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馆里的我

昆鹏展翅

<p class="ql-block">今天我走进这座静谧的美术馆,它立在微阴的天色下,金色尖塔刺破云层,像一支指向天空的笔,仿佛在书写某种无声的宣言。我驻足片刻,忽然觉得,艺术从来不只是墙上的画,它是从土地里长出来的一种希望。</p> <p class="ql-block">  馆内光线柔和,我站在画前,微微仰头,神情专注得像在聆听画中人低语。我放轻脚步,从他身旁经过,却忍不住也停下来看那幅画——橙墙红柱之间,一幅色彩浓烈的油画悬在墙上,像是把整个秋天都揉进了笔触里。那一刻,我忽然明白,看画不是用眼睛,而是用心去碰触另一颗心的温度。</p> <p class="ql-block">转过一个角落,我看见一幅名为《云南站》的画。站台上人影交错,行李箱的轮子压过石板,蒸汽火车缓缓驶来,钟表的指针停在某个即将告别的时刻。我站在画前,仿佛听见了汽笛声、脚步声,还有那些没说出口的叮咛。这不只是一个车站,是无数人出发与归来的起点,是时间凝固的驿站。</p> <p class="ql-block">再往里走,四位军人站在山间交谈,一人手持地图模样的物件,其余三人凝神倾听。山峦起伏,云雾低垂,一块石头上静静放着一本书。我不知他们在讨论什么战略,但那本书让我心头一震——原来枪炮与思想,从来都是并肩而行的战友。</p> <p class="ql-block">接着是一幅雪山图景,寒风似乎从画中吹出。几位登山者迎着阴沉的天空前行,一人高举旗帜,背影坚定。我忽然想起自己也曾站在人生的陡坡上,喘着气,却不敢回头。那一刻,画里的人和我,都在与某种看不见的重量对抗。</p> <p class="ql-block">下一幅画更让我屏息——一位战士骑在黑马之上,高举“12”字样的红旗,云海翻腾,山势如刃。他身后还有同伴策马奔腾,仿佛从历史深处冲杀而来。我站在画前,心跳竟与马蹄声同步。这不只是冲锋,是一种精神的延续,是无数个“我”在时间长河中的回响。</p> <p class="ql-block">一幅油画静静挂在角落,几位军人行走在群山之间,红旗在风中猎猎作响。他们的背影并不高大,却透着一股不可折弯的脊梁。我忽然想,我们每个人心中是否也该有一面这样的旗?在迷茫时,提醒自己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p> <p class="ql-block">又是一群人在山路上前行,旗帜高扬,步伐整齐。灰暗的天空压不垮他们的意志,险峻的山峦反而衬出他们的英勇。我站在画前,仿佛听见了脚步声,一声一声,踏在心上。原来坚定不是没有恐惧,而是明知前路艰险,依然选择向前。</p> <p class="ql-block">走廊尽头,一幅书法赫然入目——毛泽东的《七律·长征》跃然纸上,笔力遒劲,如刀刻斧凿。我逐字读过,仿佛看见一支队伍穿越千山万水,用脚步丈量信仰。诗是文字,也是血与火的回声。我默默念完最后一句,心头竟涌起一股久违的豪情。</p> <p class="ql-block">一幅油画描绘了几位人物站在秋日的草地上,远处山色朦胧,树叶泛黄。他们姿态各异,有的交谈,有的静立,像是一次短暂的休憩。我忽然觉得,这不正是我们生活的样子吗?在奔波途中,偶尔停下,看看天,说说话,然后继续前行。</p> <p class="ql-block">一幅战斗场景让我心头一紧——士兵们在激流中攀爬梯子,炮火在身后炸开,烟雾弥漫。他们的动作迅猛而决绝,仿佛每一秒都在与死神赛跑。我站得久了,竟觉得脚下发潮,仿佛也置身那湍急的河流之中。原来勇气,就是在绝境中依然敢向上攀爬。</p> <p class="ql-block">几位骑马的战士穿行于山雾之间,其中一人披着黄色披风,在灰蓝的色调中格外醒目。他们像从传说中走来,沉默而神秘。我忽然想,历史是否也如这山雾,看不清全貌,却总有一些身影,穿越迷雾,留下印记。</p> <p class="ql-block">一群士兵在山间集结,旗帜迎风招展,树林苍翠,山峰高耸。他们静立如松,却蓄势待发。我站在画前,感受到一种庄严肃穆的静谧——那不是无声,而是风暴前的沉默。</p> <p class="ql-block">画中士兵们步伐坚定,手持武器与旗帜,背景是模糊的战场与飘扬的红旗。色调低沉,却压不住那一股向前的气势。画框下方,一个绿色的紧急出口标志静静亮着,像是提醒我们:历史虽沉重,但出口始终存在。</p> <p class="ql-block">最让我动容的,是一幅战后场景——两位士兵紧紧相拥,背景是飘扬的旗帜与远山。阳光洒在他们身上,色调明亮,仿佛战争的阴霾终于散去。那一刻,我忽然湿了眼眶。胜利不只是旗帜升起,更是有人活着,还能拥抱。</p> <p class="ql-block">一幅画中,几位身着民族服饰的女性围着一辆摩托车和自行车,似乎在交谈或交易。她们的笑容藏在斑斓的衣饰里,背景有飞鸟掠过。我忽然觉得,现代化的脚步从未抹去文化的根,反而让它们在新的土壤里重新绽放。</p> <p class="ql-block">一幅大型壁画描绘了热带雨林中的劳作场景,人们采摘果实,鸟儿飞翔,绿意盎然。画面生机勃勃,仿佛能听见林间的笑声与鸟鸣。我站在画前,竟觉得自己也置身其中,肩上挎着篮子,正走向那片丰饶的林间。</p> <p class="ql-block">一幅山水画上方挂着“港听海观”的牌匾,山势连绵,云雾缭绕,松林苍翠。我凝视良久,仿佛听见了海浪拍岸的声音。这不只是风景,是一种心境——在喧嚣中寻一片宁静,在浮躁里守一份深远。</p> <p class="ql-block">几幅水墨画并列而挂,有山石流水,有飞鸟展翅,有公鸡立于花丛。题字清雅,笔墨疏淡,却意蕴悠长。我忽然明白,中国画的美,不在繁复,而在留白——那一片空白,是给观者的心留下的回响。</p> <p class="ql-block">展厅中央,墙上挂满了书画作品,有浓墨重彩的花卉,也有黑白分明的山水。我缓缓走过,像在翻阅一本无声的诗集。书法的线条如舞,绘画的色彩如歌,整个空间安静得能听见自己的呼吸。</p> <p class="ql-block">一位女子坐在岩石上,身旁荷花盛开,她发髻簪花,腕戴玉镯,神情恬静。她不说话,却美得让人不忍移开视线。我忽然想,古典之美,不是过去式,而是一种永恒的姿态——在纷繁世界中,依然能静坐如莲。</p> <p class="ql-block">展览室明亮整洁,墙上挂满中国画,山水花鸟,应有尽有。金色标签在灯光下微微反光,像在为每幅作品低语注解。我走得很慢,生怕错过任何一笔墨痕,任何一抹色彩。</p> <p class="ql-block">一幅画集陈列着四幅作品:山川河流、花鸟红叶,或淡雅或浓烈。它们风格各异,却都透着一股东方的气韵。我站在前,仿佛看见了四季流转,听见了鸟鸣风吟,感受到了笔墨之外的呼吸。</p> <p class="ql-block">一幅山水画中,群山叠嶂,瀑布飞泻,松树挺立。题字隽永,与画面相映成趣。我凝视良久,竟觉得自己也走进了画中,正踏过溪石,穿过云雾,走向那无人之境。</p> <p class="ql-block">红色墙壁上挂着一幅幅竖轴国画,花鸟、山水、人物,各有风姿。展厅光线柔和,像被岁月温柔包裹。我静静站着,忽然觉得,美术馆不是终点,而是一次心灵的出发。</p> <p class="ql-block">走廊尽头,我站在橙红色的墙前,黑色外套,双手插兜,目光沉静。他不看画,仿佛在想什么。我从他身旁走过,没有打扰。那一刻,我忽然觉得,美术馆里最美的风景,或许不是画,而是那些站在画前,若有所思的“我”。</p> 曾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