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二方面军的长征(5) 抢渡金沙江

春江东流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美篇昵称:春江东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美篇号:24540924</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文字:春江东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图片:网络(致谢)</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第五章 抢渡金沙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一、决定北上的盘县会议</b></p> <p class="ql-block"><b>1、来宾铺战斗</b></p><p class="ql-block"> 在宣威来宾铺,贺龙、任弼时、关向应、萧克、王震考虑,按原计划去安顺地区已无可能,于是决定在滇黔边之南北盘江地区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p><p class="ql-block"> 为了打开根据地创建局面,取得人员和物资的必要补充,22日军团领导决定,以红6军团为主,红2军团配合(其中红5师到陡山坡阻击倘塘郭汝栋部,红6师到石丫口集结待机),攻占宣威城。</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当时龙云延续了1935年防范中央红军和蒋介石势力入滇实施的“保境安民”政策,将守住滇境县城为重点,他严令各县积极训练常备队,召回退伍的保卫队员,将各区乡的力量集中于县城,并积极修葺城垣碉堡。原先防守宣威城的有两个独立营、一个保安团、一个补充大队,上月又从大理调来</span>刘正富第1旅,以加强滇东北门户的守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2日夜,刘正富得知红军到达来宾铺一带后,派出搜索分队,与<span style="font-size:18px;">红6军团警戒部队遭遇,双方发生战斗,搜索队被击溃。拂晓刘正富</span>率部兵分两路,分别从通往来宾铺的大道和东山脚小道向红军扑来,抢先占领虎头山、燕塘、观音堂一带阵地,以此为依托向来宾铺推进,首先与红6军团直属部队接触。战斗打响后,红4师、红16师、红17师也都参加战斗,想夺回被敌抢占的阵地,红16师一度突入其指挥所。孙渡得知交战的消息后,马上令鲁道源、龚顺壁两旅前来增援,红军多次攻击,未能奏效。此时郭汝栋部也由倘塘开往宣威城以北地区,对红2、6军团形成东西夹击。红军于当晚撤围东进,经水坪子往海岱冲、龙场分两路:一路向东由宝山等地入黔境,一路向南经马街去平彝(今富源),进入盘县。</p><p class="ql-block"> 在一天一夜的战斗中,红军共计毙敌四百余人,刘正富旅和郭汝栋先头部队被击溃。红军伤亡四百五十人左右,第11团政委黄文榜、第 12 团团长钟子廷、第 50 团政委段兴寿、第 16 师组织科长唐辉、第17 师组织科长罗辉献身。战后,龙云被战报误导,向蒋介石报告邀功。据安恩浦回忆文章:滇黔“剿共”总司令部政训处也大肆宣传,“击毙红军第十七师师长刘转屯、政委汤释锋、主任陈文彬、赤卫队营长马秋得及其他团营长一下一千五六百名,照相后掩埋九百余名”;卢汉甚至吹嘘,“击溃萧克部七八千人,打死二千人以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对于来宾铺战斗,向来有“诱敌”一说,但是:一、《红二方面军军史》并无此说,红6军团派出的是警戒部队而不是诱敌部队,后来直属队与刘旅交火后,主要争夺刘旅占领虎头山等阵地,诱敌需要重新排兵布阵;二、从宣威县城到虎头山二十多里,而从来宾铺到虎头山是十二里,如果是诱敌,则首先抢占虎头山附近有利地形的应是红军,而非刘旅;三、从战斗结果看,红军“进攻未奏效”,“伤亡严重”,其中三名团级干部牺牲,也未取宣威,最终南下盘县。由以上方面可看出,“诱敌”一说难以成立。<span style="font-size:18px;">经过乌蒙大回旋后刚抵达来宾铺,虽拟定了进攻宣威计划,但付诸实施需要客观条件。</span></p> <p class="ql-block">  就在来宾铺激战的当日,朱德、张国焘致电红2、6军团:“因你们善用机动战,已将你处敌军陷入严困状态中。李觉部早图调回湖南,已伤亡过半。万师受打击,请[求]整[理]。裴(裴昌会)、郝师均叫苦。樊纵亦疲劳……敌大部似落在你们五六天后”,而且当时由于川军李家钰九个团在川南分布较广,因而总部建议,红2、6军团在造船技术有把握的前提下,在农历3月春水上涨之前北渡金沙江,并提出蒙昭、皎平渡、元谋、华坪、丽江等多个渡河点供参考。但总部并不清楚,来宾铺战斗后,战场态势已经发生变化。</p><p class="ql-block"> 来宾铺战斗后,受到蒋介石表彰的龙云,信心和斗志爆棚,急欲消灭红军于普渡河一带,特地委派团务督练处长卢汉,在嵩明杨林镇召集孙渡及各旅长训话打气,并威胁不努力就军法制裁,追击红军吃尽苦头的敌第三纵队的旅长们,有苦无处诉,会议不欢而散。</p><p class="ql-block"> 红2、6军团来宾铺撤离后,经过一番辗转,于28日进至南北盘江之间的盘县、亦资孔地区休整。</p> <p class="ql-block"><b>2、盘县会议</b></p><p class="ql-block"> 3月29日,红军攻下盘县后,贺龙、任弼时、关向应致电红军总部,就红2、6军团的行动方针请示朱德、张国焘。电文报告了转战乌蒙山以来部队减员三千等情况,认为在滇黔川广大地区内,存在通过运动战,创立根据地的可能性;同时也提出虽受渡河技术限制,但在春汛来临前从第三渡河点元谋、龙街或以西渡河困难不大。请示决定行动方针。</p><p class="ql-block"> 30日,中共湘鄂川黔省委和军分会联席会议在盘县“九间楼” (史称“盘县会议”)召开,这是他们在盘县的最后一个夜晚。会上,以贺龙、任弼时、关向应、萧克等高瞻远瞩,力主北上。他们指出,在南北盘江地区虽是暂时之安,但国民党军必然会调集重兵前来新的“围剿”,这里地处边陲,发展空间有限,不利于红军的长远发展。只有北上与主力会师,才能形成强大的战略拳头。会议作出了一个历史性的决策,即放弃在滇黔边的长江以南建立根据地的目标,渡过金沙江,争取与中央红军会合,北上抗日。</p><p class="ql-block"> 盘县会议决定直接带来红2、6军团与红四方面军的甘孜会师,极大地增强了红军的力量,并推动了张国焘最终同意共同北上。这才有了之后1936年10月长征的最后胜利结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盘县会议做出正确的北上决策,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格局可能将被改写,整个中国革命的进程也会受到影响。</p><p class="ql-block"> 肖克将军晚年在丽江谈及盘县会议 时说:“长征途中我们开过几次会,盘县会议是带转折性的一次重要会议。”“汇合起来一起北上,全国革命大势转到西北,这是盘县会议最重要的决定”,“是带关键性的决策”。在他的回忆录中也有类似的评价。</p><p class="ql-block"> 同一天,朱德、张国焘复电红2、6军团:“最好你军在第三渡河点或最后处北进,与我们汇合,一同北进。亦可先以到达滇西为目的,我们尽力策应”。来电还指出“究应如何,请按实况决定,不可受拘束”,但无疑倾向于红2、6军团渡江。也许盘县会议召开时,红2、6军团还未收到此电,但它和23日电一起,对于两军团坚定北上的决心有很大的帮助。</p><p class="ql-block"> 当夜,红2、6军团致电红军总部,报告将往滇西经华坪路线北进过江,并请求红四方面军接应。</p><p class="ql-block"> 3月31日,朱德等就红四方面军准备向南攻取康定策应红2、6军团致电林育英,中央担心2、6军团渡江会被张国焘控制,便由林育英于4月1日复电,表示不赞同,由于朱德的坚持,中央才没有反对。</p><p class="ql-block"> 在盘县的三天内,红军进行了思想动员、组织整顿、物资准备和人员补充,七百多名新战士参加了红军。明天他们将告别自己的亲人,离开自小长大的家乡,跟着部队一起北上。</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二、跨越普渡河</b></p> <p class="ql-block"><b>1、铁索桥初战失利</b></p><p class="ql-block"> 3月31日,红2、6军团离开盘县,开始了长征的第二阶段。</p><p class="ql-block"> 红2、6军团在平彝附近冲破了滇军孙渡所筑防线后,立即分左右两路往西行动。红2军团在右沿沾益、寻甸方向,红6军团在左沿曲靖、马龙方向。</p><p class="ql-block"> 当时,龙云拒绝“追剿军”进滇,蒋介石还面临着来自“两广”等地方军阀的压力,不得不调整部署,于4月正式成立滇黔“剿匪”军总司令部,以龙云为总司令,令滇军迅速组织追击堵截。顾祝同也马上飞昆明会晤龙云。此后,樊嵩甫、李觉纵队和郭汝栋军才陆续入滇,分头向滇东追击,顾代蒋坐镇昆明指挥。</p><p class="ql-block"> 4月3日,朱德、张国焘致电贺龙、任弼时、关向应,告知沿途道路、给养等情况,并指示西进时从昆明以北通过,目前应专门打击拦截的滇敌,以尽快摆脱由滇东北追击而来的国民党中央军。从昆明以北西进,意味着两军团必须首先渡过普渡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就在红2、6军团分别攻占寻甸、曲靖之时,先头部队红4师在师长卢东生、政委冼恒汉率领下,自3日起一口气向西疾行五百里,目标直指昆明以北的普渡河东岸的几处渡口,准备完成渡河后,尽快从元谋、龙街一带渡过金沙江,向北转移。</p><p class="ql-block"> 6日,4师到达可渡街(今柯渡镇)。当日,龙云似乎嗅出了红军从元谋附近渡江的意图,他孤注一掷,不顾昆明城防备不足,急令自己直属的第9旅旅长张冲率近卫第1、2近卫团和工兵大队、警卫大队出昆明城,赶往普渡河铁索桥防堵,并督促还在嵩明的孙渡纵队加快追击速度,配合铁索桥部队,对红军形成合击,逼其离境。</p><p class="ql-block"> 普渡河铁索桥两岸悬崖壁立,桥身由八根并列铁索和宽大的木板构成,是寻甸通往金沙江边的重要通道,1935年中央红军西征时也曾经过这里前往皎平渡。</p><p class="ql-block"> 4月8日,当红2军团前卫4师抢渡普渡河时,桥头已被6日赶到的滇军工兵大队、近卫第2团封锁,铁索桥上的木板也均被拆除,锁死桥两头的大门,设置了障碍,并在桥头埋伏和占领了桥附近的制高点音翁山。红4师师部马上调整部署,一部佯夺铁索桥,红12团、10团则于拂晓前在距离铁索桥四百多米处的小河塘渡口涉水过河,准备包抄夺取铁索桥。拂晓,12团顺利通过后,正当10团准备接着过河时,被守敌发现,立刻对小河塘实施火力封锁,10、12团立即组织还击,战斗一直进行到下午三点。4师政治部主任萧令彬在率部冲锋时中弹坠河牺牲。同时牺牲的还有师参谋部张主任、红10团2营5连指导员等七十九名红军将士。他们的籍贯、生平经历等都少有资料提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同日,左路红6军团从二十里外的可郎出发,拟继第4师之后渡过普渡河。当进至款庄一带时,前卫17师在小松园与滇军直属近卫第1团遭遇。随着敌军的增援,战斗十分激烈,红6军团红17师不得不撤出阵地向后面的汉牌山转移。而龙云在得知普渡河的战况后,兴奋不已,以为这是一个消灭红军的好机会;而且消灭了红军,蒋介石再也没有理由插足云南。他急令孙渡率主力迅速向寻甸款庄坝推进,同时派出飞机助战。红6军团指战员边打边向东转移,直到晚上,部队转移到可郎西北之柯渡胡家村一带时才摆脱了敌人。当天红6军团没能按计划赶到普渡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为防止红军被分割在普渡河两岸,红2军团领导指示红4师已渡河部队从西岸撤退归建。</p><p class="ql-block"> 当时红4师背山面水,对撤退极为不利,部队先退至白马山与敌形成对峙。入夜,他们在山上点起火。白马山头火光冲天,枪声大作,滇军以为红军又发起了进攻,便蜂拥向板上方向撤退。后撤途中碰上前来增援的敌近卫1团,误认为是红军,彼此打了一夜。而红12、10团则趁敌混战之机,从普渡河西岸撤回到东岸寻甸鸡街一带。</p> <p class="ql-block"><b>2、六甲战斗</b></p><p class="ql-block"> 退回普渡河东岸的红军虽然摆脱了张冲第9旅滇军的堵截,但国民党军其他部队却像闻到血腥味的群狼一样扑来。孙渡纵队以刘正富旅在中、龚顺壁旅在右、安恩浦旅在左,取不同的道路,由嵩明地区出发,以普渡河为目标西进追击,最近的是柯渡以东的龚顺壁旅只相距一天的路程。李觉和郭汝栋纵队也已进至马龙、曲靖一线,樊嵩甫纵队也正在由宣威向沾益开进。与此同时,柯渡以北金沙江沿岸,川军杨森、李家钰部也在加紧布防。蒋介石勒令龙云把红军“消灭在功山以南、普渡河东”。参与围堵的川、湘、滇、黔军共有十多万人,形势已容不得红2、6军团在元谋一带组织渡江。</p><p class="ql-block"> 在柯渡附近,红2、6军团领导人决定改变计划,西渡普渡河,从滇西金沙江上游渡江,但不切断紧随而来的滇军龚顺壁旅这条尾巴,仍然无法实现滇西渡江的目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4月9日凌晨,贺龙、任弼时命令已于7日进至甸尾、可郎一带的红6师立即东返六甲, 坚决阻击龚旅,掩护整个部队行动。临行前,贺龙强调要狠狠地打,只有打疼了,他们才不敢狂追。</p><p class="ql-block"> 9时,红6师在师长郭鹏、政治委员廖汉生率领下折返六甲地区。前卫第18团刚到六甲的石腊它垭口,就和龚顺壁旅遭遇。龚顺壁认为红军早就向西而去,毫无防范之心,他万万没有想到会在六甲遭遇红军。红18团尖兵连抢占高地后率先开火,毫无准备的滇军被打蒙了,连滚带爬向山下撤退。与此同时,赶到战场的红17团在六甲贾白山南侧主峰建立了第二道防线,红16团则在北侧山峰控制制高点。</p><p class="ql-block"> 龚顺壁回过神后,马上组织部队反攻。龚顺壁凭着人数优势,在炮火掩护下,滇军先是向左右两侧的山丘发起进攻,后发现收效不大,又改向垭口正面的18团连续发起集中冲锋,并一度进入红18团阵地,双方甚至展开肉搏。战斗极为惨烈,双方都付出了高昂的代价。</p><p class="ql-block"> 当日下午,数架敌机又加入了战斗,战斗更加激烈。此时,红军的弹药越来越少,战士们一面抢修工事,一面收集阵地上敌人丢弃的枪支弹药,收集滚木和雷石,准备对付敌人更疯狂的反扑。不久滇军就向红6师发动了全面进攻,对阵地进行拼死争夺。六甲贾白山一带炮声隆隆,灌木丛中黑烟冲天,在赤色夕阳辉映下格外壮烈。</p><p class="ql-block"> 早就打光了子弹的红军战士,眼里喷着火,不停地怒吼着将雷石和滚木砸向敌人,可阵地前沿,滇军还是潮水一样一波一波地不断地往上涌……就在这紧急关头,贺龙派出红5师一部前来增援。他们出其不意,从敌人的右翼突然发起攻击。敌军顿时乱了阵脚,全线后撤到七甲地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六甲阻击战中,红6师师长郭鹏、第18团政委杨秀山、参谋长陈刚负伤,该团三名营长一伤一亡,九名连长伤亡八人,红军共牺牲二百多人,但也重创了滇军,歼敌四百多人,此后滇军第7旅再不敢对红军紧跟追赶。龚顺壁却上报:“此役本旅伤亡官兵200人,红军伤亡人员计击毙第六师师长周杨兴又名郭鹏,第十八团团长陈扬萱等以下官兵五六百名,合计伤亡1000人。夺得机枪数挺、许多枪弹……”</p><p class="ql-block"> 这次胜利,打击了龙云的嚣张气焰,滇军士气消沉,行动迟滞,至11日才陆续渡过普渡河,从而为红2、6军团调整部署和由滇西金沙江上游渡江赢得了时间,争取了主动。贺龙高度评价六甲之战:“没有你们这一场苦战,全军(第二方面军)就没有今天。”</p> <p class="ql-block"><b>3、巧渡成功</b></p><p class="ql-block"> 9日夜,从胡家村出发的红6军团到达柯渡与红2军团会合,将指挥部设在丹桂村何本恩宅院,这是一座宽敞、坚固的四合院式建筑。巧合的是,毛泽东、周恩来、朱德1935年4月率领中央红军经过此地时,也曾将指挥部设在这里。</p><p class="ql-block"> 深夜时分,指挥部的灯光透过窗户,在黑夜中显得格外明亮;室内,水壶在火炉上滋滋作响。贺龙、任弼时、关向应、萧克、王震等围坐在一张八仙桌,正在热烈讨论,最终研究决定,抢在樊嵩甫、李觉、郭汝栋三个纵队形成合围之前佯攻昆明,以调动滇军进一步回援昆明,使普渡河防线守军力量减弱,创造西进滇西条件。贺龙说:“龙云把老本都掏出来押在普渡河,他那个云南省会变成了空城。他唱空城计,我们可不是司马懿,没那么胆小,我们就打昆明!”说罢用力磕掉烟斗里已熄灭许久的烟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4月10日凌晨,红2、6军团以急行军掉头南下,巧妙地穿过孙渡、张冲两部间隙直奔昆明,当天先头部队闯进距昆明城仅三十里的沙郎地区,赶制云梯等攻城工具,大造即将进攻昆明的之势。</p><p class="ql-block"> 此时昆明城内只有四个团的兵力,整个城池防守捉襟见肘,顾祝同、龙云接报红军准备攻城后,生怕丢了昆明。龙云不得不临时抓差,调来警察、教导团的学生一起来守城。</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 2军团18团奉令攻打昆明西北的富民城,目的是吸引敌人注意力,掩护红军主力向普渡河上游转移。太阳落山的时候,红18团悄无声息地运动到富民城郊,静候天黑后攻城。富民城不高。半夜,战士们利用夜色的掩护,从城外将一颗颗手榴弹投向城内,爆炸声和枪声顿时响成一片。守城的敌人被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吓昏了,纷纷向街上跑去。趁着敌人混乱之际,负责架云梯的战士抬着长长的梯子勇敢地冲了上去,迅速地将云梯搭到城墙上,翻进城去。然后迅速打开北门,早已守候在此的红2、3连冲进去,会合红1连向城内的各个方向突击。天还没亮,18团就攻下了富民城。</p><p class="ql-block"> 龙云接到富民城告急电后,惊恐万状,急电守卫铁索桥的张冲、孙渡的滇军回救昆明,并让昆明守军闭门不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当夜,红2军团在富民城及附近集结,红6军团占领县城以北的赤臼街(今赤鹫镇)。正当滇军主力慌乱地从普渡河回救昆明时,两军团很快在上游富民的螳螂川、赤臼街等地徒涉渡过普渡河,向滇西急进。顾祝同和龙云万万没想到,红2、6军团在造足南下攻打昆明之声势后,却突然渡河转向滇西,重演了一年前中央红军佯攻昆明一出戏。</p><p class="ql-block"> 12日21时,贺龙、任弼时、关向应报告总部:“十一号西渡普渡河,进占富民县,本日已抵罗次及以南地区,明十三日仍向禄丰、盐兴继进”,剑锋指向金沙江。</p><p class="ql-block"> 多年后,肖克将军在其《过金沙江》的诗中写下了“炮火横飞普渡水,红旗直指金沙江”的诗句。</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三、抢渡金沙江</b></p> <p class="ql-block"><b>1、横扫滇西</b></p><p class="ql-block"> 红军渡过普渡河后,前面已没有蒋介石正规部队堵截,尾追的滇军远远地跟着,像有意要护送他们出境。此时龙云已无心思追击红军,令他最头疼的还是驻留在大理等地不肯走的中央军,于是他借追剿红军之名,以滇黔“剿匪”总司令身份下达命令,指挥樊嵩甫纵队由会泽渡江,将其支往四川盐边、盐源,只留下同为非蒋介石嫡系的湘军在云南境内。</p><p class="ql-block"> 但一路从湖南尾追而来的刘建绪、李觉、陶广等所率湘军自进入黔境后,对于追剿红军便失去积极性,等追至祥云、大理,早就疲惫不堪,再也不追。敌28军作战科长郭玉林在《追堵红二、六军团突围长征》中写道,红军在西进途中曾多次留字给刘建绪率领的追击部队:“我们已经在这里休息了三两天,换洗了衣服,想你们同样有休息的需要,请你们也就在这里休息三两天吧”,以消磨敌军的斗志,追击部队果真休息三两天。李觉在回忆文章中也记载,进入云南后,每天按驿站的距离,只走六十里,必要时在中途休息一两天。</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渡河后的红2、6军团分左右两路西进,他们不顾途中敌机的骚扰袭击,栉风沐雨、日夜兼程,一路横扫八百里。自15日起,左路红2军团连克楚雄、镇南、祥云,右路红6军团连占盐兴、牟定、姚安、盐丰,并缴获大量物资。</span>4月20日,红2、6军团在宾川会合。</p><p class="ql-block"> 宾川一带的金沙江渡口地势平坦,水流较缓,是理想的渡江地点,但川军郭汝栋和中央军樊嵩甫等已经按照蒋介石的命令,抢先在对岸的永胜、华坪一带设好口袋等待红军去钻。红军表面上攻打宾川,制造由此过江的态势,但私下里已放弃在此渡江,继续西进,往鹤庆准备从丽江、中甸过江。<span style="font-size:18px;">17日,两军团便报告总部:“我们决采鹤庆、丽江、中甸路线前进。”</span></p><p class="ql-block"> 时任国民党追剿军前敌指挥部参谋长兼代理刘建绪的彭松龄在《昆明谒龙与蒋在贵阳的垂询》一文中回忆,红军抵达宾川附近时,蒋介石曾邀请龙云一起乘飞机到宾川金沙江等地视察追剿红军情况,返回昆明下机时“精神奕奕,面带笑意”,他似乎对“追剿”很满意,对“剿灭”红军,早已胸有成竹。他没想到,只是空欢喜了一场。</p> <p class="ql-block"><b>2、抢渡金沙江</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丽江古城位于玉龙雪山脚下,风景优美,神秘迷人,人口多为纳西族,但交通偏僻,其东侧由北向南的金沙江恰到好处地将永胜、华坪之敌挡在东岸,但滇西北一带的大山大川也给红军西进带来不少困难。先头团红4师12团团长黄新廷在《夜渡金沙》一文中回忆,“从宾川到丽江连续行军作战5天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span></p><p class="ql-block"> 两天后,滇军的追兵孙渡纵队安恩溥旅和鲁道源旅才到达宾川,红军早已远走高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4月12日起,红军进入罗次(今属禄丰)以西地区后,贺龙、任弼时、关向应曾连续致电红军总部,报告上述战况和沿江桥梁、船只情况,请予接应。朱德、张国焘致电徐向前、王树声,指示“会合二、六军团为目前主要任务”,部署迎接红2、6军团行动。</p><p class="ql-block"> 红四方面军在南下失败后,退回川西途中,罗炳辉率领红32军主要担任后卫阻击追敌、掩护主力、收容掉队人员的任务,现在他们将调头担负接应红2、6军团的先头部队。</p><p class="ql-block"> 23日,红2、6军团占领鹤庆,先头团红12团于24日抵达石鼓,并向上游巨甸一带寻找渡口和渡船。<span style="font-size:18px;">其余部队则留在鹤庆继续休整,同时也是为了迷惑敌人。当日,</span>两军团汇报总部:“查金江渡船均沉没,阿喜、石鼓船已毁灭。”其余小渡口,都是竹排,并且所有渡口都有地方武装把守。打算向上游巨甸前进,从那里渡江,并要求罗炳辉率32军到巨甸接应。</p><p class="ql-block"> 幸运的是,红12团在石鼓渡找到一只木船,并得知还有几条未沉没船被当地民团拖到了对岸。团长黄新廷组织战士背纤,将先找到的木船拉到上游五里处的木瓜寨渡口。这里江面较窄,12团很容易就过了江,过江后红军从民团手里夺回了另一只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就在先头部队四处寻找船只的同时,贺龙也给当地开明绅士写信,向他们借船过江。最终红军在石鼓、巨甸一带共找到七只船和木排、竹筏以及二十八个船工。</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鹤庆,贺龙住在鹤庆商会会长蒋锡彬的宅院内,指挥部也设在里面。红军入城后,蒋锡彬受国民党的污蔑宣传影响,吓得躲进了山里。为了稳定人心、筹集给养,贺龙亲自派人寻找并请回了躲在山上的蒋锡彬,与他进行了坦诚友好的交谈。他向蒋锡彬解释了红军的性质和北上抗日的宗旨,消除了他的恐惧和疑虑。贺龙以其豪爽、真诚的人格魅力,深深打动了蒋锡彬。在蒋锡彬的积极动员和组织下,鹤庆商会为红军筹集了四万块银元的巨额军饷和大量布匹、粮食、药品等急需物资。这对经过长途跋涉、物资极度匮乏的红军来说,是雪中送炭。外逃的百姓也纷纷返回家园,市面秩序得以迅速恢复。</p><p class="ql-block"> 为感谢蒋锡彬和鹤庆商界的支持,贺龙以“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湘鄂川黔滇康分会”主席的名义,亲自题词并赠送了一面红缎锦旗,上书 “扶危济困” 四个大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发源于青藏高原的怒江、澜沧江和金沙江,在穿过横断山脉后,形成自南向北“三江并流”的壮丽景观。山脉东侧的金沙江流经云南境内丽江纳西族居住地时,为大山所阻转折向东,而后又转向北,在很短的距离内来了个一百多度的大拐弯,石鼓就位于这“长江第一湾”处的右岸山上。山下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石鼓渡口是金沙江上游的重要渡口,也是康藏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门户,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span>从镇上可以一眼看见蔚蓝色的金沙江宛若一条灵动飘逸的绸带,两岸秀丽壮美的景色,同样让人陶醉。俯瞰渡口,只见江面宽阔,江岸平坦,水势缓和,恰是渡江的理想地点。过江后,就是茫茫的大雪山,进入了藏区。</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25日夜,红2、6军团悄悄转至石鼓。在船工的帮助下,</span>先后开设了木瓜寨、木取独、余化达、格子、土可等五个渡口。<span style="font-size:18px;">自25日夜起开始至28日黄昏,</span>在石鼓以上一百二十华里地段全线渡江。</p><p class="ql-block"> 为了尽快摆脱滇军的追击,渡江行动“通宵达旦、夜以继日,上重下轻,梯次展开,形成渡江高潮”。夜间,江滩上熊熊的火把映照着战士们年轻的脸,战马的嘶鸣声,偶尔在空旷的峡谷里回响,船工们手里的木浆和竹篙一下又一下深深扎入寒凉的江水中,船筏像在浪尖上跳舞,穿过夜色,毫不犹豫地驶向对岸。就这样渡过了一船又一船。直到28日,在余化达渡口,最后一船载着后卫部队红6军团16师47团的战士们顺利过江。</p><p class="ql-block"> 整个渡江过程由于组织、指挥得当,井然有序,除一船翻落造成“损失人、枪口余,另口[溺]马既是匹”外,其余一万七千人全都胜利渡过了金沙江。</p><p class="ql-block"> 28日,红2、6军团电告总部:“我两军团本日已安全渡过金沙江北岸”!</p><p class="ql-block"> 至此,红2、6军团彻底摆脱了滇军的尾追,长征征途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p> <p class="ql-block">  由于2、6军团行动迅速,贺龙、任弼时、关向应4月27日在向红军总部报告完渡江情况后,告知“炳辉军可不开巨甸”。</p><p class="ql-block"> 朱德、张国焘得知红2、6军团已胜利渡过金沙江,4月30日发来贺电:“金沙既渡,会合有期,捷报传来,全军欢跃,谨向横扫湘黔滇万里转战的红2、6军团致以热烈的祝贺和革命的敬礼。”</p><p class="ql-block"> 27日,孙渡率四个旅的纵队北上,分别向丽江城、九河街、白沙、清河街前进,但不久接报红军28日已全部渡完。至此,龙云不再要求滇军渡江跟追,滇军的“送行”任务就此结束。红2、6军团的长征进入新的阶段。</p><p class="ql-block"> 当先头刘正富旅赶到金沙江边时,只看到一幅标语“来时接到宣威城,走时送到石鼓镇。费心、费心,请回、请回”,刘正富摇头不语,他的手下要不是憋着,早就笑出声来。</p> <p class="ql-block">  感谢阅读,未完待续。</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