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近光,追逐光,成为光——读《走,我们去做好教育》有感

明天你好

<p class="ql-block">  时光流泻而出,暑期8月13日我参加了新教育培训,虽已过去两个月,至今仍历历在目。它像一束光照亮了我迷茫的教育生涯。因此,我决定追光去!</p><p class="ql-block"> 拿到朱雪晴老师写的教育名著《走,我们去做好教育》就像接到了一根闪光的接力棒。看到这么有号召力的书名,真的倍感亲切又跃跃欲试。于是,迫不及待地认真捧读。读完第一遍,又情不自禁地读第二遍。,而后认真地整理笔记。那些富有共鸣的鼓励、那些感同身受的经历、那些双向奔赴的故事、那些惺惺相惜的用心至极,无不令我为之振奋。</p><p class="ql-block"> 朱老师的这本书从校园文化建设、缔造完美教室、打造书香校园、开展特色课程等方面为学校、教师和学生发展提供路径,很多方面基本上可以直接拿来实践,是一本操作指南。作为教师,我们也可以开展特色课程,发展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和个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让学生和自己过一种幸福的教育生活。</p><p class="ql-block"> 朱老师说“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她鼓励我们不能唯分数这一把尺子衡量学生。“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能用成绩这一把尺子,一竿子打死。从而导致自己内心的天平倾斜,区别对待学生。因而,不妨多用一把尺子,让每个孩子都成为独特的、闪闪发光的自己。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做的是“用专业的爱,培植每个特殊的生命”,让每一个偏移常模的孩子都能有尊严地生长。虽说做一个懂孩子的心又能真正帮到孩子的老师很难。但是,我们要去这样做,也有必要对每个生命负责,让孩子们有尊严地生长着。这就要求我们提高自身专业化发展。</p><p class="ql-block"> 朱永新老师在新教育实验终,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三条路径——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交往。很庆幸自进入教师行业后,我一直在坚持阅读和写作。在输入和输出,反思和复盘,批判和成长的过程中,我找到了自己解决教育困惑的路径。在写作的过程中,我慢慢释怀,也渐渐成长,心里的那些教育问题,在输出的过程中也求得阅读的助力。读了一些关于教育教学的书籍,跟着一些名师学习,慢慢地感悟到了教育的真谛。正如朱永新老师所说“让每个师生都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我们在教育问题中迷茫过,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收获和成长着,更在拔节生长的过程中享受到了教育的幸福果实。</p><p class="ql-block"> 也是受朱雪晴老师的鼓舞,我暑期参加新教育培训后便开始坚持每天进行阅读打卡。看到身边越来越多的教育同仁们走向阅读一方面我为大家感到开心,另一方面我也愈加有压力,激励自己每天也要坚持阅读。让读书成为像吃饭这样每天必做的事情。</p><p class="ql-block"> 朱雪晴老师在书中分享了银河学校开展的一年级新生的入学课程和六年级的毕业课程,其实我们很多学校都在做。他们很多老师在做的课程,也在提醒我们各位老师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从而开发课程,做一个研究者,这样很多教育困惑在追踪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就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渠道,不仅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提高了自身的业务能力。一举两得,何乐不为呢?</p><p class="ql-block"> 今后,我将继续跟随新教育。跟随像朱雪晴一样有教育情怀的教育前辈们继续努力。他们像星光般点醒了困惑迷茫的我,也为我照亮奋勇前行的教育之路。并且激励我也要成为学生们求学之路上的星光,为他们冲破迷茫,带他们一起行走在教育的康庄之路上。</p>