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阳光斜斜地洒在窄窄的巷口,我踩着斑驳的影子走进大塘村。这一天恰逢广州解放纪念日,街巷里飘着淡淡的烟火气,几盏红灯笼还挂在老屋檐下,像是昨夜庆典的余温还未散去。两旁的商铺低矮而陈旧,招牌歪斜,却透着一股子顽强的生机。一个骑电动车的年轻人从我身边掠过,车篮里还放着一袋刚买的水果,巷子深处传来隐约的粤语交谈声,像是一首没唱完的市井小调。</p>  <p class="ql-block">越往里走,越觉得大塘城中村像一块被时间遗忘的拼布。商铺一家挨着一家,红灯笼与霓虹招牌交错悬挂,卖肠粉的、修鞋的、缝补衣服的,各自守着一方小天地。有人坐在小凳上剥蒜,有人靠在门框边刷手机,摩托车从身边穿行而过,卷起一阵风。我忽然明白,这里没有景区的刻意整洁,却有最真实的生活褶皱——热闹、杂乱,又热气腾腾。</p>  <p class="ql-block">转过一个拐角,一对年轻男女并肩走着,笑声清脆。男的穿着黑色T恤,女的上衣是亮眼的紫色,在灰扑扑的墙面前像一抹流动的色彩。他们路过一家卖凉茶的小铺,老板正用大锅熬着深褐色的汤汁,药香混着烟火气扑面而来。我放慢脚步,看着他们消失在巷子尽头,仿佛只是这日常画卷中的一笔轻描,却让整个画面活了起来。</p>  <p class="ql-block">巷子越来越窄,头顶的电线织成一张密网,晾衣绳上挂着几件衬衫和小孩的裤子,在风里轻轻晃动。一位穿白T恤的男人骑着摩托车缓缓驶过,车后座绑着一摞纸箱;旁边一位紫衣女子提着菜篮子,脚步轻快。这里没有宽阔的人行道,人们便在车与摊之间灵活穿行,像在跳一支默契的舞。我靠墙让路,听见她哼着不知名的调子,忽然觉得,这才是城市最动人的节奏。</p>  <p class="ql-block">左侧的红色招牌上写着电话号码,像是几十年前的广告遗风;右边一辆三轮车堆满了布料,车主人正和邻居抽烟闲聊。摩托车从身边驶过,扬起一点尘土,我眯了眯眼,却舍不得挪开视线。这里的一切都显得匆忙,却又奇异地从容——人们忙着生计,却不曾丢掉那份闲适的底气。我忽然想起,广州的烟火气,从来不是在高楼大厦里,而就藏在这类不起眼的街角。</p>  <p class="ql-block">越往深处走,建筑越来越高,天空被压缩成一条细线。行人依旧络绎不绝,有人提着塑料袋,有人推着婴儿车。一家红色招牌的店铺前摆满鞋架,另一侧是蓝红相间的广告牌,写着“特价清仓”。天色有些阴沉,但街道的热闹丝毫未减。我站在巷口,看着这一切,忽然明白:所谓城市的生命力,不在整洁的步行街,而在这些拥挤却鲜活的缝隙里。</p>  <p class="ql-block">水果摊上堆满了橙子、苹果和葡萄,颜色鲜艳得像是调过饱和度。几位顾客弯腰挑选,摊主一边称重一边和人聊天,语气熟稔。遮阳篷是大红色的,上面还挂着灯笼,节日的气氛仍未散去。我买了一袋橙子,摊主笑着塞给我一个试吃:“今天好日子,甜得很。”我咬了一口,果然清甜——这味道,像极了这座城市的人情味。</p>  <p class="ql-block">拐进一条小巷,我看见一位女子背对门口,坐在缝纫机前。她穿着绿色波点裙,脚踩踏板的节奏稳定而专注。桌上堆着布料和剪刀,墙上挂着几卷线,窗外透进一束光,正好落在她肩上。这小小的裁缝铺像是时间的孤岛,与外面的喧嚣隔着一层薄纱。我静静看了几秒,没敢打扰——有些专注,是不该被打断的。</p>  <p class="ql-block">街边小摊前,一位穿黄上衣的女子正忙着打包衣物,旁边坐着一男一女,男人赤着上身,女人怀里抱着孩子,三人有说有笑。黄色的“制衣厂手工”招牌在风里轻轻晃动,电动车停在路边,车筐里还放着饭盒。这画面没有刻意的温情,却让我心头一暖——原来最动人的生活,往往藏在最平凡的角落。</p>  <p class="ql-block">这条商业街窄而拥挤,店铺从食品到日用品无所不包。人们在摊位间穿梭,讨价还价声、摩托车喇叭声、小孩哭闹声交织成一首市井交响曲。电线横跨头顶,像五线谱,而这条巷子,正是它谱写的乐章。我走着走着,竟有些恍惚——这哪里是城中村?分明是一座微型城市,自给自足,生机勃勃。</p>  <p class="ql-block">在一家工厂门口,我看见一位戴口罩的女子正在操作缝纫机。她动作熟练,眼神专注,黑色工服上沾着几点线头。车间里机器排列整齐,线轴在头顶旋转,像小小的风车。她没抬头,仿佛整个世界只剩下针与布的对话。我默默记下这一刻——在这座城市的边缘,有多少双手,正一针一线地缝着生活的底色?</p>  <p class="ql-block">巷子深处,一辆电动车缓缓驶过,车灯忽明忽暗。两侧是老旧居民楼,墙上挂满空调外机和电线,像爬满藤蔓。一家红色招牌的店铺亮着灯,另一侧的服装店门口挂满衣服,在风里轻轻摆动。这画面拥挤、杂乱,却奇异地和谐——它不美,但真实;不新,却活着。</p>  <p class="ql-block">一位穿白裙的女子戴着口罩走过,手里拎着印有“大塘市场”的购物袋。她脚步轻快,像刚完成一项重要任务。街边的招牌全是中文,有些字体歪斜,有些用红漆手写,透着一股倔强的本土气息。阳光照在她肩头,也照在路边一堆旧纸箱上。我忽然觉得,这座城中村就像一个巨大的容器,装着无数普通人的努力与希望,不张扬,却无比坚实。</p>  <p class="ql-block">再往前,一家红招牌的小店门口,一位女士和孩子坐在小凳上,像是等谁下班。招牌上写着“制衣厂手工”,字迹已有些模糊。玻璃门映出街景,也映出我自己的影子。我忽然意识到,这村子的许多家庭,或许就靠着这样的小作坊撑起生活。没有宏大叙事,只有日复一日的针线与汗水。</p>  <p class="ql-block">市场里更热闹了,一位穿粉色上衣的男子正仔细挑着香蕉,还和摊主讨论哪一串更熟。灯笼在头顶轻轻摆动,红色旗帜上写着“开业大吉”,不知是哪天留下的。我穿梭在摊位之间,闻着水果的香气、鱼腥味、还有远处飘来的烧烤烟味。这里没有分区,没有导览图,却自有一套秩序——生活的秩序。</p>  <p class="ql-block">巷子两侧的楼房高耸而拥挤,墙皮剥落,空调外机层层叠叠。一位穿粉色上衣的女人从我面前走过,像一滴水落入灰墙的画布。自行车靠在墙边,有的生了锈,有的还贴着儿童贴纸。店铺门口摆着锅碗瓢盆、拖鞋、塑料椅,杂而不乱。阳光斜照进来,明暗交错,仿佛把时间也切成了片段——每一块光影里,都藏着一个家庭的日常。</p>  <p class="ql-block">阳光穿过电线与遮阳篷的缝隙,在地面洒下碎金般的光斑。一辆三轮车满载着蔬菜水果停在路边,摊主正和顾客讨价还价,声音不高不低,像是日常对话的一部分。我蹲下拍一张光影交错的地面,抬头时,一位老人正朝我笑:“拍得好看不?”我点头,他也点头,然后继续慢悠悠地整理他的青菜。这一刻,我分不清是我在记录生活,还是生活正悄悄接纳我。</p>  <p class="ql-block">这是大塘城中村的特色,服装厂在楼上,大量的布匹衣服要搬上搬落很麻烦,于是发明了小型起重机,快捷妥当。</p>  <p class="ql-block">街道两旁的招牌密密麻麻,写着“手机配件”“牛肉面”“美发沙龙”,字迹有的褪色,有的闪着LED光。人们在店门口坐着聊天,电动车随意停靠,电线从头顶垂下来,像老房子的血管。我走过一家小超市,玻璃门上贴着“今日特价”,里面放着周华健的老歌。这声音和景象毫无违和地融合在一起,仿佛这座城中村从不曾追赶时代,而是用自己的步调,缓缓前行。</p>  <p class="ql-block">一位穿黑T恤的男子正用力去倒垃圾,城中村的卫生全凭村民的自觉维护。</p>  <p class="ql-block">2025年10月14日是广州解放76周年纪念日,岭南影派和广州市摄影家协会发起“广州一日”的纪实摄影比赛,纪念一座城,不只是回望历史,更是走进她的日常,喝一杯她的温度,拍下一瞬她的呼吸。广州,生日快乐。</p>  <p class="ql-block">我在广州解放76周年日,拍完大塘城中村后,感慨“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