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命运的馈赠

梅如雪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人与人之间的相遇,就像一场命运的馈赠。在岁月的长河中,总有一些遇见,如穿透云层的阳光,照见我们前行的方向;总有一些瞬间,如夜空中的流星,在我们生命的天空中留下璀璨的痕迹。这些遇见与瞬间,给予我们人生启迪,让我们在纷繁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坐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当岁月流逝,所有的东西都消失殆尽的时候,唯有五十多年前的那次相遇,像一道星光在记忆的褶皱里熠熠生辉,成为我终生难忘的命运的馈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  16岁在上溪公社下村大队插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那是一九七〇年的三月初的一天,我接到公社的通知,挑着简单的行囊,步行十余里的山路,来到上溪公社广播站报到,从此开启了公社广播员的职业生涯,结束了生产队艰苦的农村插队生活。按理说我应该高兴才是,但一想到以后招工、上大学的机会比在生产队的知青更渺茫而惆怅不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正当我愁绪满怀时,在公社我遇见了一位解愁宽怀之人,也可以说是我的第一位贵人一一吴正元。老吴是江西省地质局的一名处级干部,也是六十年代末下放到上溪公社的下放干部。在下放干部中,老吴享有一定的威望而被推选为上溪公社“五七”办公室负责人,管理全公社下放干部和下放学生安置协调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吴正元本人正如他的名字一样,不仅相貌方正、品行端庄,而且元气满满、精神矍铄,浓眉下有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很像我的父亲,那么慈祥、那么和蔼可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 18岁在上溪公社广播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老吴是省里来的干部,见多识广。看到我对前途命运充滿焦虑,他总是安慰我要随遇而安,要一步一步行稳,要有苏轼那种“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豁达和自信。在老吴的开导下,我愉快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当年我在公社第一次在墙壁上书写大标语前的犹豫和担心,也是在他的开导鼓励下书写完成的。对于我的前途,其实老吴也一直放在心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时间来到了一九七一年的冬季,他的同事张力抽调在井冈山铁路民工团永丰二连任指导员,老吴问我想不想去修铁路?我回答说“当然想去”,处于急于改变现状的我,渴望过轰轰烈烈的集体劳动生活。我看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保尔柯察金的“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段话深刻诠释了生命的价值与意义,让我铭记于心,更坚定了我去广阔天地锻炼的决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1971年修建井冈山铁路大会战情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老吴见我决心已定,他当即写信与同事张力商量。在老吴的帮助下,取得了公社领导的同意,我顺利进入修建铁路的队伍,成了一名筑路民工。临行前老吴送给我一个新的铝制饭盒,一本毛泽东选集精装本以及钢笔、笔计本、信封、信纸等,甚至连锁箱子的小锁也给我准备了一把。此外还特意写了一封信叫我带给张力指导员,并再三叮嘱外出应注意的事项。殷殷之情,拳拳之心无不让人动容。还有下放干部省地质局局长爱人罗文以及卫生院罗医师等人也都买来了茶缸、毛巾、笔记本等礼物相送。我带着大家浓浓的爱、深深的情走出了大山,走进了人生的第二驿站一一修筑铁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72年春在井冈山市永新修建铁路时留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一九七二年五月,因震惊中外的9.13事件发生,我们提前结束了井冈山铁路的建设。大部分筑路青年和知青都充实到省属煤矿。我也因此被招工到江西桥头坵煤矿,成了一名国家正式工人。然而,在工种分配上,命运又给我开了一次玩笑,看到其他知青有的分配在子弟学校教书;有的分配在机关办公室;有的分配在医院工作。而我竟然分在食堂做杂工,这工作既不要文化也不要技术,与我的理想相差甚远。那段时间我沮丧到了极点。当恩师吴正元得知我情绪低落时, 他给我写了一封长达六、七张稿纸的信,还给我寄来两本书《怎样看待理想与前途》《第一国际》。信中开导我:“革命工作只是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希望我放下包袱,做好本职工作。还说适度的落差可激发一个人动力,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何况一个人不可能从事一种工作一辈子等等。老吴的安慰和开导,让我逐渐走出了焦虑,尽心尽力干好当下的每一件工作。业余时间我大部分用来看书学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正如老吴所说,三个月后,矿里重新调整了我的工作。起初是干充电工,后来又开小绞车、露天小电车等,最后调到矿招待所工作。正是这些工作的转换,让我增长了才干,丰富了经历,为以后进入公安队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在乐平桥头坵煤矿山坡上俯瞰矿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感谢相遇,让时光多了一份感动。 感谢相知,让生活多了一份温暖。 感谢经历,让流年多了一份生动。 遇见老吴是我此生最大的幸运,感恩命运的馈赠,让我的人生如此丰盈。在老吴的身上,我学会了善良、懂得了人生的意义、看到了真正的生命之光! </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8px;">文/图:梅如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8px;">音 乐:假如爱有天意(提琴)</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