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探亲游之侯马与临汾

《木子小永》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国庆中秋双节同庆,金秋送爽,家国同欢。10月6日,我们夫妇赴上海参加妻二姐之子的婚礼,满堂喜气,亲情洋溢。节后余韵未散,9日,妻的大姐、二姐与从山西远道而来的大表姐,连同我们二人,自上海启程,乘火车奔赴苏州。在那里,与妻的舅妈及其儿媳会合,亲友七人齐聚一堂,组成一支温馨的探亲队伍(唯二姐夫因事未能同行),自此开启了一段满载温情的山西探亲之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列车穿行于秋色山河之间,窗外层林尽染,车内笑语盈盈。或打牌取乐,或闲话家常,二十五小时的漫长车程,因亲情环绕而化作温馨时光。10日下午,我们抵达山西第一站——侯马,大表姐的居住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下火车,秋雨纷飞,寒意微侵,然而大表姐的女儿女婿早已驱车在出站口等候。这对小夫妻热情周到,笑意盈盈,将我们一路护送至家中。当晚更设宴接风,菜肴丰盛,情意浓浓,暖意直抵心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侯马虽为临汾下辖的县级市,面积不大,人口仅二十余万,却素有“全国最小的市”之称,小巧而精致,宛如黄土高原上一颗温润的明珠。原计划次日前往运城一日游,然天公不作美,秋雨连绵,行程只得作罢。舅妈与几位姐姐们在家中打麻将、话家常,其乐融融;而我与妻子,偕同小腾(舅妈儿媳),撑伞外出,徒步探访彭真故居。细雨时歇时落,我们穿行于小城街巷,脚步轻缓,谈笑间也感受着这座城市的静谧与风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彭真,原名傅懋恭,1902年10月12日生于今侯马市垤上村,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转为中共党员,是山西党组织的重要创建者之一。1937年改名彭真,后历任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故居纪念馆共设四座展厅,一至三号展厅详述其革命生涯与历史贡献,第四展厅则是其出生与青少年时期成长的三孔窑洞。纪念馆占地63.8亩,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现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及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静默诉说着一位青年从黄土窑洞走向革命、走向国家殿堂的不凡历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侯马住了两个晚上,吃住皆在大表姐家中。每当晨光微露,我们尚在梦乡,大表姐已悄然起身,和面、烙油饼、熬八宝粥,还特意为我们准备了喜爱的焖面。虽是家常饭菜,却饱含深情厚意,每一口都暖胃暖心令人感动。感谢大表姐的辛劳付出,让这段旅程自伊始便浸润在亲情的暖流之中。</span></p> <p class="ql-block">视频</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来侯马之前,大表姐早已精心安排好我们的行程,奈何秋雨连绵,原定游玩计划只得搁置。于是我们按既定路线启程前往山西第二站——临汾,去探望我妻子的小姨,大表姐亦同行相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经过约一小时车程,我们抵达临汾。天空仍飘着细雨,走出火车站,小姨的女儿小红已冒雨等候多时。抵达小姨家时,八十多岁的小姨早已等侍多时,亲人相见,激动不已,眼中泛起泪光,脸上却绽开喜悦笑容。大姐、二姐特意带来礼物送给小姨,而我们每人又恭敬奉上红包,祈愿小姨健康长寿,笑口常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中午时分,小红与小强(小姨之子)在早已预定的饭店设宴接风。席间,大家追忆往事,畅叙亲情,笑声不断。在临汾期间,小红还亲手为我们蒸制了热腾腾的自制大包子,配上香糯的稀饭与几样家常小菜。虽非山珍海味,却是最真挚的款待。嘴里还连连道“招待不周”,而于我们而言,这正是最温馨、最温暖的家的味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临汾的几日,除了陪伴小姨、话家常外,我们亦游览了小西天的幽静佛殿,感受黄河壶口瀑布的雷霆之势,瞻仰大槐树寻根祭祖的厚重历史,拜谒尧庙的华夏文明之源。山水之间,历史之中,亲情之外,更添一份文化的深沉与心灵的震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小西天又名千佛寺,位于山西省临汾市隰县城西一里许的凤凰山巅。明崇祯七年(1634年),由东明禅师创建。初因大雄宝殿内有佛像千尊而得名,后因重门额题“道人西天”,又为区别城南另一座明代寺院“大西天”而更名“小西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千佛庵坐西朝东,有山门二重,布局分为上、下两院,建筑面积为1500平方米。上院有大雄宝殿、摩云阁、文殊、普贤两配殿;下院主要建筑有无量殿、韦陀殿、摩云阁、八卦亭及韦陀殿之上的钟、鼓二楼和两座掖门,一名“疑无路”,一名“别有天”。全庵建筑规模不大,殿宇三面环山,庵前临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千佛庵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大雄宝殿内保存较多明代的彩色悬塑,全堂彩塑是中国较为少见的彩色艺术群塑,具有不可估量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堪称中国悬塑艺术之瑰宝。</span></p> <p class="ql-block">视频</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黄河壶口瀑布,是中国第二大瀑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黄河奔流至此,两岸石壁峭立,河口收束狭如壶口,故名壶口瀑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瀑布上游黄河水面宽300米,在不到500米长距离内,被压缩到20—30米的宽度。1000立方米/秒的河水,从20多米高的陡崖上倾注而泻,形成“千里黄河一壶收”的气概。水浪滔滔,气势磅礴,令人震撼,叹为观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几句民谣诉说着过去一段大迁移的历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元末明初(1368-1424年),中原战乱导致人口锐减,山西因地理优势成为人口稠密区。明朝政府从洪武至永乐年间组织18次大规模移民,将山西民众迁往18省500余县,洪洞县广济寺旁的大槐树因地处交通要道成为主要集散地。移民规模超百万,历时50余年,深刻改变了中国人口分布格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年的老槐树虽然早已不复存在,但是她的根还在,她的第二代,第三代还在延续着生长,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这也预示着着华夏民族生生不息,意志顽强一代一代永相传。</span></p> <p class="ql-block">广济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临汾市区还有一座尧庙,始建于唐代,主要建筑有山门、五凤楼、尧井亭、广运殿、寝宫等古建筑群,以及距今已1600余年的汉代奇树柏抱槐、柏抱楸、鸣鹿柏、夜笑柏等景观。尧庙是历朝历代祭祀尧的重要场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临汾住了三日两夜,于14日下午17时许,我们乘动车离开临汾,前往山西大同。至此,山西探亲之旅的第一阶段圆满结束。临行前,我们前往小姨家辞行,话别良久,依依不舍。小姨一直将我们送到我们居住酒店的路口,眼含泪光目送我们远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虽山高路远,但血脉相连。再见了,小姨,愿您安康,来日再相逢!</span></p> 谢 谢 观 赏 2025/10/14晚写于山西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