开,红旗在屋檐上飘扬,台阶整洁,绿植有序。它不像一座博物馆,倒像一座沉静的庙宇,供奉着信仰与牺牲。走进去,就像走进了一段被封存却依然滚烫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馆内天花板上悬挂着一串串红色五角星,像夜空里的光,照亮了前方那一排排肃立的雕像。鲜花摆放在他们脚下,香气不浓,却让人心头一热。这些面孔或许陌生,但他们的眼神穿越时空,直直地望进你我心里。</p> <p class="ql-block">我和同伴站在雕像前,黄色外套的朋友轻轻整理了一下背包,深色外套的那位则默默举起手机拍照。我们没说话,但那种共同的肃穆,比任何言语都更有力。这里不是景点,是灵魂被轻轻叩击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一处复原的战斗场景让人屏息。灰色军装的士兵藏身岩石之后,有人握刀,有人持枪,蓝光打在他们身上,仿佛夜战的真实重现。那一刻,我仿佛听见了风中的低语,看见了火光映照的脸庞——他们不是模型,是曾经真实存在过的青春与勇气。</p> <p class="ql-block">另一角,一群人围坐在木桌旁,墙上挂着红旗,两位伟人的肖像静静注视着他们。有人站着讲解,手势沉稳。这是一次会议的复原,却让我想到,正是这些在寒夜里讨论、在绝境中决策的时刻,改变了中国的命运。</p> <p class="ql-block">阶梯平台上的浮雕墙令人驻足。一边是红色的战士群像,冲锋的姿态如火焰般燃烧;另一边是金色文字,在黑底上闪耀着思想的光芒。城墙般的装饰横跨上方,仿佛历史的门楣,我们正从这道门走进去,去理解什么叫“绝境逢生”。</p> <p class="ql-block">走出展馆,山间的秋色扑面而来。红叶在风中轻颤,远处山峦隐在云雾里,像一幅未完成的水墨画。天空阴晴不定,却格外开阔。我站在台阶上深吸一口气,忽然觉得,这片土地之所以神圣,不仅因为发生过战斗,更因为它承载了太多不屈的希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一天,我们走过的不只是腊子口的山路,更是九十年前那群年轻人用脚步丈量出的信仰之路。他们不知道终点在哪里,但他们选择了前进。而我们站在这里,是为了记住——有一种胜利,叫坚持到最后一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