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武术展演赛在厦门20250910-15

太太乐

<p class="ql-block">九月的厦门,风里还带着夏末的余温,在沧江剧院前,看着那面“太极神韵·武动乾坤”的背景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像一团燃烧的火焰,身后是城市高楼的剪影。这场纪念抗战胜利八十周年的武术交流展演,不只是动作的展示,更是一种精神的传递——刚柔并济,生生不息。</p> <p class="ql-block">走进凤凰机场,我们出征厦门前的合影,笑容如阳光洒落。屏幕上滚动着活动主题和祝福语,整个空间现代而庄重。他们不是专业演员,却有着军人般的整齐与默契。集体的温暖,像一簇簇火苗聚在一起,照亮了这个清晨。</p> <p class="ql-block">飞机落地出厦门航站,挙友们相聚互动此赛取得好成绩。</p> <p class="ql-block">下飞机坐航站地铁。</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挙友们在现代化建筑前集结。黑与红的武术服汇成一片流动的河,手中旗帜迎风轻扬。有人高举标语:“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全国武术交流展演-厦门站圆满成功”。我站在他们中间,听见彼此的呼吸与心跳,仿佛八十年前的呐喊穿越时空,在这座滨海城市轻轻回响。</p> <p class="ql-block">陈炳太极院三亚分院的队伍来了。他们举着小红旗,标语上写着“太极功夫武动乾坤”。站在玻璃幕墙前,他们的笑容映在反光里,像一幅流动的画。太极本是静中带动,而此刻,挙友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力量的宣告——柔中带刚,以静制动,正是中华武学最深的哲思。</p> <p class="ql-block">厦门沧江剧院前,又一次集结。黑衣红帽的人群手持红旗,站成整齐的方阵。天空湛蓝,建筑的玻璃墙映着云影,仿佛整个城市都在为这场盛会屏息。我没有举起相机,而是静静站着,任风吹动衣角。这种庄重不是来自仪式本身,而是源于每个人眼中那份对传统的敬意。</p> <p class="ql-block">舞台灯光亮起,陈炳太极院三亚分会的挙友们红衣武者列队而出。动作整齐划一,拳风带起微尘,在光束中飞舞。背景板上“太极神韵·武动乾坤”几个大字格外醒目。观众席上有人举起手机,有人轻声赞叹。那一招一式,都是岁月沉淀下来的魂。</p> <p class="ql-block">舞台中央,绿竹为幕,红衣武者如浪起伏。一位白衣表演者独立一侧,动作舒展如云卷云舒。他不抢眼,却让人无法移开视线。就像太极的精髓——不争而善胜。整场表演没有呐喊,只有呼吸与节奏的共鸣,像一首无声的诗,在光影间缓缓流淌。</p> <p class="ql-block">这场集体展演,红衣黑裤的队伍在竹林背景下起势。前方一位白衣指挥者手势沉稳,如引江河奔流。节奏渐强,动作愈发有力,却又不失韵律。那一刻,武术不再是技击之术,而成了身体的舞蹈,是力与美的交响,是古老智慧在现代舞台上的新生。</p> <p class="ql-block">激动人心的颁奖时刻到了。舞台上,人们穿着各色传统服饰,当主持人宣布三亚分会获金奖时,我们队长手捧奖状与奖杯。大屏幕上“中国梦组委会”几个字在灯光下闪耀。没有浮夸的致辞,只有真诚的掌声。我看到一位年长的教练眼中有光,那不是为奖杯,而是为弟子们的成长。武术的传承,从来不在奖台,而在日复一日的晨练与坚持。</p> <p class="ql-block">演出结束后,大家在舞台上合影。有人穿红,有人穿蓝,还有人穿着便装,但笑容是一样的灿烂。灯光璀璨,背景板上的“太极神韵·武动乾坤”依旧醒目。举起双手的那一刻,没有人是孤独的。我们来自不同城市,却因同一份热爱相聚于此。这不仅是一场展演,更像一次久别重逢的家族聚会。</p> <p class="ql-block">舞台上挙友们席地而坐,双手高举,笑声不断。红色的服装在暖光下像一团火。喜悦只是笑着,彼此击掌。这种欢乐不需要翻译,它来自共同经历的疲惫与荣耀。</p> <p class="ql-block">赛后,挙友们来到一座传统有名的福建土楼前。红灯笼高挂,飞檐翘角下,蓝天白云如画。大家穿着红黑武术服,戴着红帽,站在土楼前合影。那一刻,现代与古老悄然融合。我们不是在“表演”传统,而是真正地“走进”了它。</p> <p class="ql-block">土楼 大地土楼群牌坊</p> <p class="ql-block">东阳楼</p> <p class="ql-block">南阳楼</p> <p class="ql-block">华安土楼 大地土楼群·二宜楼:二宜楼建造于清乾隆五年(1740),为大地蒋氏十四世"乡饮大宾"蒋士熊所建,占地面积9300平方米,坐东南朝西北,外环高4层、通高16米,外墙厚达2.53米,外径73.4米。整座楼为双环圆形土楼,分成16单元,共有房间213间。二宜楼文化内涵丰富,楼内共存有壁画593平方米、226幅,彩绘99平方米、228幅,木雕349件,楹联163副,在福建众多土楼中是独有的,在中国古民居中亦属罕见,堪称民间艺术珍品。</p> <p class="ql-block">在3、6、10单元的墙上、天花板上张贴许多1931年美国《纽约时报》、1932年美国《纽约晚报》,墙面上还绘有西洋钟、西洋美女,并标注译文的壁画,为中西文化交流的见证。其建筑平面与空间布局独具特色,防卫系统构思独创,构造处理与众不同,建筑装饰精巧华丽,堪称"圆土楼之王"、"神州第一圆楼",为福建省两大民系﹣﹣客家民系、福佬民系之福佬民系地区单元式土楼的代表。1996年11月,二宜楼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站在巨大的圆形土楼前,一群人穿着红上衣、黑裤子,笑容灿烂。石墙斑驳,却坚固如初,像极了中华武术的精神——历经风雨,依旧挺立。有人轻声说:“这才是我们该来的地方。”我点头,心中默念:武,不止于赛场,更在山林之间,在岁月深处。</p> <p class="ql-block">乡间小路上,三位红衣女子并肩而行。中间那位撑着黑伞,右边的挥手致意,笑声随风飘散。青山作背景,白云悠悠。她们不是在赶路,而是在行走中体悟太极的节奏——缓而不滞,动中有静。那一刻,我忽然想,也许真正的武术,就藏在这看似平凡的每一步里。</p> <p class="ql-block">山腰处的绿荫草坪上,挙友们坐在山脊合影。远处是传统屋檐,近处是连绵绿意。挙友们戴着红帽,像一串跳动的音符,点缀在自然的五线谱上。风很大,吹乱了头发,却吹不散那份团结的热忱。时下一拍记录惬意的画面,留住这份纯粹的快乐。</p> <p class="ql-block">厦门大学到此一游。我们来的时机不合拍,进不了大学观摩,遗憾啊!</p> <p class="ql-block">我们来到一处开阔地,海的那边是金门岛。背景墙上写着“一国两制统一中国”,红字在阳光下格外醒目。大家穿着各异,却都面带笑容。绿树、蓝天、路灯静静伫立,见证着这一刻的和谐。没有口号,只有彼此的陪伴。我知道,这场展演的意义,早已超越了武术本身。</p> <p class="ql-block">挙友们站在标语前合影,黑色T恤上印着粉色图案,帽子五颜六色。她们笑得那么自然,像一群老友重逢。这不仅是一次比赛,更是一场关于文化认同的温柔表达。</p> <p class="ql-block">遥望着海的那边是金门岛</p> <p class="ql-block">鼓浪屿简介</p><p class="ql-block">鼓浪屿位于中国福建省厦门市西南隅,面积约1.88平方公里,岛上风景秀丽,气候宜入,被誉为"海上花园", 是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国家首批5A级旅游区。鼓浪屿建筑风格各异,多元文化融合,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2017年,"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鼓浪屿著名景点有:菽庄花园、日光岩、皓月园、八卦楼、管风琴艺术中心、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鼓浪屿摄影陈列馆及鼓浪屿历史文化陈列馆、马约翰纪念馆、林巧稚纪念馆等。</p> <p class="ql-block">“Hello 旅浪山”的红心标志前,迷彩服的队伍笑成一片。欧式建筑静静伫立,红花别在胸前,像一枚枚勋章。她们不是军人,却有着同样的纪律与情谊。那一刻,我明白,迷彩不只是颜色,更是一种归属感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鼓浪屿岛上的外婆澎湖湾。</p> <p class="ql-block">走进鼓浪屿,一栋小楼门前,牌匾上写着“我在鼓浪屿很想你”。人人站成一排,迷彩服上标志统一,笑容放松。没有舞台,没有灯光,只有海风和老城的静谧。这场展演最美的瞬间,不在聚光灯下,而在此刻——平凡、真实、充满人情味。</p> <p class="ql-block">五缘湾公园</p> <p class="ql-block">在五缘湾,洪老师带挙友们练太极。</p> <p class="ql-block">九月十五日,活动落幕。厦门的海风依旧温柔,而我的心里,已种下了一颗关于武术、关于传承的种子。</p> <p class="ql-block">这一刻,挙友们拿着各自的通关牌,等待回三亚的家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