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止不殆明智止损

我的四月天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人总会有那么一段时间,不顺心的事情,一件紧跟一件。让人心力交瘁,情绪崩溃。再想到一些心酸的过往,感觉自己像一滩烂泥,烂在了生活的泥沼里。自我否定怀疑,走不出执念,不断的内耗自己。直到朋友给我讲了庄子的一个故事,我才有些顿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庄子达生中记载:战国时期有位驾车高手叫东野稷。他在鲁庄公跟前夸下海口,他驾车时,无论是进还是退,车轮的痕迹都像木匠画的墨线那样的直;无论是向左还是向右旋转打圈,车辙都像木匠用圆规画的圆一样。这份技艺,堪比现在一流赛车手。鲁庄公听了不服,让他当场表演。叫他驾车一百圈再停下来,才算真高手。东野稷一口答应,可最后却失败了。不是他技术不行,而是马太累了。连续转100圈,过度消耗了马的体力,最终车仰马翻,狼狈收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个故事指向古人的一个智慧—知止不殆,是清醒,也是慈悲。东野稷他的失败,恰恰是他没有“止损点”,明知100圈会过度消耗马匹。却为了要证明自己,迎合鲁庄公要求,醒着头皮答应下来。最终透支了自己的技艺和马的体力,落得翻车的结束。看似聪明,实则愚蠢。</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子在道德经里说,知止可以殆。意思是说,知道该停的时候停,才能避免危险和祸患。其实止损最难的,从来不是停止的这个动作,而是知道什么时候该停,你为自己设置的止损点,既是对人生的清醒认知,也是对自己的温柔慈悲。</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林雨堂曾说,“明智的放弃,胜过盲目的执着。”放弃,是为了更好的开始;止损,是为了更好的未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