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览了乐山大佛后我们继续向乐山大佛景区南门游览,途径麻浩崖墓和离堆,这二处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麻浩崖墓是东汉至南北朝时代开凿的墓室,距今已有2000年了。离堆又称乌尤山,是战国时期蜀国李冰主持修建的又一处水利工程。距今有2200多年了。 游览了乐山大佛的佛脚我们一路向南,途径三龟九顶城炮台遗址,麻浩崖墓和离堆(乌尤山)。据文献记载,古时的凌云山与离堆(乌尤山)二山是相连的,没有麻浩河(溢洪道)。在2200多年前蜀郡守李冰为了缓和在洪水来临时岷江的水流,便将二山间的峡谷凿开形成了分洪水道,减缓了岷江的水流,是一处小型的都江堰工程。现在的乌尤山四面环水,原来去乌尤山是铁索桥,1993年由乌尤寺遍能法师募资修建现在的濠上大桥,取代了原有的铁索桥。我们行走在麻浩河边欣赏二岸的风光,崇敬古人的智慧和精神。 如今的离堆(乌尤山)已成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千多年前的水利工程遗址被永远的保护起来,让后人游览、参观、学习。 在凌云山下麻浩河边,我们途径了麻浩崖墓,这里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麻浩崖墓在1940年被发现,这里现今发现的崖墓有544座。崖墓层层叠叠,密如蜂房,是东汉至南北朝时代当地古人开凿的墓室,距今已有2000年了。 麻浩崖墓是乐山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汉代崖墓群。汉代时期,乐山一带的人们流行在山崖上开凿墓室安葬逝者,这种独特的葬俗与当时的社会文化、地理环境密切相关。乐山的砂岩质地适合开凿,为崖墓的建造提供了天然条件。 麻浩崖墓中保存着大量的汉代建筑、车马伎乐、鸟兽虫鱼图形,且有不少历史题材的神话故事,以及画像石棺、书法题刻。 荆轲刺秦图等精美的人物故事图用石雕形式刻画在崖墓璧上。 汉代石棺,上面有精美的石雕图案,为我们展示了汉代工匠精湛的手艺。 从麻浩崖墓参观出来,走过濠上大桥便来到了乌尤寺入口。门口上方写着“入般若门”佛教意为“进入智慧之门”。这里的红墙上写着“乌尤寺暂免门票游览”,不知是何原因,估计是游客不多的关系。一条上山去寺院的台阶路在绿树遮蔽下曲折通幽。就是在夏天烈日下也不会很热。 乌尤寺建筑初建于唐代,原名正觉寺,北宋时改名乌尤寺。现存建筑都是清代遗存,内有大雄殿、弥陀殿、观音殿等。因时间关系我们未详尽游览,仅到此一游就下山了。乐山是一座文化古城,有着二千多年的历史,有太多的历史沉淀。记得在1972年我曾来过乐山市,也游玩过大佛,那时的乐山市基本没有楼房,道路很破旧。我在乐山码头坐船去宜宾,沿途经过五通桥、犍为镇,我们的船在岷江里还发生了船底触礁划破后进水下沉的事故,在犍为镇还住了一晚,现在虽过了半个世纪,但当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今天重游故地感到特别的感慨和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