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染的征程——2025海淀马拉松记忆

朱树生

<p class="ql-block">  海淀,对于首都北京而言,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名字,著名的“中国硅谷”中关村高科技产业园就座落在海淀,引领着首都乃至全中国的高科技的发展创新之路。</p><p class="ql-block"> 让更多的人才走进海淀,让更多的人了解海淀,无疑是聪明的海淀人始终需要做的一件事。而马拉松这项大规模的群众体育运动,无论对提高城市知名度,拉动地区经济都有着突出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每年的北京马拉松都是众多的业余跑者企求不得的一场赛事,一票难求。从去年开始,海淀区开始举办了第一届海淀马拉松,可以说是北京马拉松的有效补充,让更多没能获得北京马拉松参赛资格的人能够去北京体验另外的感受。笔者有幸获得这两届比赛的参赛资格,今年10月12日是第二届,我头一天如期到达设置在中关村壹号的比赛点。</p> <p class="ql-block">  到一个城市参赛,不仅仅是为了那42.195公里,更要对这个城市做更多的了解,在比赛的间隙尽量到当地的知名景点一览。虽然北京去过很多回,但北京那么大,怎么也玩不够。这次去了去年没能去的卢沟桥,一下火车就坐地铁到了景点,同时参观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和著名的宛平城。80多年过去了,虽然硝烟散尽,但宛平城墙的弹痕依旧,卢沟桥的石狮仍在,仿佛向人们讲述着当年倭奴入侵时的凶残和众多的爱国志士以血肉之躯奋勇抗敌的果敢。</p> <p class="ql-block">  在纪念馆,有不少当年日寇南京大屠杀和日军轰炸上海及重庆的图片,我看到一个可能和我的小孙女差不多大的一个可怜的小孩在被炸毁的房屋废墟边痛哭,似乎就发生在我的眼前,我的眼泪瞬间就下来了,而且这不是我第一次看到这张图片,每次看到的时候我的内心都无比痛苦,这位小孩的父母一定是被杀害或者被炸身亡,我不知道这个小孩最终有没有被救起或者成为幸存者。在南京大屠杀中,和这位小孩的父母一样遇难的同胞高达三十万!整个14年的抗战,中国人民以2500万生命为代价,最终才得以取得抗战的胜利。太多的国难家仇,我们永远也不能忘记!</p> <p class="ql-block">  走出纪念馆走下卢沟桥,我的内心依然还是沉重的,当看到现场有许许多多的小朋友也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我就想到这些小朋友生长在当今和平的年代是何等的幸福!我又觉得我也是这幸福中的一员,心情才得以些许释放,希望这样的爱国教育能够真正地深入人心,一代代地传下去,这样的悲剧才不会重演。</p> <p class="ql-block">  从卢沟桥坐16号地铁直达中关村壹号的参赛物资领取点,热闹的现场让每一个人都感到兴奋,比赛还没开始就似乎已经进入状态了,就等明天早上的发令枪响起。</p><p class="ql-block"> 这次去参赛,确切地说,我是奔着PB去的(创造个人最好成绩)。我此前的最好成绩是今年5月25号在42天的一路向北的行程中在长春创造的3:18:41。由于去年我跑过海淀的赛事,相比于长春的赛道和天气,这次海淀都要更好,而且经过一个夏天的训练我感觉个人的状态也有所提高,同时离跑完太原马拉松也有20天的时间,休息和准备都是充分的,我感觉有这个信心,何不冲一冲!</p> <p class="ql-block">  马拉松比赛要想PB,对于每个人而言都是不容易的,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多方面的因素都有利才可能得以实现。因为每一场比赛都是尽最大努力的,就是相同的赛道和天气,下次哪怕全程再想提高一秒都要付出更多的汗水。到这次比赛之前,今年我一共参加了10场全程赛事,三次PB,每一次都让我感觉如同取得了一场战争的胜利一般的辛苦和兴奋。</p><p class="ql-block"> 比赛前的热身是重要的,在准备区和很多的跑友以相同的方向绕圈慢跑,我想到了一个成语“不约而同”。这么多陌生人不约而同地相聚在一起,以同一个速度转圈,而且还相互打着招呼,又不约而同地等待发令枪响起。大喇叭里主持人用甜润的男高音竭力的给每一个参赛者灌输着能量,有一句话让我感到特别深刻:“海淀没有海,但有浪潮。”这不但说的是海淀的科技浪潮,人才浪潮和发展浪潮,同时也把此时此刻的人海浪潮刻划得真实而生动。你看,这一万人聚集在一起,马上就会掀起彩色的狂潮!</p> <p class="ql-block">赛前的“不约而同”</p> <p class="ql-block">  12号早上7:30,发令枪准时想起,万马奔腾,在人潮中每个人都被裹挟着冲过起点拱门,人和人之间几乎就是零距离,这个时候谁也无法按照自己既定的配速奔跑,只想着冲到前面,给自己留出空档,以有提速的余地,也更为安全。然而,一切想法都是好的,可却由不得你想,因为你这么想,人家也这么想,你想赶速度人家也想。就在刚刚跑出可能还不到100米,我的右脚鞋底在抬起的时候,被后面人的鞋尖伸到我的脚下重重的顶了我一下,我一下就失去了平衡,猛烈的向前摔倒了!右膝盖重重的磕向坚硬却又不十分平坦而露出石子颗粒的沥青路面,同时本能的反应,右手掌撑向地面滑行了一段距离。那个时候后面的人是一个接着一个蜂拥而至的,摔伤事小,被踩踏事大。好几个人来不及刹车就从我身上飞过去了,幸好我迅速地爬起,顾不得拭伤和疼痛,接着奔跑。没有时间看膝盖上的伤口,但可以看到手掌上的血流不止,只能在衣服上按压止血。这个时候几乎没有办法去感觉,但却可以想象此时的疼痛,只有一个字“忍”!因为我千里迢迢过来就是为了完赛,哪怕达不成目标成绩了,我也要坚持,虽然我也想过到医疗点去处理一下,但我想到既会耽误时间,还有可能被强制终止比赛,那就流点血,忍受一下痛苦吧!</p> <p class="ql-block">  和忍受痛苦以及疼痛给比赛带来的影响相比,摔伤给心理带来的压力对比赛的影响更为严重。因为每一秒钟可能都在想着为什么会这么倒霉,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呢,这伤痛会怎么样的发展,下一步还能继续吗?我还能达到PB的目标,甚至还能不能完赛吗?所以就很难再去想着怎么调整配速,怎么合理补给,怎么跟跑,怎么提速。就这样迈着沉痛的步伐,带着从来没有过的苦闷的心情,一公里一公里的向前奔跑,慢慢也就顾不得疼痛了。等到半程点,用时为1小时38分,算一下,如果还能按这个速度跑到终点,用时3小时16分,是可以PB的,但前提是后半程不能掉速,这是很难做到的,特别是在现在受伤以后。</p><p class="ql-block"> 也许是神经麻木了,到30公里之后,疼痛减轻了,然而这个时候人的体能又减弱了,因为摔伤,无疑增加了更多的消耗,还是慢慢掉速了,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马拉松是从30公里开始的。这个时候自然也不再考虑成绩了,只想着能够完赛就很好了。就这样跑下去,坚持到了终点,用时3:24:05。虽然没有达成PB,却达到了第二目标330,也比去年的同一赛事的成绩提高了15分48秒,还是个人第三好成绩。第二天收到成绩证书显示,在全部一万名参赛选手中,排1466名,年龄组第8。</p> <p class="ql-block">  等过了终点才认真看了看膝盖的伤口,再到医疗点申请救护,连医务人员都不相信我一开始就摔成这样,还能坚持跑完全程,说真的,这个时候我自己也不敢想。</p><p class="ql-block"> 等下载到奔跑过程中的照片,看到鲜血顺着小腿一直往下淋,我想一路的地面上一定多处留下了我的鲜血,这血染的征程一定是我两年多来参加的30多场赛事最难忘的。</p> <p class="ql-block">  都说马拉松比赛最重要的是安全回家,然而只要参加的比赛多了,可能什么样的事都会遇上。这次纯属意外,“风险和意外无处不在”这句话被我在保险销售中说了十几年,这次终于发生在自己身上,可以说既是意料之外,又属情理之中,并不足为奇。</p><p class="ql-block"> 因为这次受伤,下一周的济南的赛事基本是不可能再去参加了,两周后的长沙的赛事都没办法保证。如果不能参加,应该说这对于我比受伤本身的损失还要大,虽然能够省去不少的参赛费用,却让我期待以久的行程不能兑现,无疑是让人失望的。</p><p class="ql-block"> 万幸的是,今天去医院拍了片子,没有伤到骨头,但因为水肿对关节和神经的压迫,使关节活动严重受限,但等人体慢慢吸收,希望能早一点恢复,再上跑道。</p><p class="ql-block"> 血染的征程,难忘的记忆,也许能够让我在以后的运动中更为理性,更加注重安全,祸兮福所依吧。感谢海淀留给我的记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